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体教融合东风 扬帆起航

2022-03-07刘周磊王鑫歆

体育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排球运动学校体育

刘周磊 王鑫歆

摘  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教书育人”与“以体育人”的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小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存在融而不和的问题,通过对博平小学排球运动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打造“梦工厂”、组建“加油站”、创办“训练营”,有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教融合;学校体育;排球运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2-0050-02

学校层面体教融合是指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与“以体育人”相融合,在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一批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体育特长道路。其体教融合精髓为不管面对普通学生还是运动员,都需要文明精神、野蛮体魄,抓好“育人”环节。

排球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灵敏、速度、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还能培养其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除此之外,排球运动作为一种建设精神文明的良好手段,在比赛、训练中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骄不馁、坚持不懈的女排精神。北仑作为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博平小学以排球项目为载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打造“梦工厂”,注重意识熏陶

不仅要在教育中融入体育,也需在体育中融入教育。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对体育的重新认识就是内在的学校体育融合。学校体育需发挥育人作用,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促成家、校、社联合,打造“梦工厂”,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借助女排精神,撒下希望种子

为了更好地推进北仑区青少年排球发展,2017年、2019年安家杰两次携中国女排队员进入北仑校园指导排球教学工作,而笔者所在的博平小学便参与其中,同时抓住契机聘请中国女排队员曾春蕾为我校名誉教练。通过近距离的传、垫等球技交流和指导,不仅拉近了中国女排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他们介绍个人经历和参赛心得,还让学生见识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让他们懂得积极进取、懂得感恩。中国女排队员的言传身教激励和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更在学生的心中播撒下一颗追梦、拼搏的希望种子。

(二)观摩国际赛事,开拓文化视野

借助中国女排训练基地每年承办大量国际级比赛的机会,博平小学多次组织全校师生观摩比赛,更是邀请校队队员的父母带着孩子全家一同观看比赛,如世界女排大奖赛、奥运女排资格选拔赛、奥运男排资格选拔赛等。通过转换原先观摩比赛视频模式,让教师、学生、家长能够有机会近距离地观摩现场比赛、体验真实氛围,让他们拓宽排球文化,开阔技术视野、感受爱国情怀,更能够把校园排球文化延伸到家庭,提升社会认知和关注度,促使家、校、社紧密联合,有助于学校排球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开展。

(三)表彰优秀学员,树立“C位”榜样

博平小学校排球队员多次在市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学校专门开设了校园排球主题表彰大会,不仅活动内容丰富,还准备了丰厚的奖品,设置“C位出道”的入场式,邀請优秀队员代表进行演讲。这既是对优秀队员的鼓励,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促进他们进步。还邀请其父母、体校教练一同参加,开展排球座谈会,让其父母更加了解孩子未来的排球发展可能性。

二、组建“加油站”,提升运动氛围

学校体育需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需建好“加油站”,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评价体系,才能实现“教书育人”与“以体育人”的融合,实现“学会”“勤练”“常赛”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提出因材施练,完善培养道路

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练,开展排球社团、建立校排球队,走出一条全面提高与重点培养相融合的道路。

保证充足训练时长,每日统筹安排早训、晚训,队员进行系统训练模式,把培养学生“一特长、一爱好”作为本活动的显性标准。

加强师资力量,强化教练员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要求师生时刻遵守并落实。

建立家校联系。第一时间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期间的学习与训练情况,便于更好地监督子女的学习和训练,构成家长、学校齐抓共管。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注入新生力量,学校与排球协会、区体育局、女排训练基地等合作,组织参加各项比赛与活动,为我校排球健将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二)落实评价方案,优化竞赛体系

评价体系核心在于面向人人,竞技体育要融入人人中。评价方式包括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如果学生都从“学会”排球到“勤练”排球,最终发展到“常赛”排球,并且将比赛结果用于班级考核、教师考核加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学校体育一定会有高水平运动员脱颖而出,那么学校体育定会成为人才最广泛、基础最扎实的地方。

如表1,博平小学一学年安排5次排球小型比赛、3次达标赛、2次对抗赛,达标赛面向人人练基础,对抗赛从班内对抗到年级对抗,从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校排球社团,让家长、教师认识到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特殊到不可替代,特殊到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凝聚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失败中成长,学会承担责任,这些现实教育是从课本中学不到的。

三、创办“训练营”,融入“以体育人”

新时代的学生应具备狮子般的体力、猴子般的敏捷,骆驼般的精神。通过抓普及、抓特色、抓平台来创办校内排球“训练营”,目的在于“以体育人”进课堂、融课程、培能力,进一步促成体教融合,助力培养新时代学生风采。

(一)抓普及,“以体育人”进课堂

博平小学结合中国女排精神提炼出培养坚毅品质的学生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各项排球相关活动(表2)。在日常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体质、掌握排球技术技能和知识为目标。各班每周安排一节排球课,排入课表,也会在期末组织理论和技能的考核,并结合每周班队课,一学期两次,由班主任组织关于排球的主题班会活动,加深对排球运动的了解。通过抓普及,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在促成学生球技提升的同时,也能较好地达成“以体育人”的功效。

(二)抓特色,“以体育人”融课程

博平小学结合学校的师资配备和实际学情创编新的排球校本课程,不仅体现了“教会、勤练、常赛”的目标,通过实施过程优化评价体系、更新练习手段、拟定项目单元,也能够较好地将“以体育人”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快乐学习、游戏体验中实现体教融合。

(三)抓平台,“以体育人”培能力

博平小学与区排球协会紧密联系,借助“区青少年发展基金”对优秀队员给予物质、精神鼓励,大大激励了我校排球队员的训练参赛积极性。北仑区慈善总会也多次为我校提供运动鞋、运动服、护膝等排球专业用具。区体育局更是提供了我校市级以上比赛经费,为顺利参与各种活动与比赛保驾护航。

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升学通道,完善体育特长生的评价和升学保障。校长重视排球队员升学问题,多次与区领导、对口中学交流,保障优秀排球队员的升学问题,已经落实对口初中,高中在录取分数线低50分的基础上可遵照特长招生政策,同时这也说明,学校为真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长远性的平台,让家长省心,较快地获取家长、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有好的平台能够让“以体育人”更快、更好地为学校、为市队培养排球能手,构建良性输送梯队。

总之,打造“梦工厂”,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组建“加油站”,完善竞赛体系,实现“学会”“勤练”“常赛”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创办“训练营”,深入、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落实“三抓”促“以体育人”进课堂、融课程、培能力的有效结合,间接解决学校层面的体教融而不和,真正实现体教融合。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排球运动学校体育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排球运动的耗能特点及训练方式探析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排球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