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才译者,终被看见

2022-03-07黄先懿

环球人物 2022年3期
关键词:样书浙江大学德语

黄先懿

“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在精神病院,他妈妈今天刚走了。”2021年11月11日,85岁的金性勇拨通了《杭州日报》的电话。他担心哪天自己也走了,就没有人知道儿子的事了。

金性勇的儿子金晓宇出生于1972年,他自幼聪明,却命途多舛:6岁时左眼意外受伤失明;高中突然辍学,辗转进入树人大学却再次肄业;情绪时常难以自控,尝试过自杀,后来被诊断患有躁狂抑郁症。

故事的另一面,是他埋头自学德语、日语,并拿到了浙江大学英语系的自考毕业文凭。金晓宇看完了浙江大学图书馆里几乎所有日语、德语教材和大量外文小说。为学外语,他整日看外国影视剧——先带着字幕看,然后用纸条把字幕遮起来再看,直到能完全听懂为止,如此反复,光日剧就看了60多部。

2010年,在金晓宇母亲曹美藻的大学同学会上,一位教授同学提出让孩子尝试在家做翻译。很快,南京大学出版社寄来美国作家安德烈娅·巴雷特的8部短篇小说,以《船热》为起点,金晓宇走上了翻译之路。

此后的10年里,金晓宇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一共翻译了22本书,近700万字,横跨英语、日语、德语3个语种,以及小说、电影、音乐、哲学等多个领域。

编辑部负责人说,金晓宇译的书稿寄到编辑部,大家都抢着做责任编辑,因为译稿干净、准确,每本书都好卖,读者反响很好。

在金性勇拨出那通电话几天后,《我们的天才儿子》一文见报,金晓宇的故事感动无数人,他被称赞为“天才譯者”,也有人说这就是“杭州版《美丽心灵》”。

关注与褒扬纷至沓来,金晓宇平静回应:“在翻译上,我觉得我不是天才,我只是个画匠,努力将原作描得差不多。”翻译《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时,他把导演的每部作品都至少看了两遍,书中提到的电影细节对照着反复看;翻译日本作家多和田叶子的小说《狗女婿上门》时,为了提升准确度,他天天看日本相扑比赛。那段时间,金晓宇每天吃完早饭就开始翻译,工作七八个小时,再自学其他外语。

“我能翻译书是妈妈的功劳。”金晓宇回忆,从大学填报英语专业、自考英语大专、申请浙江大学借书卡,到走上翻译之路,都是母亲促成的。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金晓宇和父亲一起悉心照料,每次出版社寄来样书,他都第一时间冲到床边送到母亲手里,讲给她听。

对金晓宇而言,金性勇不仅是父亲,也是最好的朋友和助手,“平时我只和父亲接触,他和亲戚朋友、外面的世界接触,译书也是父亲帮忙联系出版社” 。收外文样稿、买资料书、打印、校稿、寄样书……都由父亲一手包办。译文每本都是几百页,小山堆一样。金晓宇翻译的每本书,父亲都是第一读者。即使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父亲也没有拒绝过金晓宇买书的请求。

在金晓宇残酷而无奈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成为他坚定的支持者、陪伴者。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不只是“天才”高光时刻和对命运的不屈抗争,还有一个平凡家庭的坚韧付出和父母对孩子不抛弃、不放弃的爱。

猜你喜欢

样书浙江大学德语
坐拥书墙
神秘的邮箱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德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Perspective of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出书也烦恼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样书缴纳制度与日本出版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