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价值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2022-03-07罗向菲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行政管理培养模式人才

文章编号:1673-9973(2022)01-0043-04

摘要:近年来,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许多高校甚至开始考虑撤掉这个专业。诸如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泛化、教学过程僵化等方面,行政管理专业的问题愈发凸显。面对这一现实,行政管理专业迫切需要寻求自身存续和发展的突破点,回归专业建设之初的本心,重新追溯、审视、反思其学科价值,在对自身知识价值、育人价值及发展价值的追问、探讨、澄清、挖掘中寻找摆脱现实困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模式予以调整、重塑与变革。从学科价值的角度来说,这不仅体现的是一个专业对于社会的责任、对于学生的责任,更是对于自身存续发展的责任。

关键词:学科价值;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j.cnki.sxsx.2022.01.007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pecialty Based on Discipline Value

LUO Xiang-fe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516007,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pecialty has encountered many problems, and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ven begun to consider dropping the specialty. In terms of fuzzy target orientation, generalized curriculum and rigid teaching process, the problems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n the face of this reality,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pecialty urgently needs to seek its breakthrough point, return to the beginning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raceability, review, and reflect on its discipline value. On the basis of inquiring, discussing, clarifying and digging into the value of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a way out of the difficult position in reality, and to adjust, reshape and reform th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e value, it not only reflects a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ociety, for students, but also for their ow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discipline valu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mode

一、行政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现状

20世纪80年代,行政管理专业复建,全国各大高校掀起了一波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热潮。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说行政管理专业是高等教育专业体系中较为老资格的一个成员,拥有完整的研学层次和体系,为国家输送了大量行政管理人才。然而,随着专业发展进程的推进,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下,行政管理专业本身的发展颓势日显,“在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及管理学等其他一级学科的博弈中处于劣势, 其学科地位不仅遭遇外行非议, 甚至还遭遇学科内部自身认同危机, 某种意义讲, 中国行政学已成为中国大学学科之林中的‘二等公民’”[1]。在人才培养方面,早在2006年,就有学者指出,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在理念上忽视行政管理专业意识的灌输和专业精神的塑造;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游走于应用型与复合型、专门型与理论型之间,界定不清;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宽口径为主还是以专门化为主仍存在争议。在课程建设上,“单纯从政治学取向或管理学取向考虑来进行行政管理学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缺乏内在的联系和必要的衔接;学位级别不同的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层次性;研究方法和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公共预算等课程薄弱;各高校课程设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2]

总的来看,行政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忽视了对本专业学科价值的追溯与反思,在反映、体现和创造学科价值方面与学科价值内核背道而驰,以至于“影响学生学科信仰、专业认同、学习兴趣、职业规划,也使这种飘忽不定的、碎片化的专业形象不断传播扩散于社会之中,从而反过来又影响学生的市场认可和职业发展,阻碍了一个学科存在于这个社会系统中所被赋予的独特使命和特殊责任的实现,以及学者们参与社会变革的话语权的发挥。”[3]

二、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价值及现实

“一门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学科价值,除了工具性的表现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其特定领域内含价值诉求的展示、传播和实现。”[4]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角度看,一门学科的学科价值应在其固有的学科逻辑基础上,更多考虑该门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专业导向和价值塑造、激发、引领等功能的实现。笔者认为,学科价值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价值、育人价值以及发展价值。2022年2月第36卷第1期罗向菲:基于学科价值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Feb., 2022Vol.36 , No.1

公共行政2022年2月第36卷第1期罗向菲:基于学科价值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Feb., 2022Vol.36 , No.1

公共行政

(一)行政管理专业的知识价值主要体现

一是本学科涉及的公共管理领域包括公共管理、行政、政府治理等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及公共治理过程的方法或工具等的知识及相关理论;二是鉴于其综合性、应用性特质所涉及的其他学科,包括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关理论。这些知识价值的体现是一个整体融合贯穿的过程, 不能割裂开来以碎片化、独立性的方式呈现。这就要求在培养方案的定位、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教师团队的组合等方面作有针对性的整合安排。

行政管理学具有多学科的特质,哪怕在早期狭义行政理念主导下以政治学学科知识作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时,也还是吸纳有诸如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共同构筑其知识体系。而在今天“广义行政”及公共行政思想的指导下,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知识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囊括了包括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甚至计算科学以及心理学在内的跨学科知识、理论及技术工具。从这个角度来看,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知识价值应该是很丰富且意义深远的,对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而言,这样的知识体系应该是很全面的。然而,“从现实来看, 行政学的多学科特质在现实中被简单化为各个学科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很多行政管理教学计划中看到的是原子化状态的来自各个学科的独立课程的联合而非具有综合性、 完整性的由非跨学科课程充实的课程体系。”[5]45同时,在多学科的挤压下,行政管理学原本的知识内核也在不断压缩,真正能够体现行政管理学科特质的知识内容被精简或剔除,学科的公共性特质无法贯穿进教学进而指导并影响学生;而其他学科知识皆以松散无序的方式融入,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度和衔接性不足,使得学生看似掌握了很多,实际精通的很少,致使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成为空谈。缺乏学科统摄力的这种割裂式的、单打独斗式的、彼此独立的学科知识拼凑所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使得行政管理学的知识价值无法得到全面、完整且有效地实现。

(二)行政管理学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

首先体现在培养具有当代公共视野及公共精神的、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去理解、分析甚至参与影响公共行政、体现行政公共性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此外,还体现在公民意识的培养、公共价值的追求以及政治敏感度和社会责任心、使命感的塑造上。

行政管理学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个在诸多探讨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中确认度很高但始终无法明确界定的问题。郭小聪教授就曾提出这样的追问:“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呢?是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还是以培养专门型和理论型人才为主要目标?”[2]一门学科的育人价值最直观的体现应该是培养以学科知识内核为基础的、应用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服务于社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意义的人才;进一步来看,一门学科要培育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技巧以及实践技能的人,而且要能体现学科存在与发展意义、实现学科对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价值,并且在这一实现过程中塑造给予专业精神的个人生涯发展价值观以及开拓个人与社会及相结合的生存发展视野。从这个角度来看,行政管理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其本质就是对于行政管理学育人价值的反映与实现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在过分强调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大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自身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功利性导向较为明显,即偏向于从学科的工具价值入手去考虑人才培养的问题。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即“过分强调就业,忽视了对人才培养终极目标(即培养完整的人)的追求;过分突出、强化专业性,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等的培养;过分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习方法的引导”。[6]工具价值是育人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但育人价值不仅仅只有工具价值这一种表现形式。行政管理学的学科内核中最重要的特质是“公共性”,因此其人才培养如果脱离了对这一特质的反映,就很容易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淖,或者跌入混乱不定的人才培养定位。

(三)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价值主要体现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对培养目标而言,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体系能否促进培养对象在相关方面的成长与发展;二是对学科自身来说,是否能顺应时代要求社会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其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公共行政实践,推动行政管理公共性在各个领域(政府治理的完善、企业公共责任的实现以及公民社会的建立等)的实践完善发展;三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行政管理学自身的发展也将使得整个社会对于行政管理重要性的关注度得到提升,行政管理公共性及公共价值的传播对于未来公民社会的构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门学科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意义,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灌输或相关技能的植入或培养,更多应该体现在对于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专业价值引导以及宏观社会价值理念的培育,体现在对于学生个性成熟与彰显的尊重和专业导向的生涯定位及发展指导上,体现在帮助学生在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同时也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有意义的融合引领上。而现实是,宏观价值理念的培育被架空,取而代之的是狭隘的专业应用价值及工具价值的灌输引导,以至于人才的公共视野欠缺、公共精神欠缺、公共责任欠缺、公共敏感度及敏锐度欠缺,偏离的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价值追求,成为纯技能型、功利化、个人至上的万金油式人才。另一方面,學生在专业学习及生涯发展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在同一的教学模式下、大同小异的课程设置下、千篇一律的教学过程中得不到满足与实现,进而也失去对于专业学习、钻研、应用的兴趣与热情,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熟悉不了解也不热爱,也就难以为学科的发展尽心尽力,也让整个社会无法正确认识到行政管理学科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意义所在。

三、基于学科价值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价值定位取决于价值面向——集合多方共同探讨的行政管理专业价值追溯与重塑

在明确行政管理专业学科价值的定位之前,首先要对行政管理这一专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价值梳理、提炼和澄清,这不仅仅是行政管理学界的事情,更是所有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各级政府、社会活动涉及行政管理活动的各大职业领域以及行政管理从业人员、专业教授人员和专业学习人员共同的事情。

不同主体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解不一样,在对其学科价值进行共同的探讨过程中能够交流彼此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认识,对其价值导向达成明确的共识,在行政管理学的知识价值、育人价值以及发展价值上形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从事行政管理专业的人员、有利于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有利于教授行政管理专业的人的定位点。这种多方探讨还可以凸显地方社会对于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与期待,有利于地方高校在建设行政管理专业时形成自己的特色,

诚然,学科价值的定位不能仅仅限于上述三大价值的某一个价值,但如何实现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价值、育人价值以及发展价值的融会贯通,如何在各大价值中突出有助于行政管理学科发展及实现育人目标的核心要素,就必须综合各方意见予以提炼。对于具体高校来说,可以邀请地方政要、企业代表、知名学者、学校主管领导、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专门的、公开的研讨会,共同来确定本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及其价值面向,形成自身的特色。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行政管理的学科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为地方社会服务上;对于社会各类组织而言,行政管理的学科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应用性上面;对于学生个人而言,行政管理的学科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于个人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的多元化职称上;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行政管理的学科价值则更多地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的“公共性”与“应用性”的结合反映上。

(二)在凸显学科知识内核基础上整合多学科知识,强化公共性在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体系中的统摄作用

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知识内核究竟是什么?首先,“必须强调的是,行政不是于政府相关,而是与公共性有关。”[7]以公共性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内核,不再是简单地以政府公务行政或企业事务行政两条分立而治的思路来开设相应课程和知识讲授,凸显行政管理各专业课程的知识应用性、社会服务性以及人才发展性。这就要突破传统狭义行政的局限,在厘清行政管理理论基础知识指向的同时,挖掘应用性多学科课程中的公共因素并进行知识串联,突出服务于公众、造福于社会、成就个人与组织的发展与引领国家未来这几个关键点。围绕这几个关键点进行知识体系的整合梳理以及课程的编排设计,行政管理专业的知识价值才能得到真正地体现和实现。因此,行政管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展开。

1. 政府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理论与运作模式介绍。不管是面向政府还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在政府统领社会管理的当下,任何组织与个人需要对“政府”及其管理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不仅要了解其存在的必要性、发挥的作用,还要了解其管理运行的流程、方式。这一部分是传统行政管理专业的主要内容,如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西方行政学说史、政治学、地方政府学等,在新时代,这些内容还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地方特色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做调整与更新,反映专业公共性内核的基本特质。

2. 社会组织日常管理的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应用方面的介绍。任何一个组织的日常管理运作都离不开行政管理活动,这些行政管理活动包括组织内外文书的流动、活动的组织协调以及人员调配等方面的事宜。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诸如应用文写作、策划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上,需要结合应用实际进行内容编排。这类课程的知识体系中公共性的体现主要折射在面向组织以及面向客户的服务、责任、承诺践行方面。

3. 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必备的知识储备,诸如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市政管理学等,都是帮助学生至少在基本层面上对于社会各领域发展有一定了解并能做出准确判断和抉择的课程。要求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体现其在面向国家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等方面的公共性内涵。

4.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定位能否与国家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能否在追求个人生涯目标与体现个人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贡献,需要各专业包括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中更多地考虑思政理念对技能型知识的融入。诸如职业生涯规划、演讲与口才、社会调查研究等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个人意义世界观的构建、道德品质的塑造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和设计,这也是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性体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结合知识价值的内核明确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实现育人价值和发展价值的最大化

在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紧迫的背景下,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是要慎重,如何在大趋势下坚守学科建立之初的人才培育的初心,如何在坚守初心的同时培养应时应世所需的人才?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的、老牌的专业来说,这个问题更为迫切也更为重要。在以工具价值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下,应用型人才被广为推崇,即培养应时而用、应需而用的专业性人才。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干得了事、有用武之地。如果只是这样界定大学培养的人才,没有哪个专业培养的不是应用型人才,都能做事,也总有用武之地。问题是,若如此宽泛笼统定义应用型人才,肯定是无符合大学教育理念,也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而且,现实是确实有些专业,它的应用性没有其理论性来得直接,而另外有些专业,“应用”得太广泛了。那么,行政管理专业究竟要培养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还是说,一定要用这种类型结果划分来界定一个专业对于学生的教育投入?如今社会上有很多关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认知是“万金油”,啥都能干,还确实挺“应用”的,可就是不够精通、不夠专业,可取代性很强。所以,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率是相对高的,但就业领域分散得很,且往往被视为就业不对口。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就业不对口,为什么还要花四年的时间去教去学?因此,现在有许多高校都在考虑撤掉行政管理这个专业,许多高三毕业的学子及其家长认为这个专业虽然好上好读,但没有什么竞争力啊。以至于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

笔者认为,不管是行政管理专业,还是其他任何一个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肯定是没问题的,可是不能仅仅以就业为导向。否则,不仅否定了大学教育的精神,也否定了专业自身存续发展的价值。行政管理专业的育人价值和发展价值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人才“公共性”的塑造,即培养具有当代视野及公共精神的、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去理解、分析甚至参与影响公共行政、体现行政公共性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同时,这种“公共性”人才的培养,还体现在公民意识的培养、公共价值的追求以及政治敏感度和社会责任心、使命感的塑造上。这一点可能是除马克思主义学院诸专业以外许多专业无法比拟的,这也是行政管理专业自身发展的契机。这里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公共精神”“公共意识”以及“公民责任”的概念。所谓公共精神,“是指孕育于公民社会之中,位于最深的基本道德和政治价值层面的以社会发展为依归的一种价值取向,且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神传统”。[8]中山大学陈付龙博士认为,公共意识是指社会共同体成员对公共领域内的准则、规范等的主观认可和客观遵守,是孕育于公共领域之中一种关心公共事物,改善公共生活,建构公共秩序,塑造以民众利益和社会需求为依归的伦理规范、政治价值和社会制度的深层意识。[9]而公民责任“指的是因主体的公民身份而使主体应积极践行的承诺、履行的义务等一切分内事务并为此而承担后果。……公民责任一方面由法律进行强制性规定,一方面需要依靠公民自身的公民意识进行鞭策和敦促。只有当公民自愿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才能最大限度地呈现出公民意识自觉对社会的积极影响”。[10]从这个角度来看,行政管理若是能够植入思政教育理念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不把简单的“就业”或者“向哪里输送人才”作为重点考量,将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凸显这个专业真正的育人价值。

正如钱正荣教授所说:“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应采取广义的行政视角看待,但是,它又不是简单地强调‘政府公共行政+企业事务行政’ 两条比较隔离的路径机械相加,而应是在强调具有统一的‘公共性’价值取向和素质能力内核的多元发展取向的人才培养路径,这种公共性既体现于行政体系中,也体现于由非营利组织等构成的公民社会中,更存在注重公共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私营企业之中。”[5]47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仅体现了人才的应用性和复合性,更重要的是以“公共性”为导向成就了行政管理人才的多元化发展,使之成为对于国家而言、对于社会而言、对于个人而言更有价值的人。另一方面,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给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存续与发展提供了更為明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郭小聪,肖生福.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科学化和中国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60-66 .

[2]郭小聪,肖生福. 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困境与出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6):147-152.

[3]钱正荣.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整体论路径分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5(6):48.

[4]罗向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7):50-54.

[5]钱正荣.整体论视野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J].大连干部学刊,2015(11):45,47-48.

[6]李玉基,郜占川.超越功利:在困境中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基于甘肃政法学院实践的体认[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6(3):3.

[7]钱正荣.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职业发展路向的自洽:以整体论为视角[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6(10):71.

[8]马斌.公共精神之解读[J].传承(学术理论版),2010(8):108-109.

[9]陈付龙,赵红全.论我国公共意识的当前生态及应然指向[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6):23-26.

[10]吴超.公共危机应对中的公民责任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7.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收稿日期:2021-12-15

作者简介:罗向菲(1978-),女,湖南浏阳人,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和职业生涯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行政管理培养模式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我国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及改革策略分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