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猪传染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2022-03-07苏雅拉
苏雅拉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内蒙古 扎鲁特 029100)
生猪养殖是一些地区畜牧养殖产业主要构成,猪疫病的控制情况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畜牧产业发展。地区基层兽医站需要明确自身职责,认识到对常见猪病治疗与用药控制的重要性,既要保证用药符合猪病治疗需求,也要控制药量与药品,保证病猪的治疗效果,保障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1 常见的猪传染病种类
1.1 PRRSV
P R R S V是一种有囊膜的病毒,单链基因组R N A约为1 5.4 k b。该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PRRSV基因组中有10个开放阅读框(ORF)。ORF1编码非结构蛋白,而ORF2-7编码结构蛋白。PRRSV可以分为两种基因型,分别是PRRSV1(以前称为“欧洲毒株”)和PRRSV2(以前称为“北美毒株”)。一般而言,母猪感染P R R S V会导致繁殖障碍,生长猪感染后会引起非致命性的呼吸道疾病。总体而言,亚洲国家的PRRSV的遗传进化是动态发生的。此外,使用修饰的活病毒(Modifiedlivevirus,MLV)疫苗也可能影响PRRSV的遗传变异。
1.2 PEDV
P E D V是一种有囊膜的病毒,单链基因组R N A约为28kb。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甲型冠状病毒属(Alphacoronavirus)。病毒基因组中有7个ORF。ORF1a和O R F 1 b编码参与病毒复制的非结构蛋白。其余5个ORF编码结构蛋白和辅助蛋白,包括刺突(S)、ORF3、小包膜蛋白(Envelope,E)、外膜蛋白(Membrane,M)和核衣壳(N)蛋白。病毒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导致萎缩性肠炎。被感染的猪有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等症状。通常患病的仔猪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由于病毒重组的存在,PEDV的分子流行病学很复杂。PEDV可以分为两种主要毒株,包括经典毒株(CV777样毒株)和新出现PEDV毒株。新出现的毒株自2010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新出现毒株进一步分为两个组,包括非S插入与缺失(insertionanddeletion,INDEL)毒株和SINDEL毒株。经典毒株和新出现的毒株在亚洲国家均有流行。新出现的PEDV毒株的起源尚不清楚。在2005年之前,亚洲的PED报告主要是来自中国和韩国的零星病例。临床上分离到的大多数病毒是经典毒株。
2 影响猪常见传染病治疗效果的因素
2.1 饲养管理不当
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猪群中有食欲减退或精神不振的情况时,需要立即隔离饲养,并且对病猪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养殖场的圈舍、食槽、用具、场地进行彻底消毒。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大多数养猪场来说,尤其规模化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做到密切关注猪身体的变化,如果发病未被及时发现,会使疾病波及整个猪群,此外消不彻底,长期使用单一种类的化学消毒剂等均影响治疗效果。
2.2 兽药使用不当
一是诊断不准确。大多数农户发现猪群发病后,并没有请专业的兽医诊治,而是先根据经验治疗,或者听其他养殖户怎么用药,自行去兽药店选择药物进行配伍和使用,这很容易出现乱用药的情况,不仅不能控制病情,甚至还有可能掩盖病情的真实情况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猪群整体发病和死亡,造成损失。二是使用人用药物。在农村地区,养殖户、贩运户之间口口相传使用人医用药治疗猪病效果要优于兽药,虽然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疗效有相似性,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长期使用会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兽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更大的威胁。
2.3 用药剂量不当
部分养殖户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为了加快疾病痊愈的速度,缩短治疗时间,存在盲目加大用药剂量,缩短疗程的情况,这种做法非常不合理,大剂量给药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有时还会产生毒副反应,加重病情;再者病原微生物极易产生耐药性,影响后续治疗;过早结束用药后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加剧病情,致使前期治疗无效,增加投入
2.4 疫苗代替治疗
有些养殖户凭从互联网、书、电视上学到的知识,认为猪群发病后可以使用疫苗彻底替代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在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时,选择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会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但已经发病的动物,治疗效果非常差。如果盲目地使用疫苗治疗猪群传染病,有可能加剧病情的传播,增加死亡率。
3 提高治疗效果的措施
3.1 分析猪病原因,以病原微生物作为用药基础对症下药
以病原微生物作为用药基础对症下药是基层兽医站治疗常见猪病的用药原则。一方面,常见猪病治疗过程中,要精准分析猪病的发病原因,以准确、可靠的病因分析作为精准用药的关键依据。在治疗之前,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要全面勘查养殖场中猪的生存环境,检查猪舍的通风、温度、湿度,观察猪舍内猪群密度、猪食与水的器皿消毒情况等,从外部分析可能引起猪病的原因。之后根据时间轴线分析猪的发病情况、发病周期、病症发展过程的变化、猪死亡情况,诊断猪疾病类型。还要分析猪病的易感因素、传染源等致病因素,举例分析,针对新引入的猪,发现其被感染的疾病,观察猪舍环境,观察是否有同舍病猪,判断是否是在猪舍中感染,分析感染的诱因,寻找传染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一般情况下,针对常见的猪病治疗,采用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与抗菌药物。
3.2 使用抗菌药物,合理选择治疗用药
抗菌药物是基层兽医站在治疗猪常见疾病时经常使用的药品,可以分为抗生素、合成抗菌药两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林可胺类、β-内酰胺抑制剂、大环内酯、磷酸多糖、多肽类药物、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喹诺酮类药物、黄连素、乌洛托品等。工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抗菌药物大类之下的2个分支及各个小类,了解不同类别药物的药性、药效特点、针对病症等。还需掌握抗菌药对病原菌的灭杀范围与抗菌谱,以此为基础对病猪给药。举例分析,通过实验室分析诊断病猪所患疾病为传染病,之后分析出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阳性,进一步根据病症观察,判断其是丹毒、乳腺炎、子宫炎,还是肺炎。诊断之后采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对抗作用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G。确诊猪疾病为腹泻类疾病,此时再使用抗菌谱内的药物是不对症的,需要选择广谱抗生素,比如四环素。针对支原体引起的猪喘气病,需要结合不同抗菌药物的药性知识,灵活选择氟诺酮、四环素、大环内酯等药物,不能使用青霉素与链霉素;针对弓形体引起的疾病,可以选择磺胺类药物;针对脑部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可以选择青霉素G。
3.3 严谨计算药物剂量,保证用药效果
常见猪病需要严格控制用药量,精准计量药量,保证药效的同时避免过量用药。药物剂量是指治疗过程中对病猪一次给药的数量,是决定用药效果的关键。在临床治疗中,剂量与药效呈现正比例关系,若药量不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若药量过大,会引起毒性反应,导致病猪药剂中毒,甚至出现死亡。猪常见病例中,给药方法为口服,则药剂单位为1;若给药方法为皮下注射,则单位为1/2,静脉注射的单位为1/3。50公斤的猪用药量是成人剂量的2倍,25公斤左右的猪用药剂量与成人用药剂量相当。
综上,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生常见的传染病,要立即请专业的兽医进行及时诊断,让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保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