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农村中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提升农村中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2022-03-07张文兵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习题导图布置

◎张文兵

(镇原县三岔中学,甘肃 庆阳 744512)

一、前言

我国一直坚持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并且制定并下达了双减政策.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个领域都积极呼吁为学生减负,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不能够以数量为主,而是要掌握好作业质量,力求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同时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提高中学数学作业的针对性

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已经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而不断革新,很多教师都开始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工作.然而,对于设计和布置数学作业,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这一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只是将相关的数学题目下发给学生,并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导致数学作业对学生来说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所采取的方式是给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主要体现在作业题目属于同一类型和同一层次.这就导致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做作业时觉得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使这部分学生既没有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也没有拓展自身的数学思维.而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仅仅是完成作业,就已经耗费了很多精力,甚至有的时候采用抄袭他人作业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前,首先要对本节课的作业最终想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有明确的预期.一般作业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诊断性训练,第二种形式是拓展性训练.通常来说,在教师对于新课程进行讲解后所采用的巩固练习一般属于诊断性训练.例如,教师在讲解了“一元二次方程”后,通过布置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基本的运算训练,这就属于诊断性训练.另外,对于基本概念法则的训练也属于诊断性训练.拓展性训练则属于围绕着基本运算和法则进行相应的知识延伸,这一类作业形式应减少基础题目的设置,增加思维锻炼题目的设置.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将一元二次方程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就属于拓展性训练,如果教师仍然布置大量的基础题,追求面面俱到,只会浪费学生的课后时间,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有效的训练.但是进行拓展性训练并不意味着都要选择难度较高的题目,还要注意题目设置的层次和难度需要循序渐进,不能让学生因为题目过难,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题目的设置应该保证质量而减少数量.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重视作业布置的差异性

部分教师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仍然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不断增加作业量.但这样的形式并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部分学生不堪重负,对数学作业产生抵触和恐惧的心理.很多学生每天仅仅以完成作业为学习目标,对于结果的对错及自己是否能够更加深刻地去挖掘题目的意义,都没有进行更多的思考.

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每一个人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学习的方式和学习途径也是不同的.如果按照同样的标准要求学生,很难让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情况得到平衡和统一.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化、层次更加丰富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四、加强生活实践与数学作业的结合

通常情况下,学生所进行的数学作业练习主要是以做题的形式完成的,但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活动应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的.故仅仅依靠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绩,只会让学生将数学作业当成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和负担.

例如,教师教学“概率”这节课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计算一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概率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在教学“统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学校、社区或其他学生熟悉的场所进行社会调查,将调查情况设计成相应的统计表格,并且根据表格内容分别画出折线图、条形图和饼图.这样的形式比让学生仅仅在家里通过课后习题进行练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除了进行课后的巩固,在学习新知之前,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学习工具.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及多边形等图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相应的图形,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学习.这样的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精力更加集中,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对于一些不太适合进行生活实践的课题,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作业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适当布置扩展作业

如果仅仅靠题目数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前,首先要对习题进行精选和控制,提高作业的质量是提高农村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开放型习题,开放型的习题具有拓展性,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角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拓展.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针对习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逐渐发现自己在做题时存在的问题和思维误区,并针对自身问题不断改进,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体验到最终完成问题的成就感,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六、精简作业内容体现自主性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普遍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提高数学成绩上,导致学生错误地以为大量的习题练习可以提高数学成绩进而盲目刷题.教师是想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应用能力,从而在学会一类题型解题方法后,可以轻松推理出其他题型解题方法.学生主要是想利用题海战术,将可能在考试时遇到的题型都刷一遍,从而在考试时获得良好成绩.由此可见,作业无论是对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为此,教师需要精简作业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知识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这类知识点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要让学生获得怎样的数学能力.接着,教师要将作业内容进行精简,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中的配套习题作为作业,在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充分学习与掌握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这类图形的判定方式产生好奇心,进而自觉地利用空闲时间,查找其他图形的判定方法,并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相似点和不同点,不断提高自身数学思维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挑战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七、控制作业布置量体现价值性

控制作业布置量,充分体现作业的存在价值.这是基于实现当前农村中学数学作业有效性教学目标而提出的作业设计思想.各学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都希望可以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和复习旧知识.为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普遍将重心放在了知识点练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上,最终导致作业量显著增加,降低学生对作业的完成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想保证其有效性,则需要重视控制作业布置量,体现其价值性.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部分知识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坚持以合理的作业量为原则,以重点和难点知识为练习标准,结合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对作业量进行控制,并重视与其他学科教师及时沟通,从而确保学生每日的作业量符合当前学生的负重要求,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其有精力完成作业,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复习记忆,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一元二次方程”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而言难易程度一般,这时,教师可以将作业内容进行调整,在重视知识的实践应用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寻找知识背后的联系,为后期“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等知识点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八、应用作业思维导图体现有效性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好,能够快速明确知识点间的联系,并且可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但是作业完成质量一般,尤其是较难的作业,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综合分析后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处于表面理解阶段,对其内在联系并不清晰,从而在遇到较难题目时,才会有无从入手之感.基于此,数学教师需要布置深入理论基础层面的作业内容,从而逐步引导学生从单纯的习题练习,转为数学综合思维练习.思维导图是当前各科教师普遍使用的知识积累方法,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并分析各个知识点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有方向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构造与运算”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作业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学生需要先对教材知识进行复习,并制作思维导图,将自己知道的与“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点都纳入思维导图,将自己仅知道名称,不了解内容的知识点也要写入思维导图,以便在后期逐步完善;第二部分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习题练习.学生完成第一部分作业后,再完成第二部分作业,则会更轻松,完成作业的质量也更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在此处得以充分体现.

九、重视作业批改评价创新性

重视作业批改评价的创新性,也是提高农村中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途径之一.随着数学作业布置形式的多样化,布置内容的多元化,教师要重视针对作业的批改评价方法,以便于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作业检查体验,充分发挥作业的效用.

例如,学生在完成“三角形的构造与运算”这个思维导图作业后,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评价时,需要将思维导图看成一棵正在生长的大树,“树干”就是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中的主线,“大树枝干”则是学生添加的与“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点,“树叶”则是“三角形”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教师要重点对“树干”“大树枝干”及“树叶”内容进行评价,包括知识点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上,“树叶”中的知识内容是否全面、正确.评价时,教师要明确作业布置的目的,以正面语言对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进行评价,以指导为主,充分体现作业有效性原则.

十、教师要善于反思和总结

布置作业和完成作业并不是设置数学作业的根本目的,布置作业的根本目的对于教师来说,是要从作业中获得学生的反馈,而对于学生来说,是要通过做作业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后,还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所谓批改是指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正误进行评价,同时要对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指导.但是,从目前农村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只是检查了结果是否正确,并没有对学生的完成过程进行指导,也没有留下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方式很难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猜你喜欢

习题导图布置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烃思维导图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