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学生需要:“ERG”理论视角下课堂管理的优化策略

2022-03-07王媛媛杨甲睿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优化策略理论

王媛媛 杨甲睿

摘  要:学生需要的满足对优化课堂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的满足,对课堂管理优化有着更加独特的价值。然而,在当前的课堂管理中,忽视学生生存需要和相互关系需要,以及评价、激励形式单一的问题仍然突出,导致师生、生生缺乏互动,学生发展需要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育人效果不佳。教师应当优化育人环境,突出学生中心并改进学业评价,实现课堂管理的全面优化。

关键词:“ERG”理论;课堂管理;学生需要;优化策略

课程实施和课堂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课堂管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既关系课堂管理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又关系新时代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然而,当前的课堂管理模式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的学校教育要求,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ERG”理论以其独特的思维逻辑,能在课程实施和课堂目标的实现中有效影响教师的管理观念,促进教师课堂管理模式的变革。尤其能通过关注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求知欲,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文章从“ERG”理论的视角出发,检视当前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路径和策略。

一、“ERG”理论与课堂管理的价值关联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域,学生的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集中表现在这个场域中。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对课堂管理效果产生深远影响。

1. “ERG”理论的核心要义

“ERG”理论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于1969年提出的,是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的产物。“ERG”理论认为,人类社会中共存在三种核心需要,即生存需要(Existence)、相互关系需要(Relatedness)和成长发展需要(Growth)。

另外,“ERG”理论还提出了一种叫做“受挫—回归”的思想。马斯洛认为,当一个人的某一层次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他可能会停留在这一需要层次上,直到获得满足为止。相反地,“ERG”理论认为,多种需要可以同时作为激励因素而起作用,并且当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企图受挫时,会导致人们向较低层次需要的回归。反映一种“受挫—回归”法则,这一法则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当一个人的某一层次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他可能会停留在这一需要层次上,直到获得满足为止)形成了对照,具有明显的创新价值。因此,它不仅指出了在不同的时期个体的需要是不同的,即需要的层次性,而且指出了个体间存在着不同的需要,即需要的差异性。

2. “ERG”理论的课堂管理价值

在“ERG”理论中,三个层面的需要都与课堂管理中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课堂管理中,应该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关注他们的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

首先,“ERG”理论中的生存需要与人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有关,它包括马斯洛提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即指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同样的道理,课堂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物质环境为课堂管理构建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ERG”理论中的相互关系需要强调维持重要的、有意义的且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的愿望,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如友情、师生情,它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感情上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教师需要借助维持师生关系的一系列方法,进一步满足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情感与尊重需要,为课堂的有序开展提供和谐的关系基础。

最后,“ERG”理论中成长发展需要更加关注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不仅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有所作为和取得成就,而且包含开发能力的需要,这与马斯洛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同样需要借助一定的激励机制及相关措施与方法去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

当学生的一种或者多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可能因为受到激励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管理。相反,如果学生的一种或多种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就可能会对课堂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二、“ERG”理论视野中的课堂管理问题与成因

重视教师与学生的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有助于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师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然而,目前还存在忽视学生生存需要、忽视师生互动需要和忽略学生发展需要等现实难题。

1. 忽视学生生存需要

从生存视角来看,课堂教育教学要始终与社会文化和社会教育的发展需要相匹配,课堂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也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革与发展。然而,从当前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现状来看,当前的教育存在无法与社会教育变革完全匹配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课堂管理现状中也会存在与外部教育环境发展不完全适应的问题。

课堂环境中一些方面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在课堂管理中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安全需要。部分学校忽视了学生对衣、食、住方面教学环境的需要,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降低。这种对生存需要的忽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管理的成效。例如,《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要求农村普通中小学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三部分构成。《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要求学校规模和班额人数每班不超過50人,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困境。当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加之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则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投入和教学热情,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学生参与、教学策略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课堂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

除此之外,一些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差、上学路程遥远、上学途中不方便、食宿设施不好等问题,使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想法,滋生不良行为,可能加剧课堂管理的难度。

以上问题,大多源于在生存视角下的课堂管理在教学环境中没有满足学生的生存需要,在学生的衣、食、行等需要层面没有起到良好的保障。

2. 忽视师生互动需要

从关系视角来看,课堂管理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包括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情感关系和尊重关系。然而,目前在教育中出现了部分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情况,课堂管理现状中也会存在部分师生关系不和谐的问题。

由于一些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尊师重道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对学生多是教与受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对话和交流。尤其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逆反期,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深入、不全面,就会导致在课堂管理中无法完全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以及内心情感的需要。长此以往,学生的相互关系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教师只有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才能加强课堂管理的针对性,掌握课堂管理工作的主动权。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在中小学课堂管理中,部分教师仍然将注意力和精力指向学生扰乱课堂秩序的问题。同时,教师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理,有时采取简单批评的方式,忽略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真实原因,拉大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教师尊重和关心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的相互关系需求,能够提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

以上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都源于没有满足学生的相互关系需要,尤其是教师在学生的尊重、情感、人际等需要层面没有提供足够的关注。

3. 忽略学生发展需要

从成长发展视角来看,课堂管理要注重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包括学生渴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然而,当前的教育存在部分学生无法满足其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需要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课堂管理现状中也会存在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不契合的问题。

学生作为课堂管理的一部分,在实践活动中有对自我发展的需要,对课堂上的行为评价是最有话语权的,给学生以自由,使其在力所能及和别人允许的范围内,发现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另外,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动态变化的。因此,在课堂管理中,学生的行为也是不断动态发展的,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课堂环境有各自特殊和复杂的发展需要。教学评价也应该包含多元与广泛的领域,评价主体在学生介入的前提下形成突出个体特点的质性评价。

然而,反观现实,课堂管理中普遍缺乏学生的参与。教师常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行为,简单地对学生的行为加分、减分,简化了对学生的课堂评价,缺少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正确引导,这种评价方式对于课堂管理的效果甚微。尤其在一些农村课堂管理过程中,部分教师认为,课堂管理就是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面对学生违反课堂秩序的行为,部分教师对学生要求过多,管理过严,这种做法,有时会压抑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活力。

当教师只在课堂管理中重视课堂基本的管理,而忽视把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时,会发现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模式化的管理形态,便会缺乏独立思考与自我提升的能力,导致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存在较大困难。因此,要在成长视角下取得课堂管理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师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成長发展需要。在课堂管理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尤为重要。

三、“ERG”理论视角下课堂管理的优化策略

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若要从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出发优化课堂管理,需要从优化育人环境、突出学生中心和改进学业评价三个方面着手。

1. 优化育人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必须努力改变传统课堂管理的思维,努力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第一,切实落实义务教育经费和制度保障,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修建校舍,注重学校内的安全防控措施监督体系,严格监督学校卫生情况,制定不同类型灾难的应急方案。除此之外,要大力改善中小学学校的物质条件,尤其要在偏远的农村学校建设图书馆、实验室等,采用先进的硬件设施,购置智能化设备,安装网络设备,保障学生的基本安全需要和物质生存需要,推动课堂管理制度的完善。

第二,做好农村学校布局规划,为农村学生就近入学做好保障。避免因为学校偏僻、环境艰苦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

第三,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课堂管理的良好局面。积极动员社会志愿机构、公益组织关注学生对课堂环境的需要,发挥此方面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作用,推动各方面力量加入到关注学生生存需要的工作中。

2. 突出学生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权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树立学生群体中的榜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舍弃传统、陈旧的课堂管理观念,鼓励学生加入到课堂管理中,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强化班级“小导师”负责制,使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地由教师管理转变为同学之间相互管理和自我管理。

实行“小导师”负责制,学生可以自由地承担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不用顾忌教师的权威,按照规则管理学生,维护课堂秩序,实现“以生管生”。“小导师”负责制最重要的是挑选合适的学生作为“小导师”,关键在于能够用“小导师”的优势对同伴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其他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共同促进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教师选择“小导师”时应该根据学生以往的表现、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考查,选择在学生群体中威望较高、表达流畅、思维清晰、有组织领导能力的,且能够与同学平等交流、沟通的学生。确定的“小导师”可以自主选择成员,在组内担任“老师”的职责,帮助同伴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对课堂上不恰当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和管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内心越来越渴望被其他同伴发现和关注,也期待与同伴之间产生更多思维的交流。“小导师”负责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为学生课堂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就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环境的好坏等问题主动与“小导师”沟通,学生也可以就课堂管理中的某些问题向“小导师”反映。“小导师”作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使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更好地组织教学,促进课堂的管理。这样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也满足了学生的尊重需要和人际需要。

3. 改进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体系是中小学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目前,部分教师“唯分数论”,将学生分数和升学率看作课堂管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需要。教师应该完善原有的评价观念,树立一个可以起到发展性和激励性作用的评价观念,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提高课堂管理成效。

教师还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加大奖励的投入。对于行为规范的学生,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合适、恰当的时间给予奖励、夸奖、赞美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管理中。尤其对于态度不端正、有不良表现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表扬、鼓励和引导,发挥表现良好的学生的榜样作用,努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主动改正错误,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体。

另外,学生的需要具有差异性,教师要正确看待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不仅要关注学生低层次的需要,更要关注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发展等潜在发展水平和渴望达到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记录课堂中学生的表现,结合行为特征深入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记录不同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做到有的放矢。

四、結束语

当前社会文化发展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理应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文章针对一些课堂管理一定程度上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问题,借助“ERG”理论,分析了课堂管理中学生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发展视角下的各类问题后,提出以下优化策略:在生存需要视角方面,应该优化育人环境;在相互关系需要视角方面,应该突出学生中心;在成长发展需要视角方面,应该改进学业评价。

参考文献:

[1]曾峰,邝晓虹,冯学萍. “ERG”理论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 商业时代,2003(24).

[2]魏新,李伟. ERG理论对人才流失的全面解析[J]. 商场现代化,2007(8).

[3]郑琦,杨钋. 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基于2015年PISA数据的研究[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16(4).

[4]李祖超. 教育激励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燕山. 学生管理中情感惩戒的归因与引导[J].教学与管理,2020(32).

[6]约翰·杜威.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 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邓霜娇. 导生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问题的突破[J]. 教学与管理,2019(25).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优化策略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