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的“二八之忧”

2022-03-07余是乎

环球人物 2022年3期
关键词:胜者资源

余是乎

当所有资本和资源只瞄准某部片、某个档、某种类型,红海厮杀中只有最后的胜者和一群失意者。

双数据蝉联第一,这是中国电影交出的2021年成绩单:国家电影局2022年1月1日发布数据,去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银幕总数达到82248块,稳稳坐住了全球电影第一大市场的席位。

成绩自然是喜人的:2021年中国电影的总票房较2020年增长131.5%,为“后疫情时代”的市场注入了强心针;两部破50亿的票房“双雄”光芒四射,盛况史无前例;84.8%的国产影片票房份额更是让人看到中国制造的新突破。

这一年的中国电影,乘风破浪,收获累累。但隐忧又是显而易见的,四个字以蔽之:二八效应。两成头部瓜分了八成蛋糕,这样的情况出现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方方面面。

从单部影片看,《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3部票房超过45亿,但到了第四名《我和我的父辈》,骤降至14.8亿,出现了倍数断层;从高票房电影总数看,2021年破亿电影59部,比2019年少了30部;从电影主题看,主旋律和亲情牌成吸金大户,类型片市场不断压缩;再看档期分布,春节档、国庆档“两骑绝尘”,且两个档期内均是一片独大,其余陪跑;同时,12个月中有9个月份创近5年票房新低……

显然,这样的非常态分布并不是资源最优的配置状态,高票房背后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票价高涨、影院持续关停、影片题材匮乏、“大明星+大制作”屡屡“翻车”等现实问题。冷热不均、发展不平衡,导致最直接的问题便是腰部影片出现断层,大部分制作公司亏损,市场出现了另一种困局——头重脚轻没有底盘支撑,就不可能创造百花齐放。

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样的:疫情中观众更倾向热血或温情题材;宣发泛滥造成小成本电影集体“失语”;影院经营压力让电影市场更显马太效应。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当所有资本和资源只瞄准某部片、某个档、某种类型,红海厮杀中只有最后的胜者和一群失意者。如果观众一年只选一个档期,每个档期只看一部热门电影,那么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前途堪忧。

或许,去年两部小成本电影可以给我们一些突围的启示。11月上映的《扬名立万》,没有大制作,没有大流量,也没有爆红题材,但是深刻抓住了今天年轻观众的观影喜好,以反转故事四两拨千斤,收获了9.23亿元票房,位列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榜第十二位。号称“史上最冷”的賀岁档里,一部《爱情神话》脱颖而出,方言、都市、文艺,几乎是冷门元素大集合,却牢牢抓住了各地域、各年龄段的目光,用一套极致的沪语狠狠“灵”了一把。

这是一个观众兴趣取向越发多样化的时代,却又是一个资源高度集中、二八效应愈发严重的市场。在这样的不平衡中,电影从业者更需要深入挖掘观众需求,给噱头做减法,给质量做加法。“第一”不是中国电影的最终目标,健康、丰富、新人辈出的市场,才是我们期待中的模样。

猜你喜欢

胜者资源
自家痛痒
外卖房等
笑而前行
笑而前行
端午节观龙舟赛
我给资源分分类
胜者姿态CHECKMATE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