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配合热敏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
2022-03-07刘翔周丽盛建洋曾晶晶易菲易玉柳陈浩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 刘翔 周丽 盛建洋 曾晶晶 易菲 易玉柳 陈浩(.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和饮食的多样化,随之而来的肥胖疾患日益凸显[1]。肥胖病往往是多种病因所致,临床上常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种。单纯性肥胖主要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所导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占比高达95%以上。肥胖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外形上的焦虑,还增加了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疾病的发病率[2],同时也导致膝关节加速磨损等问题[3]。
中医学将肥胖归属“肥满”“痰湿”的范畴[4],认为该病是因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等多种病因,致使脾气受损,无以运化水谷精微、水湿,化生脂膏、痰湿积聚体内,因而形成肥胖。其病机多以脾虚为本、痰湿为标。本研究针对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的病机,采用内服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配合热敏灸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9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药灸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7~47岁,平均年龄(33.1±12.08)岁;西药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2.98±12.21)岁;药灸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3.75±10.95)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关于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标准[5]:成人体重指数≥24为超重;≥28为肥胖;成人男性腰围≥85 cm、女性≥80 cm为腹部脂肪堆积。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国科技出版社《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脾虚湿阻证诊断标准:患者体型肥胖,疲乏倦怠,身体困重,食少纳差,便溏,舌淡苔腻或齿痕,脉缓或濡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在17~46岁之间;(3)近3个月未接受其它相关治疗;(4)患者依从性较好;(5)知情并同意参加该临床研究。
1.4 排除标准
(1)继发性肥胖者;(2)非脾虚湿阻证患者;(3)合并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如肝肾功能疾病等)者;(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或者无法坚持服药者;(5)哺乳或妊娠期妇女、精神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三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其中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教育。
1.5.1 中药组给予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内服。方药组成:党参12 g,炒白术12 g,金钱草15 g,炒决明子15 g,绿萝花12 g,红曲9 g,盐泽泻12 g,荷叶15 g。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持续服药6周。
1.5.2 西药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67,0.5 g/片),0.5 g/次,3次/d,餐中服用,连续服药6周。
1.5.3 药灸组采用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内服配合热敏灸治疗。(1)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内服剂量、方法同中药组。(2)热敏灸治疗:置艾条于患者足三里、中脘、中极、合谷、气海、神阙、丰隆、关元等热敏高发穴区域,距离皮肤约2~3 cm施灸,当患者感受到透热、扩热、传热和非热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感觉时,即为产生腧穴热敏现象,视该探察穴区为热敏腧穴,每次选择5~7个热敏化腧穴施灸,每日治疗1次,以腧穴热敏现象消失为度。连续治疗6周。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症状体征积分等指标。(1)记录体重、BMI结果:受试者穿着轻便衣物,双手自然下垂,双脚并拢站立。测量身高(cm):量测至小数点以下两位;测量体重(kg):量测至小数点以下两位,BMI=体重(kg)/身高(cm)。(2)记录腰围测量结果: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30 cm,体重均匀分配,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将测量尺紧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测量值精确到0.01 cm。测量办法:将带尺经脐上0.5~1 cm处水平绕腰部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处水平绕一周测腰围。(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情况: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TG、TC、LDL-C、HDL-C水平。
1.7 疗效评价标准[6]
(1)显效:患者体重下降≥5 kg,BMI下降≥4 kg/m2,5 cm≤腰围减少<8 cm;(2)有效:2 kg≤患者体重下降<5 kg,2 kg/m2≤BMI下降<4 kg/m2,3 cm≤腰围减少<5 cm;(3)无效:患者体重下降<2 kg,BMI下降<2 kg/m2,腰围减少<3 cm。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6周后,药灸组总有效率为93.33%,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67%,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00%,药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n=30) 例
2.2 三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其中药灸组积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s,n=30) 分
表2 三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s,n=30)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药灸组 18.19±5.29 12.19±2.40*#△中药组 18.29±5.07 15.11±2.58*西药组 18.31±5.25 15.80±2.74*
2.3 三组体重、BMI、腰围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体重、BMI、腰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三组体重、BMI、腰围指标均有明显降低,其中药灸组体重、BMI、腰围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体重、BMI、腰围比较( ±s,n=30)
表3 三组体重、BMI、腰围比较( ±s,n=3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体重(kg) BMI(kg/m2) 腰围(cm)药灸组 治疗前 77.19±9.89 28.67±4.16 91.22±8.20治疗后 64.40±8.15*#△ 24.38±2.19*#△ 84.40±4.94*#△中药组 治疗前 76.91±9.50 29.09±3.95 90.78±8.65治疗后 69.70±8.60* 26.47±2.79* 86.78±5.25*西药组 治疗前 77.26±6.79 28.79±4.06 91.20±8.80治疗后 71.29±8.79* 26.16±3.00* 86.19±5.15*
2.4 三组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脂指标中TC、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治疗方法均可降低TC、升高HDL-C,其中药灸组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G、LDL-C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三组治疗方法对降低TG、LDL-C的效果均不显著。见表4。
表4 三组血脂指标比较( ±s,n=30) mmol/L
表4 三组血脂指标比较( ±s,n=30) 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TC TG LDL-C HDL-C药灸组 治疗前 5.40±1.58 2.68±1.333.28±1.501.16±0.79治疗后 4.40±1.11*#△2.56±0.19 3.20±1.33 1.67±0.18*#△中药组 治疗前 5.30±1.55 2.80±1.353.20±1.331.09±0.74治疗后 4.10±1.16* 2.58±1.153.17±1.231.50±0.25*西药组 治疗前 5.44±1.58 2.72±1.263.30±1.471.16±0.79治疗后 4.73±1.25* 2.61±1.28 3.16±1.181.53±0.19*
3 讨论
规范饮食、合理运动是肥胖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但其临床效果一般,所以临床需要针对每位患者的体质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发现,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病机多为脾阳受损,致使脾胃运化失常,体内痰湿停聚。不规律饮食、经常饮食不节也易形成痰湿体质,痰湿进一步损伤脾气,出现身体困乏而不善动,最终导致肥胖病症的出现。肥胖在中医文献中首载于《黄帝内经》,指出其发生与过食肥甘、先天禀赋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医对肥胖的治疗颇有建树,其关键在于调理体质[7],改善不适症状。
本课题组针对单纯性肥胖的病机,前期研发出16味中药组方固本化湿降脂方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6]。为了更有效地化简该方,进一步对其物质基础及生物学现象进行有效研究,课题组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数据,挖掘聚类本院肥胖临床处方并进行了网络药理学挖掘靶点分析,运用中医思维将前期有效的验方固本化湿降脂方化简为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本研究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内服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方中党参补脾益肺、补中益气,白术健脾利水[8],二药合用既能健脾益气,又可祛湿利水而不伤脾,两者共为君药;泽泻利水渗湿、化浊降脂,助白术健脾助运、渗湿缓泻,金钱草利湿消肿,两者共为臣药;佐以红曲治饮食停滞,决明子润肠消脂通便[9],荷叶、绿萝花力能升清化湿。全方重在固本培源,在补益脾气的同时化湿、降脂,补脾而不燥,养胃而不湿,润肺而不寒凉,养血而不滋腻,诸药同用,共奏健脾益气、化湿降脂功效。
热敏灸的治疗原理是通过点燃的艾条外灸特殊穴位[10],通过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以达到临床疗效。热敏灸的疗效高低取决于对热敏化腧穴的定位是否准确[11]。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热敏化穴位多位于神阙、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等区域附近[12],其中神阙为调理脾胃的常用穴[13];中脘为胃的募穴,有调节脾胃运化的作用;天枢为大肠的募穴,具有通腑通便的功效;足三里为胃经的下合穴,又为保健要穴;丰隆为胃经穴位,乃祛痰要穴。热敏灸以上诸穴可以达温通经络、健脾化湿降脂之功[14]。
本研究结果表明,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内服配合热敏灸疗法、单纯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内服、口服西药二甲双胍三种治疗方式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均有疗效,药灸组总有效率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说明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内服配合热敏灸可以起到共同增强疗效的作用,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