男性原发性尿道癌合并会阴脓肿1例
2022-03-07徐熙童李健
徐熙童 李健
原发性尿道癌发病率极低,临床上比较少见。天津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2021年收治了1例原发性尿道癌合并会阴脓肿的患者,病理结果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67岁,于2014年8月因“排尿困难”第1次入院,血常规、尿常规结果未见异常,尿培养无细菌生长,盆腔MR示膀胱壁增厚,建议随诊复查。初步考虑为尿道狭窄,后行尿道外口成形术,术后恢复可,出院。患者于2021年5月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第2次入院,查体:尿道球部可触及一肿块,质韧,活动度较差。尿常规:白细胞 41.11/HP,泌尿系彩超示:膀胱壁增厚,不排除慢性膀胱炎可能,盆腔MR示:尿道海绵体近段增粗并信号异常,首为考虑感染性病变,占位性病变待排除(图1)。初步考虑为泌尿道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后行膀胱镜检查术+尿道扩张术,术中可见尿道狭窄,尿道球部黏膜有白色絮状物,留取病理失败后行经会阴尿道肿物穿刺活检术+膀胱造瘘术,活检病理:尿道球部可见较多骨骼肌及纤维组织,局灶慢性炎症,术后恢复可,出院。患者于2021年6月因“阴囊水肿”第3次入院,查体:尿道球部海绵体肿胀触痛明显,阴囊根部皮肤有波动感。血常规WBC:9.46×109/L ,尿培养可见粪肠球菌,盆腔MR示:考虑阴茎海绵体炎伴局灶性脓肿形成,邻近会阴皮下炎性渗出(图2)。初步考虑为阴茎海绵体炎并局灶性脓肿形成,予以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后行经会阴脓肿切开引流术,引流出黄色渗液及少许白色坏死组织。术后可见切口部位肉芽组织增生,生长较快且血运丰富(图3),病理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及脓肿壁,局灶可见异形肉芽肿(图4)。患者确诊为尿道癌,建议行局部放疗、静脉化疗,患者拒绝后出院。
图1 盆腔MR示尿道海绵体近段增粗并信号异常,首为考虑感染病变,占位性病变待排除 图2 盆腔MR示邻近会阴皮下炎性渗出,考虑阴茎海绵体炎伴局灶性脓肿形成图3 会阴脓肿切开引流后可见肉芽组织图4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HE染色,×100)
讨论原发性尿道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不到1%[1]。多见于男性患者,最常见的部位为男性尿道的球部和膜部。其组织类型可分为尿路上皮癌(54%~65%)、鳞状细胞癌(16%~22%)及腺癌(10%~16%)[2],透明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则较为少见[3]。
原发性尿道癌的致病因素可能与慢性尿道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尿道狭窄、反复尿道扩张及外放疗或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有关[4]。约50%的尿道癌继发于远端的尿道狭窄[5]。国内外报道过数例会阴部严重感染后诊断为尿道癌的病例,在早期的会阴脓肿治疗过程中均未被确诊,而在后来长期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或脓肿切开引流后诊断为尿道癌,平均诊断时间约为5个月,与本例患者高度相似[6-7]。刘定益等[7]也报道过尿道癌误诊为会阴脓肿的病例。
梗阻性或刺激性排尿症状和尿道出血是原发性尿道癌常见的临床表现[8],极少情况下,可表现为尿道周围脓肿(5%)或尿瘘(10%)[9]。尿道癌的临床症状通常出现在晚期,因此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约为5%~15%[10]。对于既往没有尿道疾病或尿道外伤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了尿道出血或排尿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性加重,或出现尿道周围脓肿或尿道瘘,应首先考虑尿道癌[11]。
根据原发性尿道癌发生的部位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近端尿道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需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联合放、化疗[12];对于尿道远端、病灶较小的尿道癌,预后相对较好,可行保留尿道的单纯性手术切除或局部放疗[13]。虽然手术和放疗对早期尿道癌患者是有益的,但晚期尿道癌仍需要多模式的治疗策略,如诱导化疗后进行手术或放疗,或同期进行放化疗(伴或不伴手术)[14]。
总之,原发性尿道癌较为罕见,尿道狭窄或反复的尿道感染会增加尿道癌的发病风险,若在尿道出血、梗阻性或刺激性排尿症状后反复出现会阴周围感染或会阴脓肿,则需警惕尿道癌可能,早期接受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