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人老龄化现状与应对措施

2022-03-07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期
关键词:建筑工人劳务建筑行业

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赫 宸 刘 浏 金 洋 王 羽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成吉祥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早期,建筑行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给建筑行业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将探讨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的现状、成因、影响,并从环境、管理、职业及行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积极应对措施。

1 建筑工人老龄化现状

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0》数据显示,2019年40岁以上建筑业从业人数占行业总从业人数的55.8%,50岁以上建筑业从业人数占行业总从业人数的24.0%[1]。无论是与不同时期数据进行纵向对比或与其他行业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均呈现较明显的老龄化问题。造成建筑工人老龄化原因如下。

1)我国目前整体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整体人口结构大趋势必然会体现在具体行业中。

2)行业整体薪资报酬水平并不高,与快递、送餐等新型劳务工作相比,个人收入并不具有优势,缺乏对于适龄劳动力的吸引力。

3)社会整体对于建筑施工工作的普遍认知是工作环境脏乱差,工作强度大及危险性高,社会地位低,工作性质本身缺乏吸引力。

4)大部分建筑施工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完全没有施工经验的年轻工人难以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需要年长且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人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辅导,导致整体年龄结构无法较大程度地向年轻化转变。

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甚至整体建筑行业有很大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建筑工人的自身安全。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开始衰退,导致其在一些工作环境或过程中发生危险。另外,同样因工人身体机能衰退,还会出现施工操作疏漏、施工效率降低等问题,进而对工程质量与进度产生影响。除前两点直接影响外,建筑工人的老龄化还在工程项目管理成本、劳动力市场平衡发展、建筑行业技术变革与发展、建筑工人社会认同等方面有间接影响,可以说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直接关乎建筑行业整体发展。

建筑工人老龄化是复杂的社会性问题,需从解决现存问题、规划行业发展等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2 建筑工地环境改善措施

建筑生产具有规模大、工种工序多、施工环境复杂、流动性强等特点,导致建筑业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安全风险高。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其生活设施简单,文化娱乐设施缺乏,工人生产生活环境与条件较差。因此,应将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建设并重,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建筑行业劳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在标准化、规范化项目管理的同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景观绿化、环境色彩等有效提升工人幸福感,保障年长工人身心健康的同时,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和劳务工人选择建筑行业。在具体实施中应从以下层面进行配置与设计。

2.1 基础保障

首先应提高工地环境的安全性保障,如尽可能减少场地中不必要的高差、保障夜间或弱光条件下施工作业的光环境设置、危险性物品与场所的分区管理等。另外项目临建的规划和搭设应从绿色环保、安全舒适、人文和谐的角度出发,结合现场情况配置宿舍、卫生间、食堂、澡堂、医务室、娱乐室、阅览室、洗衣房、办公室、会议室等相关工作生活娱乐场所及配套设施,以满足员工需求。

2.2 促进提升

通过环境品质的改善起到一定的情绪缓解作用。例如,可在建筑工地适当增加一些简易绿化,在操作现场周围添加一些绿色、浅黄色或浅蓝色背景,以形成柔和色彩的环境空间;用偏暖色感染和稳定工人情绪,使其轻松、安静,用绿色调节工人紧张、烦躁的情绪,增添其安全作业的信心。

3 建筑工地智能化管理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职业期望值、物质和精神享受需求较高,工作耐受力较差,对就职的工作内容更挑剔。建筑工地智能化管理将智能化手段纳入施工现场管理模式中,拓宽技术应用场景,提升劳务人员的职业优越感。通过应用BIM技术,以模型为基础、数据为导向、平台为纽带指导施工管理,可实现施工全过程信息化、精细化,合理安排施工,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及风险把控机制。

建筑工地智能化管理旨在通过数字技术、BIM建造方式、视频监控等设备对施工进度、劳务、物料、质量、安全、经营、环境监测进行管理,通过管理平台收集施工中如劳务工人施工信息、状态信息、构件信息、进度、质量、安全、工艺工序模拟等各种数据,并与对应模型结合。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体系具体应用场景包括:通过计算机三维可视化交底掌控装配施工过程;通过可视化设备精准指导构件加工、安装施工流程;通过施工电梯安全监测、智能烟感监测等设备对施工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安全帽等可穿戴式设备掌握劳务工人安全状态;通过人脸识别实现劳务工人高效管理,保障劳务人员施工安全,提升劳务工人工作的主观幸福感。

4 建筑工人职业发展规划

新生代劳务工人流入其他行业、现有工人流入其他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他行业的职业技术壁垒较低,建筑行业职业发展不够清晰明确。因此,应构建多元化建筑用工体系,改革现有用工制度,使建筑“农民工”身份发生根本性转变,成为真正的建筑产业工人,促进劳动力在城乡合理流动,以利于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向建筑业转移。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务工人合法权益,提高其社会地位,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建筑业。

建筑工人职业发展规划旨在将劳务工人身体状况变化情况与建筑行业相关职业特点进行匹配,完善劳务工人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的职业发展路径,从而为建筑行业劳务工人提供清晰且有发展前景和保障的职业路径建议,并通过将劳务用工职称与薪酬等级水平紧密结合,调动劳动者工作积极性,提升建筑行业用工黏性,吸引年轻劳务人员。此外,还需建立健全产业工人培训、培养、管理制度和管控机制,通过推广专业职业技能学校,建立培训基地,提升我国蓝领行业的职业技能水平,完善针对年轻员工经验积累及技术培训进行认证与认可的制度推进措施,明确各相关工种需求计划、未来规模,完善建筑工人职业发展路径,提高我国蓝领行业的社会地位。

5 建筑工业化发展

我国建筑业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的今天,亟需升级转型。以建筑工业化带动施工装配化、工厂化、专业化和机械化,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精益化、智能化生产施工,可有效减少劳务需求,全面提升工程的质量、性能和品质。建筑工业化既可提高建筑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又可促进建筑业农民工转型,有利于减轻劳动者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与常规建筑施工劳动力的对比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劳动力主要是工厂生产的作业人员,工业化生产、流水线作业、机械化程度高,施工环境和工作状态更友好。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例,结构构配件均在工厂集中生产,钢筋加工制作、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均采用流水线作业,模具是定制钢模具,可重复使用,构配件成品成型外观质量好;现场作业以吊装施工为主,仅有节点、叠合梁板面层等工序需现浇作业。

通过统计传统现浇与装配式施工人员的总数,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对劳动力的消耗远小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劳动力消耗为传统建筑的46.2%[2],大大降低现场作业的劳动力投入,可有效缓解建筑劳动力供给短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据推算,实现全装配式以后,90%的工人可长期在工厂从事PC构件的生产工作,而10%的产业工人从事施工现场的构件安装工作[3],建筑工业化在劳务工人的择业趋势上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工业化率相较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见图1)[4],应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改革进程,改善行业劳务用工结构[5-6]。

图1 部分国家建筑工程工业化比例

6 结语

目前,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已给建筑行业造成较大影响,当务之急是要提升工地环境品质,提高管理效能,保障工人安全,提升工程质量。更重要的是,需从行业整体发展角度出发,做好工人的职业路径规划,加快建筑产业工业化转型,提升工人价值,转变劳务用工结构。

猜你喜欢

建筑工人劳务建筑行业
雇员对交通伤害发生负主要责任,能否要求雇主赔偿
张小燕:代言“洪洞三保” 提升劳务品牌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一个建筑工人的来电
疫情影响下我国建筑行业现状分析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
中班活动:《了不起的建筑工人》
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低碳化的思路
劳务派遣,面对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