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视角下高校网络心理咨询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2022-03-07臧静楠张兆翔
臧静楠 张兆翔
(中国民航大学)
一、引言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结合新媒体等平台加强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1],作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途径的网络心理咨询因此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有学者对网络心理咨询的含义进行了探讨,指出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网络心理咨询定义,但是,网络心理咨询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网络、远距离的互动以及专业人士提供心理咨询[2];有学者关注网络心理咨询过程中伦理问题对心理咨询的影响,对网络心理咨询中的保密问题进行调查指出,网络心理咨询师虽然能够在咨询过程中意识到保密的重要性,但是这种保密意识并没有全部转化为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应更加重视保密问题[3];有些学者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对网络心理咨询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网络心理咨询与面对面咨询之间的差别,研究指出网络心理咨询效果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此外,网络咨询在初期阶段呈现出受访者卷入过程快,结束阶段卷入停滞的特点[4];还有学者采用文献综述的形式对网络心理咨询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来访者、咨询师、咨询关系、咨询伦理与技术这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提出要想提高网络心理咨询的效果需要提升咨询师的能力并建立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5]。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发现,虽然学者对网络心理咨询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但是研究重点与视角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的探索阶段,并未就网络心理咨询影响因素形成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因此,研究分析影响网络心理咨询发展因素的内在逻辑,形成理论模型是提升网络心理咨询效果的研究趋势。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一)定性定量相结合
文章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对心理咨询师访谈之前,首先要掌握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态度。因此,面向全体在校生开展量表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量表15236份。在量表结果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探讨影响其接受网络心理咨询的因素。在量表测量的基础上,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访谈,旨在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探讨影响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关键因素,为优化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
通过量表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学生群体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态度。在样本选择方面,会涵盖文科、理工科以及民航特色专业的学生,保证测量数据的全面性并突出行业的特点。
通过访谈法对心理咨询师进行半开放式访谈,了解咨询师对网络咨询的看法。在访谈对象选取方面,对我校4名专职心理咨询师进行访谈。其中,A1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A2、A3为专职心理咨询师;A4为兼顾心理健康指导的一线管理人员。
图1 学生参加网络心理咨询意愿
图2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影响因素
(三)数据分析
通过量表测量显示,学生非常愿意接受网络心理咨询的比例为18.36%;比较愿意接受网络心理咨询的比例为28.18%;对网络心理咨询持中立态度的比例为36.68%;比较不愿意接受网络心理咨询的比例占7.52%;不愿意接受网络心理咨询的比例占9.25%。经过进一步调研发现,非常愿意及比较愿意接受网络心理咨询的学生普遍认为网络心理咨询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而比较不愿意及不愿意参加网络心理咨询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不会对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起到帮助作用,并且不愿意将个人隐私透露给他人。
通过对心理咨询师访谈内容进行整合与提炼,对影响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因素进行识别。采用Nvivo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三级编码。提取核心类属,即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沟通方式以及道德伦理四个核心类属,具体包括咨询平台搭建、平台预约机制、制度管理、咨询队伍、表达困难、共情受到约束、保密规定、隐私保护等8个核心内容。
三、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前期对学生开展量表测量以及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访谈后,确定了影响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因素。下面将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沟通模式以及道德伦理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础设施建设
大部分受访者在提到网络心理咨询时均会谈到目前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问题。部分高校并不具备完善的网络咨询平台,现有的咨询平台仅能满足日常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基础设计建设要做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进行网络咨询平台的搭建,开展网络咨询。网络心理咨询首先要保障网络通畅,减少网速慢等问题对心理咨询效果造成的影响。其次,所选的平台要保障网络心理咨询过程中的私密性。
第二方面是平台预约机制,这部分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心理咨询师提出。受访的心理咨询师表示,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进行常规心理咨询外,还需要承担心理咨询的预约工作。因此,网络心理咨询预约应在平台建立时就规划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预约效率,还可以减少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量,让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心理咨询中,提高心理咨询水平,从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
(二)管理模式
受访者指出网络心理咨询的管理制度对学生选择网络心理咨询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网络心理咨询的管理制度,所有参与网络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要对咨询者的信息做到保密;另一方面,咨询师队伍的建设是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基础。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师人数较少,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因此,心理咨询师的缺位是影响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网络心理咨询不同于线下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更考验咨询师的咨询水平,因此,应不断提高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水平,并扩大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咨询师队伍。
(三)沟通方式
在对学生量表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影响学生选择网络心理咨询的阻碍是学生认为网络心理咨询不能面对面地与咨询师进行交流,会影响他们在咨询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少学生认为,面对屏幕倾诉内心的困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很排斥对着电脑倾诉,也有学生认为,网络心理咨询不用面对面交流反而是导致他们愿意参加网络心理咨询的原因,他们认为由于咨询师在屏幕后面,因此,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畅所欲言。
在对心理咨询师的访谈中发现,不少心理咨询师认为面对面的沟通更能引起共情,能够更好地通过学生的表情、神态以及其他肢体语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情况,有助于开展咨询。
与学生量表测量结果不同,心理咨询师认为网络心理咨询在开展时会加大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难度,并更愿意开展线下心理咨询。
(四)道德伦理
受访的心理咨询师表示认为不完善的保密制度是阻碍网络心理咨询开展的因素。心理咨询师认为要想推进网络心理咨询在高校的发展,必须要完善网络心理咨询的制度。首先是要有网络心理咨询告知条例,需要明确告知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的利弊,当取得学生同意后才可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其次是要有加密的文件保存设备,保证网络咨询记录不会被泄露;最后是需要建立学生信息确认机制,网络心理咨询要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的网络视频空间,避免将网络咨询的信息透露给其他人,也要避免学生采用虚假身份前来进行咨询,或冒名顶替他人前来咨询。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从制度上规范网络心理咨询期间参与人员的行为,以确保网络心理咨询的正常进行。
此外,受访的心理咨询师及学生均认为保护隐私是他们在网络心理咨询中关注的重点。在进行网络心理咨询时需要注意网络安全,保护个人隐私。
四、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路径与建议
(一)搭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校园信息系统的建立校内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可以依托校园信息系统构建。一方面,校园信息系统需要使用校园网,将网络心理咨询的范围限制在校园内,不接触外网更能保障咨询信息的安全,免去咨询师与学生对咨询期间网络安全的顾虑。另一方面,依托于校园信息系统建设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可以优化心理咨询的预约机制。学生可以通过线上预约的方式,随时随地的进行心理咨询预约,减少了因预约电话占线等问题导致出现不能及时进行预约的情况。学生的预约信息可以采用加密保护的形式,确保学生信息安全。
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并保障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信息安全,能够提高网络心理咨询预约的效率,减少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量,让心理咨询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升心理咨询水平与效果中。
(二)制定信息管理制度,保障学生隐私安全
经前期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认为网络心理咨询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安全的问题,并且认为网络心理咨询不如线下咨询的效果好。因此,在开展网络心理咨询时,应配套完善的网络心理咨询管理办法,保障信息安全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并且形成信息泄露防御机制,全方位保障学生的隐私。
在对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前,要尽到告知义务,向学生介绍网络心理咨询的利弊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网络心理咨询,如果学生同意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则可开展后续的工作。
此外,由于校内心理咨询师大多从事线下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的经验并不丰富。因此,要加强对咨询师的培训,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督促咨询师参加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
在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除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大学生必修课中,还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心理选修课,让学生了解心理学、掌握心理知识、重视心理健康。
同时,要以心理文化节为载体,开展相关活动,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吸引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并且在活动中放松心情,缓解日常学习的压力,调整自己的情绪。
五、总结
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远程互动的咨询方式,其远程性决定了其能够打破空间的限制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专业性的心理指导。目前,在高校网络心理咨询作为疫情时代中被广泛运用的咨询方式,学生们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但也会对网络咨询的安全性以及效果存在质疑。
因此,要想提高网络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一是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保密制度,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网络心理咨询,减少学生对隐私安全等问题的顾虑;二是要提高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水平、网络咨询胜任力、网络咨询效果。三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引导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愿意接受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