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余者”的魅力

2022-03-07瞿孜文

中国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现代设计

摘要:庞薰琹作为中国现代绘画与现代设计的先驱,一生都执着于在艺术与设计领域探索、探索、再探索。与以往研究聚焦于具体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不同,本文结合庞薰琹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的探索,以及他与傅雷、施蛰存、叶圣陶、徐蔚南等人的交往,梳理庞薰琹在书籍装帧艺术实践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的方式,力图呈现他在书籍装帧领域“业余者”的魅力。

关键词:庞薰琹 书籍装帧 现代设计 业余者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庞薰琹的研究都集中在他创办决澜社以及他在中国工艺美术教育领域所做的贡献,而忽视了他在中国现代设计发展中所做的方方面面的探索,如他较早涉及的中国设计事业——创立大熊工商美术社、举办设计展览等。因此,本文试图总结庞薰琹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领域所做的贡献。

庞薰琹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领域的探索和贡献,较少被专业研究者关注和研究,而相对全面的一篇研究文章,是高信先生撰写的《庞薰琹书装的民族性》[1]。在这篇文章中,高信先生对庞薰琹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其他关于庞薰琹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研究多散见于一些专题研究之中,虽时有新颖的视角,但少有体系性的梳理与总结,[2]常被视为“间断地所从事的工作”。虽然此方面研究评价颇高,但却隐没于其艺术创作及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之中。[3]应该说,囿于史料的搜集与考证以及评价方法和模式,学界对庞薰琹的书籍装帧设计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一、庞薰琹书籍装帧设计概述

庞薰琹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起因是一个留法归国的“油画家”所面临的生活窘境。在自传中,庞薰琹写道:“我这时已经看清楚,要靠卖油画生活,在我国是办不到的,是没有希望的。”于是他开始画包装、画广告、做书籍封面设计。“我设计的第一本书的封面是《诗篇》,第一本杂志封面设计是《现代》”[4]。在这里,庞先生的回忆出现了错误,《诗篇》是由倾向唯美主义的社团——绿社出版、朱维基主编的诗歌刊物,在上海发刊,每月一期,共刊行四期,属于杂志,而非书。

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多研究者将傅雷先生作品《夏洛外传》的封面设计视为庞薰琹的作品。[5]然而,根据笔者研究,《夏洛外传》的封面设计与《矛盾》杂志第2卷第1至4期、诗集《白衣雪浪》的封面设计均为庞薰琹与周多、段平右三人所创办的大熊工商美术社出品,很难界定出自谁的手笔,在未有更确凿的证据之前,只能视为合作的作品。[6]

饶有趣味的是,庞薰琹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大多都有明确的“作者标识”,这在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设计者多为匿名的背景下显得非常另类。依据现有的资料,1949年以前标有“庞薰琹”或“庞薰琴”标识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有《诗篇》(第1至4期)、《现代》(第4卷第1期)、《时代漫画》(1935年4月号)、《世界文学》(第1卷第1至2期)等期刊,《工艺美术集》(手绘,1941年)、《贝多芬传》(傅雷译,骆驼书店,1946年初版)、《文明》(傅雷译,南国出版社,1947年初版)、《幸福之路》(傅雷译,南国出版社,1947年初版)、《短长书》(唐弢著,南国出版社,1947年初版)、《美苏关系检讨》(傅雷译,知识出版社,1947年初版)、《剪画选胜》(徐蔚南编,华夏图书出版印铸公司,1949年版)等。另外,现已确定为庞薰琹设计,但并未在书籍中标识名字的有《开明少年》(1945年创刊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的“晨光世界文学丛书”18种(1949年)、上海春明书店出版的“现代作家文丛”(第一辑)12种(1948年至1949年)。疑似为庞薰琹设计的书籍装帧作品还有英国文化委员会编辑的“英国文化丛书”12种(商务印书馆,1949年初版)。

新中国成立之初,庞薰琹忙于繁重的行政工作,少有時间进行艺术创作,更无精力从事书籍装帧设计。他所撰写的《图案问题的研究》一书于1953年5月由大东书局出版,但无法确定其封面设计出自何人。1953年,庞薰琹带领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师生撰写的《中国锦缎图案》[7]、《敦煌藻井图案》[8]、《北京皮影》[9]三种重要书籍相继出版。除担任校订者外,他还参与了《敦煌藻井图案》的装帧设计工作。在1957年后的22年里,庞薰琹大多处于不能自由创作的状态。令人感佩的是,即使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庞薰琹除主持完成了新中国第一套成套火花设计外[10],还为1963年印刷发行的《鲁迅文集》(上、下册)、《茅盾文集》设计了封面。1979年之后,庞薰琹相继完成了《傅雷家书》(傅敏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初版、1984年第二版)的封面设计、《傅译传记五种》(傅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初版)的扉页画,15卷本的《傅雷译文集》的封面设计也有庞薰琹的创意之功。庞薰琹还为严文井先生的《山寺暮》(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创作了封面。

需要注意的是,庞薰琹有不少绘画作品被书籍、杂志采用为封面,典型的如《艺苑交游记》(倪贻德,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6年)、《南华文艺》(1932年15期)、《漫画生活》(1934年第4期)、《独立漫画》(1935年第4期)、《清明》(1946年第4期)、《时代》(图画半月刊,第6卷第12期)等。这些并非专为特定书籍、杂志所创作的作品,本文将不做讨论。

相对于钱君匋先生、莫志恒先生、郑慎斋先生,庞薰琹在书籍装帧设计领域是以“业余者”的身份出现的。相较于庞薰琹前半生创作数量众多的绘画作品,后半生投身于工艺美术教育事业,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探索就显得有些“细枝末节”。然而,这些不同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里均带有庞薰琹艺术创作和人生经历的烙印,成为构成庞薰琹全貌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经典迭出:庞薰琹的期刊装帧设计

在龐薰琹所设计的期刊封面作品中,《诗篇》(图1)月刊的封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1933年11月创刊,1934年2月停刊,共出版了4期的《诗篇》月刊均以庞薰琹的同一个设计为封面。《诗篇》对庞薰琹而言具有独特的意义。庞薰琹一生酷爱诗歌,其生前发表的诗作就有多首刊登在《诗篇》的第1期和第2期,风格优美纯净,非常符合刊物所追求的“为情或是为美”,具有“纯粹的诗的趣味”[11]。庞薰琹设计的《诗篇》的封面,并未强调刊物所刊载的“新诗”特征,而是以小桥流水、山峦屋宇、飞鸟绿树为设计元素,着重以意象的手法来创造诗意盎然的意境。这种将传统山水景物造型进行简化,进而提炼出空灵虚幻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手法,显示出庞薰琹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得心应手。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者认为庞薰琹是绿社的重要成员,缺乏确凿依据。[12]

同是1933年11月出刊的《现代》(图2)杂志第4卷第1期的封面,庞薰琹则采用了颇为现代的手法——单线勾勒与色彩平涂,以简洁明朗的线条与轻松明快的色彩传递出大型文学期刊《现代》所追求的全新时代的文学态度,与叶灵凤设计的“现代”二字相得益彰。施蛰存先生将庞薰琹看作《现代》第4卷封面设计风格大变的第一人,可以看出他对庞薰琹这一时期作品所流露出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重视。施蛰存先生曾说:“周多、林风眠、庞薰琹、雷圭元,他们的画都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庞薰琹,他带回来的作品,几乎都是超现实主义的风格。”[13]他对庞薰琹、张光宇、雷圭元、郭建英、叶灵凤、周多等轮流设计第4卷每期封面画稿的做法非常满意,以至于认为第5卷之后基本上均由钱君匋设计的封面都不如前者[14]。庞薰琹创作这一幅封面所获得的报酬是十元钱,比绘画创作的报酬要少很多,但影响力却很大。

这两种同一时期出现、风格迥异的封面设计,展现着庞薰琹留法所习得的“西方风情”与骨子里的“东方情调”,显示出其留法时在青年诗人艾许的影响下“以诗构图”的手法,以及与常玉共同习画时所受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庞薰琹此时能够为《诗篇》和《现代》的主编所青睐,很有可能与邵洵美有关。[15]

《时代漫画》1935年4月号的封面画《水族》(图3)是仅见的庞薰琹单独为漫画刊物所创作的作品。有别于《时代漫画》其他采用拼贴、超现实主义等夸张变形手法“讽刺世象”的封面,《水族》采用了非常直白的装饰表现手法,描绘艺术家身处的弱肉强食的时代,可谓兼具讽刺与幽默的特征。

庞薰琹为《开明少年》(图4)和《世界文学》两刊创刊号作封面画的时候,正在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现四川美术学院)担任教授,为生计不断在成都、重庆两地上课、举办展览卖画。《开明少年》的封面画是庞薰琹应叶圣陶先生之约而创作的,最终成型的封面经过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16]封面上庞薰琹所画男孩、女孩分居两边,男孩以科学仪器为伴,女孩以艺术文艺为伴,中间空白之处列有刊物重要篇目,通俗易懂,符合刊物所面向的青少年受众群体。《世界文学》双月刊为徐仲年、柳无忌、钟宪民所主编,刊载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庞薰琹以一对西洋面貌的青年男女侧面像为主体,搭配厚重书本与希腊柱式,贴切地呈现出“世界”之空间、“文学”之意义。

三、遨游中外:1949年之前的庞薰琹图书装帧设计

1949年之前庞薰琹所做的图书装帧设计多与傅雷先生相关,如《贝多芬传》《文明》(图5)《幸福之路》(图6)《美苏关系检讨》均为傅雷先生的重要译著。让庞薰琹为这些书籍进行装帧设计且在书中明确致谢,显示出傅雷先生与其非比寻常的关系。近十年来,学界关于傅雷的研究日益深入,包括他与美术界人士的交游也为研究者所重视,如澳大利亚学者罗清奇(Claire Roberts)所著《有朋自远方来——傅雷与黄宾虹的艺术情谊》[17]、吕作用所著《傅雷的美术世界》[18]等。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对傅雷与庞薰琹交游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两位先生的交往是典型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君子之交,他们相识于法国巴黎。20世纪30年代,庞薰琹在上海艺坛大展拳脚时,傅雷先生是其重要的批评者和合作者,甚至一度是决澜社的社友。战争时期,庞薰琹流寓云、贵、川、渝时,也与傅雷先生多有沟通。[19]战争胜利后,庞薰琹生平最重要的一次个展全权由傅雷先生在上海震旦大学礼堂举办。此外,庞薰琹在数次经历人生困境的时候也都是傅雷先生伸出援手。傅雷先生对庞薰琹的艺术创作给予过高度评价,庞薰琹也曾说“他有些翻译著作,要我为他画封面,我从不征求他的意见,他也从没有提出过修改意见”[20]。上述四本傅雷先生的译著集中出版于1946至1947年,这一时期,庞薰琹虽然已将研究方向转为工艺美术,但他依然具有设计思维,为这些书籍设计封面时会考虑不同译著的特点,在追求文本与图像协调的同时进行自由创作,于传统纹饰、木刻、速写中适当选择,却都显得非常洋气。

经历战争的洗礼,在某种意义上庞薰琹完成了人生的转向,从一名现代主义艺术的先锋转变为中国工艺美术的研究者与推广者。这与他在国立中央博物院(现南京博物院)工作以及到时贵州民俗采风调研的经历有关,也与战争所激发的民族自尊心密切相关。1941年夏天,庞薰琹完成的《工艺美术集》(图7)是连接传统与当下的伟大尝试。其封面上一盏油灯的形象既是现实世界作者苦心孤诣研究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写照,又象征着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工艺美术点亮中国现代设计的光明未来。在自传中,庞薰琹讲述这本书荣获了教育部二等奖的回忆有误,应该是教育部第一届学术奖励美术类三等奖,且获奖名字为《工艺图案》。[21]

这种基于民族性理念的装饰手法在《剪画选胜》、《短长书》、《现代作家文丛》(第一辑)12种的装帧作品中亦显露无遗。《剪画选胜》封面下半部采用藏藍色,稳重典雅,“剪画选胜”四字作“剪纸”变形,上半部采用经典福寿纹、明黄底色,大气经典。唐弢的《短长书》现今有两个版本,差别在于封面所用色彩不同,但主体结构简繁适宜、色彩协调,纹饰图案源自《工艺美术集》的设计。“现代作家文丛”(第一辑)12种封面、扉页、书名页均一致,唯封面色彩不一样(图8至图11)。这套书的封面和书名页所用纹饰均取自庞薰琹绘制的《中国图案集》,显得典雅、生动、富有韵味,扉页则使用线条整体切割,空间填以时髦女子头像、书本、笔墨、烛台等,非常富有现代感。这套书由当时的中华全国文艺协会(前身是1938年在武汉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代表著作权人,与上海春明书店合作出版。值得注意的是,庞薰琹担任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的理事,曾邀请他设计《开明少年》封面的叶圣陶先生担任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应该也是庞薰琹应叶圣陶先生邀请完成的。饶有趣味的是,这一套书还有另外一个封面版本,即以木刻形式呈现某位作者的书桌一角(图12),不过扉页、书名页又与庞薰琹前述设计一致,据《青年报》1949年7月19日刊载的《现代作家文丛》广告,这个装帧版本出自丁聪之手。

这一时期庞薰琹最具代表性、融合传统与现代手法完成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当属赵家璧先生主持的“晨光世界文学丛书”18种图书(图13至图16)。这套丛书由当时的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和北平分会与美国国务院新闻处合作,交由当时赵家璧主持的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理由是出版这套丛书要用最好的装帧设计和精致的印刷[22]。赵家璧将装帧设计交给了庞薰琹,庞薰琹也不辱使命,对该丛书进行了整体设计,充分考虑了封面、扉页、衬页、书名页的相互关联。封面上木船风帆串串,繁星点缀天际,象征译者的笔与晨光出版公司的“雄鸡”标志遥相呼应,扉页中又添加了一个美丽的花环,一支钢笔和一支铅笔交叉横贯其间,衬页则刻画衔着笔的雄鸡傲立于地球之上,书名页单独放置“雄鸡”标识、详列书籍信息。这套丛书的装帧设计令赵家璧先生念念不忘,引以为傲。[23]晨光出版公司的“雄鸡”标识也是庞薰琹设计,不过设计的时间并非庞薰琹留法归国之初的1931年,[24]而是自四川返回上海之后的1946年,[25]其灵感应该来源于张光宇先生为独立出版社所作的标识。[26]此外,晨光出版公司曾在1949年之后出版过“苏联文学丛书”(图17)数册,封面设计与“晨光世界文学丛书”18种整体结构一致,但仅保留了雄鸡元素,其他则变成了红旗、和平鸽、党徽、五角星与麦穗,尚不知出自何人之手。

“英国文化丛书”(图18)12种包括傅雷翻译的《英国绘画》、邵洵美翻译的《一九三九年以来的英国诗》等,封面均采用统一的形式与装饰图案,唯有色彩不同。丛书委员会委员钱锺书早在西南联大时期就与庞薰琹相熟,[27]因此庞薰琹能够承担丛书的装帧设计,极有可能与此时交往密切的钱锺书、傅雷、宋淇相关。[28]笔者推测“英国文化丛书”的设计者为庞薰琹,除了丛书封面风格、纹饰颇具先生意味之外,还得益于吴兴华先生写给宋淇先生的一封信。这封写于1947年10月28日的信中,吴兴华先生回应了宋淇所提的“英国文化协会主持的翻译工作”之后,紧接着就谈到了“庞董琴的名字我在中学就已听闻”等。[29]宋淇先生在此之前刚与庞薰琹、傅雷先生一家在庐山避暑,[30]结合前述回信,庞薰琹担纲这套丛书装帧设计的猜想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四、回归本心:1949年之后的庞薰琹图书装帧艺术

1949年之后,庞薰琹经历了长达22年的受难历程。这段历程中,由楼适夷先生提请庞薰琹设计的《茅盾选集》《鲁迅选集》的封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图19)。一方面,这是庞薰琹自1957年后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为此,书印刷完成后,他题赠了一套给夫人袁韵宜以示重要;[31]另一方面,这套以宋人纹样、笔法所设计的文集,磅礴大气,色彩雅致,在当时的书籍装帧中实属“异类”,也展示了庞薰琹此时对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了解和应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一时期,还有两本书的封面值得重视,第一本是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的傅雷先生的《文明》。傅雷先生特意两次致信人民文学出版社:“倘用原纸型付印,鄙见原封面仍可采用。当时系本人与庞薰琹合作设计,也费过一番心血。将来只要把‘文明二字左右格式调换,或改直排而将插图地位更动。红底黑骷髅均为战争的象征;白字为纯洁与和平的象征。企图以强烈对比为主题。”“封面如何改动,最好请就近向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庞薰琹一商。”[32]我们不清楚人民文学出版社有没有和庞薰琹商议,最终,《文明》重印版本的封面按照傅雷先生的意见做了改动,不过取消了原版本“本书封面由庞薰琹装帧,特此致谢”的说明。第二本是1949年11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贝多芬传》(图20),这个版本的封面设计去掉了原先庞薰琹设计的封面中围绕贝多芬头像的卷草纹,书名字体也变为比较标准的印刷体,比原先版本的动静相宜逊色不少。

1979年之后,庞薰琹所作《傅雷家书》和《傅雷家书》增补本(图21、图22)封面设计以其简洁动人、寓意深刻打动了非常多的读者,《傅译传记五种》(图23)的扉页画则体现出庞薰琹高超的绘画技能并未因为严苛的环境而退化。因为庞薰琹与傅雷先生独特的关系,《傅雷译文集》15卷本(图24)的负责人罗新璋先生一开始就决定邀请庞薰琹设计封面,“庞薰琹根据多年来与挚友合作的经验,首先提出了用线条为框框的方案,因为他忆起傅雷生前喜欢这样的封面,后来因为怕国内印刷装订水平不够,线条不易取直,才改用以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又译服尔德)等法国大文豪名字作为背景的封面设计。庞老提出这个方案之后,因为年迈事繁,把设计工作转委蒋万景负责。蒋根据这个基础,于1981年4至5月间返回安徽,到第二次来京时,即带来了封面设计方案,并请庞老过目定稿,以浅蓝衬底,配以《傅雷译文集》银色烫字标题,文集遂得以今日端庄典雅的面目,与读者相见。”[33]

1977年之后,庞薰琹先后经历了山东之行、西北之行、江浙之行、四川之行,除了艺术考察和讲学、讲座,先生还画了大量的速写作品与水墨作品。这一批作品展现出他对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熟稔,也展现了艺术家不再拘泥于东西方艺术形态层面的纠葛而探索“融合之道”的努力。[34]庞薰琹为严文井先生《山寺暮》(图25)重订出版所做的封面,以疏朗飘逸的线条勾勒出“似花非花”的意象,与他晚年在水墨画艺术方面的探索一致,回归了艺术家的匠心与本意,也将这部再版的散文集的沧桑与从容呈现给世人。

五、“业余者”:庞薰琹书籍装帧艺术的别样标签

通过梳理庞薰琹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笔者看到了一种“业余者”的状态,他并未如钱君匋、莫志恒、郑慎斋等职业装帧设计师一般强调“职业性”,自始至终是以一个画家和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发现与传承者的身份来从事书籍装帧设计。这种“业余者”状态并未降低他所设计的书籍封面的格调,反而造就了诸多经典作品。他的这些书籍装帧设计“项目”大多是朋友主动介绍,然后他便认真完成每一项独特的设计。庞薰琹在绘画上的才华与搜集、整理、创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经历,让他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多了更多的“创作的自由”,少了同时期普遍存在的“借鉴”“拿来主义”等书籍装帧设计的通病。因此,当我们感叹庞薰琹在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时,有必要将他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也纳入视线,将其视为庞薰琹探索、探索、再探索的一生中同样珍贵的组成部分。

现存的庞薰琹书籍装帧设计实物数量不多,先生也并未对书籍装帧设计留下完整的理论的阐述。然而,先生以“业余者”的姿态所完成的一件件充满着个人魅力的书籍装帧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师,为他们探索装帧设计之路提供借鉴。

本文得以完成,有赖中国国家图书馆王威先生、中国台湾省嘉义市卢妤璇小姐以及笔者的同学黄德荃先生在资料搜集方面的鼎力支持,谨致谢意!本文曾在第二届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大会(上海,2018)上宣读,感谢上海大学美術学院李超教授的评议。

注释:

[1]高信.民国书衣掠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22-25.

[2]典型如尹鼎为先生,他将庞薰琹先生的书籍装帧作品视为上海媒体推动庞薰琹产生影响后的一部分。参见:尹鼎为.艺术家的“面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报刊对庞薰琹艺术的呈现[J].荣宝斋,2015(12):140-155.

[3]郭秋惠.决澜与小草——庞薰琹先生的美育之道[J].装饰,2011(10):12-20.

[4]庞薰琹.就是这样走过来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28-129.

[5]典型如庞先生策划的大型画册《庞薰琹》。参见:庞薰琹.庞薰琹[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50.

[6]瞿孜文.大熊工商美术社考略[J].装饰,2017(03): 106-108.

[7]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中国锦缎图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

[8]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敦煌藻井图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

[9]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北京皮影[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

[10]同[4],第267页。

[11]朱维基:《二十二年的诗》,《十日谈》1934年新年特辑.

[12]赵鹏.海上唯美风:上海唯美主义思潮研究[M].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127.

[13]施蛰存.北山散文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75.

[14]沈建中.世纪老人的话:施蛰存卷[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62.

[15]费冬梅.邵洵美和他的“花厅”[J].社会科学论坛,2015(08):97-119.

[16]叶至善.叶圣陶集·第二十卷(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2004:400.

[17]罗清奇.有朋自远方来——傅雷与黄宾虹的艺术情谊[M].上海:中西书局, 2015.

[18]吕作用.傅雷的美术世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

[19]庞薰琹先生写给傅雷先生的某一信件曾刊载于傅雷先生创办的《新语》杂志。参见:庞薰琴.智识阶级的贫困.新语[J].1945(04).

[20]同[4],第215页。

[21]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三: 教学、科研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757.

[22]张泽贤.赵家璧与现代文学丛书:良友与晨光[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7:325-330.

[23]赵家璧.编辑忆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493-508.

[24]李立新.庞薰琹简谱[J].吴中学刊,1994(02):87-95.

[25]晨光出版公司的成立得益于老舍先生与赵家璧先生的合作,其成立的时间是1946年。参见:赵家璧.书比人长寿:编辑忆旧集外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178-180.

[26]瞿孜文.漫画史视野中的三位决澜社成员[J].艺术市场,2021(02):78-79.

[27]1939年3月,闻一多先生在昆明为庞薰琹先生举办作品展,朱自清、钱锺书等均出席,“据钱锺书意见,庞画颜色鲜明,然线条不够稳定”。参见:朱乔森.朱自清全集(第十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7.

[28]孙连五.宋淇在大陆时期文学活动考述——兼对《宋淇传奇:从宋春舫到张爱玲》的补订[J].新文学史料,2021(03):117-125.

[29]吴兴华.风吹在水上:致宋淇书信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84.此处“庞董琴”应为“庞薰琹”之误。

[30]同[4],第216。

[31]袁韵宜.庞薰琹传[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5:201.

[32]傅敏.傅雷书简[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175-176.

[33]金圣华.江声浩荡话傅雷[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124-136.

[34]庞薰琹.光华之路:庞薰琹1977—1985[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现代设计
王安娜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以镜明心
美学思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演变及对现代的影响
书籍装帧设计中内容与形式和谐关系的探究研究
云肩造型分析及其在现代婚礼服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思考
浅析浮世绘艺术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湖南花瑶挑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海豚出版社举行书籍装帧艺术专题讲座
海豚社举行“英国19世纪书籍装帧艺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