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人的“无我之心”
——《道德经》“无我—无私—民心”的智慧启迪

2022-03-07齐善鸿

新阅读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天理道德经黑格尔

文/齐善鸿

人类的历史发展证明,任何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在生命现象上表现为世代的繁衍,在其本质上却是民族文化的世代传承,以及由此所造就的民族性格和独有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历经各种磨难,依然呈现出生生不息的勃勃生机。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正是中华文明中所含有的“应势而变、与时俱进”的文化基因,构成了中华民族兴盛的历史逻辑。纵观历史就能发现,世界上那些兴盛一时的民族与国家,大部分之所以走向衰落并最终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其一时强盛的军事与经济实力并没有创造出可以传承的真正文明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人类文明史上,文明就是对着野蛮而生的,若是军事或者经济的实力在加强其野蛮性,那就不会诞生真正的文明;相反,一旦促成了超越野蛮的文明,即使是遇到波折,也拥有了可以传承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历史的逻辑一再证明,人类的生活是“历史—现实—未来”的跨时空链接与传承。真正的历史,是传承中不断焕发活力的文明力量;而真正展现活力的现实,背后也是历史文明传承到现实中的直接印证;那个似乎难以预见的未来,也是历史文化传承脉络中不断迸发活力的延伸。理解了文明的历史逻辑,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之文明作为现实文明之根的奥义。如此,我们才能在继承历史的文明力量中,把握好现在,并能更加自信地创造美好的未来。

毫无疑问,历史也已经证明,近百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纳先进文化因子,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了人类发展的奇迹。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人也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运用“应势而变和与时俱进”活性思维的最经典的传承者与发展者。只有理解了这一历史文明的逻辑,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卓越的创造。

● 经典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被世界誉为世界文化史上第一位东方哲学家的老子,以其五千言的《道德经》,将中华文明的哲学智慧提炼到了哲学的巅峰状态。这不仅影响了后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中华文化的繁荣,也影响了世界哲学思想的演进。世界级的一些名人或者领袖,往往都会在重要的演讲中引用老子的思想,足见老子思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如黑格尔、莱布尼茨等都对老子《道德经》的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道德经》中,有一个重要的字——“无”,成为老子思想最典型的象征。“无”字在《道德经》中出现了101次。老子用“无”,除了一些通常的含义之外,其核心指向的是“无名、无欲、无为、无知、无私、无身、无物、无状、无功、无极、无执、无失、无誉”等含义。若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无我”。老子所使用的一个个与“无”有关的词汇,几乎大部分都蕴含着中华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哲学命题,展示着中华文化最深刻的哲学思想。除此之外,老子在《道德经》中变换着各种方式在连续不断地阐明,唯有在主观上达到“无我”之“虚极静笃”的状态,才能领悟客观规律的大道。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老子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著名论断。将上述思想联系起来,就构成老子关于圣人境界的“无我—无私—民心”玄妙逻辑。之所以说玄妙,是因为众多人用世俗的常规思维无法深入其中,也就难得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奥义。有趣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恰恰用自己的百年实践诠释和发展了老子“无我—无私—民心”这一至高的哲学智慧。

● 解析与建构

在中国文化史上,“无我,无私,无欲”的思想,一直挑战着众人常规的认知,使得众多使用常规认知的人难以达成自我认知的内在统一:一方面,众多人的常规认知一直难以理解“无我,无私,无欲”的真意,甚至错误地以为“无我”就是自己的消失,“无私”就是一种空洞的说教,“无欲”更是有些反人性;另一方面,中华历史中无数的英雄和仁人志士,舍己为人,为民族存亡而奉献生命,也受到国人至高的崇敬。当以上两类认知同时存在时,常规的认知系统就会出现一种“认知不协调”的状态。

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出现了一位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王国维,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是先生在用“有我”与“无我”品评诗词的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也许,文学家可以用“无我”来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但在其本质上,却是将“有我”的主观干扰去除,而恢复事物本来面目的哲学能力。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三章中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很显然,老子用“无身”来说明“无我”,说的是去除个人私欲,将自己奉献给天下,则可祛除个人的祸端,创造伟大的人生。

在“无欲”这一问题上,被尊为宋朝大儒的理学家朱熹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在后世引发了诸多的争论。实际上,反对朱子这一主张的人,更多是望文生义,将字面意思与自己经验中的认知进行了错位的联想。对于“存天理,灭人欲”这一问题,朱子也曾有很精彩的对答。人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朱子答:“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卷十三)“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十二)理学代表人物程颢和程颐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这里所谓“灭私欲则天理明”,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朱子又强调:“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朱子语类》卷七)由此可见,古圣先贤所主张之“灭人欲”,实际上指的是要灭除超出生命需要的、不断膨胀的、奴役人的精神的过分的私欲。这个道理之简单就如同“吃多了容易生病,占多了容易招祸”。

在《礼记·乐记》中,也曾有对这一命题的解读:“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此处所谓的“灭天理而穷人欲者”,就是指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者。

人心如能走过“小我自私”“自恋纵欲”的状态,跨上“无我无私无欲”的高峰时,就走到了“民心”的门前。众所周知,中华文化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理念,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说:“三代之得天下也,得其民也;得其民者,得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焉而已。”如何才能得人心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中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智慧的独到逻辑体现在最后的结论上:“无私成私”。当然,这可不是什么权宜之计,更不是什么阴谋,因为“成私”这样的文字表述已经不是世俗常规认知中的含义,而是“成就大公”的意思。接着,老子在第十九章中更加明确地说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对于领悟天道人道的圣人来说,老子在第四十九章中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至此,从“无我”到“无私”再到“民心”,古代圣贤就建构了“无我—无私—民心”这样一个智慧与政治的逻辑。

● 启示与领悟

从古至今,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民族或者国家而言,既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一切答案都在历史与客观的规律中。

世界上有许多专业机构都在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智慧,但若是不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也就很难真正懂得中国共产党思想的源头与本质。即使是对于中国人或者现实中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也同样如此。

世界上在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研究中,从最初技术性的研究,渐渐地深入到人物性格、思想内涵与历史文明的研究中。最终,西方的专家竟然有了让他们惊讶不已的三个重大发现: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竟然拥有圣徒般的人格;二是作为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远远超出了关于政党“为一部分人谋利益”的传统定义的边界;三是中国共产党已经超越了世界上的所有政党,成为人类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两句名言:“中国历史的本质就是没有历史。”很显然,在黑格尔看来,中国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几千年来却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改变。这样的历史对于后世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因此他才有了这样的看法。我们能够理解,在黑格尔所处的时代,他有充分的理由批判当时中国清朝的腐朽。清政府后来的灭亡也证实了这一点,长时间的固步自封,对整个国家来说全然没有一点好处。其实,黑格尔也经历了自己国家的变故,他在耶拿大学任教的时候,恰逢拿破仑攻打普鲁士。虽然黑格尔的国家吃了败仗,但是作为哲学家的他却十分开心,因为这意味着长期以来的封建统治终于被打破了。若是黑格尔能够活到今天,恐怕他就会改变关于中国历史的看法,因为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改写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

黑格尔的另一句名言是:“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不读历史、不懂历史的人来说,可谓是振聋发聩的警言。但对于创造新的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黑格尔的名言就要大打折扣了,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不仅仅从中国历史中汲取了教训,而且还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最为经典的就是1945年7月4日,毛主席与在延安访问的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黄炎培直言:“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对黄炎培的这一席耿耿诤言,毛泽东庄重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当初的“窑洞对”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依然还在路上。我党同志,于私于公,于己于家,于家于国,是否领悟了领袖们的谆谆教导?是否彻悟了“无我无私”乃是个人和政党登上的灵魂高峰?是否真正的理解了将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装在自己的心里就是对俗心的巨大超越?是否还记得选择自己信仰时的“初心”让自己脱胎换骨?是否还珍惜这一生走进一个伟大组织和拥有一个神圣的信仰,是人生所拥有的无上荣耀?是否还为与国家和人民共命运并得到人民的信任,视为此生至高的荣誉?

古圣先贤的思想,无非是提醒后人,能知人性底线,此生可免为禽兽;能知人间利害,此生可避免步入陷阱;能知高处神圣,此生可避开堕落,可走向光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共产党人时刻自省自问的大是大非问题!

猜你喜欢

天理道德经黑格尔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天理与国法:灾异谴告话语中的慎刑之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