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从虚实分离到虚实融合*
2022-03-06郭亚军袁一鸣
郭亚军 李 帅 袁一鸣 蒋 玲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2.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2)
元宇宙作为新型的产业集群概念,将推动社会运行方式的变革,图书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从发展历程来看,图书馆的有机生长与科技水平的进步形成了唇齿相依的融合共生关系。因此,图书馆要把握时代机遇,寻求技术赋能,积极思考和探索元宇宙对其服务模式带来的影响。当前元宇宙已经有了部分实践应用,如游戏平台《堡垒之夜》在虚拟场馆举办多场线上演唱会,全球顶级AI学术会议ACAI在《动物森友会》上召开虚拟研讨会等。在理论研究方面,如元宇宙图书馆的研究、元宇宙与智慧图书馆的结合研究、元宇宙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研究等,都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基于服务主体、服务手段、服务空间、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变化来构建元宇宙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以场景描述的方式探索该模式的具体应用,并提出图书馆迈向虚实融合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图书馆优化服务方式以及研究者探讨元宇宙实践应用提供思路和借鉴。
1 元宇宙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在元宇宙视域下,图书馆服务模式从虚实分离变为虚实融合。多样化的服务主体利用“BIGANT”技术作为服务手段,即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交互技术(Interactivity)、电子游戏技术(Game)、人工智能(AI)、网络及运算(Network)以及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1]。其中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交易、分布式存储等功能是支撑元宇宙经济体系最重要的技术;交互技术为元宇宙用户提供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阶梯;电子游戏技术为元宇宙提供创作平台、交互内容和社交场景并实现流量聚合;人工智能技术能为元宇宙大量的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撑;网络及运算技术夯实了元宇宙网络层面的基础;物联网技术则为元宇宙万物链接及虚实共生提供可靠技术保障。通过多种技术的融合作用,图书馆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内依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形态提供特色服务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服务空间,同时服务内容也能针对各个类型的用户发生相应变化。文章将从服务主体、服务手段、服务空间、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对象等方面对元宇宙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阐述(服务模式见图1)。
图1 元宇宙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1.1 多元化的服务主体
图书馆基于元宇宙理念,在未来的服务活动中可以创设出不同的服务主体,除实体馆员之外,还可能有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馆员、虚拟服务助手以及信息岛等。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元宇宙相关技术的赋能下,将具有更高的仿真性以及情感交互能力,知识储备也较为充足,有望成为图书馆中真正的“信息咨询专家”;虚拟馆员作为虚实融合的服务主体形态,不仅是实体馆员的孪生体,而且可以穿梭在实体、虚拟图书馆之间,以方便馆员提供服务;虚拟服务助手主要是为了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体验到图书馆的服务,它存在于每个用户的设备终端中,即使用户身边没有实体或者虚拟图书馆的局域覆盖,仍然能享受到资源、学习、教育等服务;信息岛[2]是未来重要的资源服务主体,汇聚实体、虚拟以及网络资源,通过边缘计算以及分布式计算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实现对用户的精准推送服务。
元宇宙相关技术以及理念的引入,在降低用户对图书馆员依赖性的同时提高数字原生人群对图书馆的粘性。服务主体在实体、虚拟图书馆的自由穿梭是实现虚实融合服务的第一步,虚拟形态以及智能机器代替物理操作,并能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方便的服务。
1.2 融合化的服务手段
区块链支撑元宇宙视域下图书馆的经济体系,使其拥有自己的数字生态,基于去中心化网络的虚拟货币,使得元宇宙中图书馆的价值归属、流通、变现和用户虚拟身份的认证成为可能。如意大利的安布洛其亚图书馆就进行了大胆尝试,推出基于区块链与Web3.0的“The Visi”项目,将部分重要馆藏铸成数字艺术品,为即将迎来的元宇宙时代做好铺垫[3];交互技术与电子游戏技术通过全面接管用户的触觉、听觉以及动作捕捉,来实现用户在图书馆的信息输入和输出;人工智能与网络及运算技术相辅相成,智能生成不重复的海量服务内容,实现图书馆的自发有机生长,其次可以对一些无法人工完成的海量内容进行审查,确保资源的安全与合法;物联网技术属于后端基建工程,通过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同时作用,实现机器收集、可视化和数据分析。
总而言之,通过元宇宙中多种技术的赋能以及交叉融合,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侧和需求端的精准对接,为图书馆虚实融合的新型服务模式提供技术保障。另外,可以建立用户需求表达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利用元宇宙相关技术对用户的动态行为进行分析。如定期开展虚拟问答和机器访谈等活动,设立专门的反馈空间,用户可以反映其在获取资源和享受服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提出优化建议,利于图书馆了解当前资源和服务等部分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图书馆新型虚实融合的服务模式。
1.3 沉浸化的服务空间
基于实体资源的有限性,图书馆服务空间可以拓展到虚实融合服务空间以及虚拟服务空间,并在不同空间内提供特色服务。虚拟服务空间是指实体图书馆的虚拟孪生体,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即可进入其中享受各种服务。虚拟图书馆已经在部分图书馆中得到实践应用,如四川大学运用3D技术构建出的仿真图书馆,供用户虚拟漫游和探索体验;虚实融合服务空间介于实体与虚拟之间,通过交互类与映射类技术将虚拟信息叠加到实体图书馆中,且用户无需借助任何设备,即能在实体图书馆中看到虚拟场景,是元宇宙虚实融合理念的具象化,如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推出AR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AR书籍在教育领域的深层次应用[4]。
在未来元宇宙时代背景下,虚实融合空间与虚拟空间将在图书馆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众多图书馆已经响应时代号召,以智慧化理念为中心,在新服务、新空间、新体验发展理念指导下,采取空间再造、服务创新等方式,通过智慧空间建设,为用户学习、交流、创新提供场所和高质量知识服务,以此提升用户体验。
1.4 智慧化的服务内容
通过不同服务空间的构建,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加智慧化的服务内容。在元宇宙形态下,无论是实体服务空间还是虚拟服务空间的服务内容都具有虚实融合的特征,这也证明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和谐共生,而非相互排斥。
咨询服务与资源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基础服务,在元宇宙视域下,依然是“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特色服务都由这两项服务演化而来。首先对于咨询服务来说,在AI以及其他元宇宙基础技术的赋能下,机器人逐渐能代替人工的大部分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情感交互能力,大大增加实体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并节省相当一部分人力资源,如机器助手的24小时服务、虚拟馆员的在线答疑等;其次在虚实融合空间中能提供基于AR的立体资源服务,在实体图书馆中叠加虚拟场景信息,使用户在阅读中沉浸性更强。如重庆巴南区图书馆推出的AR阅读体验,用户通过扫一扫实物、实景以及纸质书籍即可进入并参与互动。总体而言,在图书馆新型服务空间中提供的服务内容应当更加重视便捷性与虚拟性,使用户不受物理实体的限制就能体验到图书馆的虚拟咨询服务、虚拟阅读服务等,并具有更强的智慧服务能力。
1.5 数字化的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持久话题,但无论如何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都在向多元化、均等化的趋势进步。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在元宇宙时代避免不了为数字人群提供服务。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人、化身、生物基因机器人以及虚拟分身等服务对象[5]。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分类,本文认为在元宇宙视域下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实体人、虚拟人与机器人。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一切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无论技术进步到何种程度,仍然不能忽略对“实体人”的服务。图书馆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要拓展“实体人”的服务群体,利用元宇宙相关技术促进无障碍服务智能化、方便化,使通用、平等的理念得到更好地实践;其次,虚拟人是未来图书馆的新型服务对象,但虚拟人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如数字人、用户的虚拟分身等,这就需要图书馆有一定的分类以及判断能力,并针对不同的人群类别提供不同的服务。目前数字人已经在娱乐、商业以及教育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如湖南卫视主持人“小漾”、阿里巴巴数字员工AYAYI以及清华大学虚拟学生华智冰等。对于有生物基因的机器人来说,图书馆要重视数据以及资源的传输效率,促进机器学习,但也要避免深层次的情感交互,以免产生新的伦理问题。
2 元宇宙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应用场景
根据上文的描述,元宇宙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呈现出大致“轮廓”。基于当前技术水平的发展与适用性,以下从知识服务、公共文化服务、阅读服务以及咨询服务四个应用场景来探讨虚实融合的图书馆服务新图景。
2.1 基于场景重现的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模式的演变是信息粒度细化环境下信息技术和用户需求驱动的结果,也是图书馆服务产品提供过程中供给要素调整优化的最终呈现形式。元宇宙形态的知识服务逐渐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并更注重隐性知识的吸收与利用,因此,场景重现将是未来知识服务的重要应用手段。基于此,下文将探讨元宇宙视域下显性知识的情景化教学与隐性知识的实验化吸收。
显性知识的情景化教学是指用户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到虚拟服务空间中,虚拟服务助手利用人工智能以及交互技术进行个性化分析,从而判断用户需要获取的显性知识。在该服务空间中,通过情景化的再现,让用户能身临其境的看到现实生活中难以观察的画面,如古诗词中的意境、宇宙中的天体等,从而实现显性知识的教学;隐性知识的实验化教学需要用户进入到虚实融合服务空间中,让用户真实的参与物理、化学等实验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该空间内的素材是虚拟的,但还原了反应现象以及过程。因此,用户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可以规避模拟实验时产生的危险因素,避免意外发生,从而完成隐性知识的实验化吸收。
2.2 基于虚拟形态的公共文化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要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图书馆作为基层文化惠民的主阵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排头兵,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目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正在稳步前进,“图书馆联盟”的成立对公共文化服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而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至基层必然面临多系统、多主体、多部门导致的碎片化供给问题。对于基层问题的解决,首先图书馆可以成立基于虚实融合形态的图书馆联盟,并拥有虚拟与实体两种形式,使用户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服务主体是信息岛,为基层图书馆提供资源的输送。另外,基层图书馆往往受限于技术的发展,在元宇宙相关技术尚未普及的初期,基层图书馆的用户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入到虚拟服务空间中享受市级甚至省级图书馆的服务,从而推动元宇宙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体系赋能的实现。
2.3 基于交互游戏的阅读服务
伴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图书馆不再是科研与学习的唯一地点。从传统阅读服务到数字阅读服务再到无接触式阅读服务,图书馆一直在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当前短视频泛滥,阅读快餐化、碎片化的现实,本文将从交互式游戏的角度探讨阅读服务在未来元宇宙形态图书馆中的应用场景。
该场景需要读者进入图书馆的阅读环境,获取阅读资源。为了增强读者的阅读效率,可以引导读者进入虚实融合服务空间,由虚拟服务助手对读者的问题以及需求进行解决;然后根据读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交互式游戏资源,在进入阅读体验后,以虚实融合的游戏形式使用户进入书中所描述的场景,减少读者对文字理解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此外,用户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一视角参与或者第三视角观看的形式进行体验,使读者沉浸其中,形成较为完整的阅读体验。
2.4 基于虚拟社区的咨询服务
图书馆虚拟社区是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进行信息共享与知识交流的虚拟平台,也是提供读者服务的重要阵地。随着读者获取信息的来源日渐丰富,其阅读方式和阅读地点也不拘泥于实体文献与图书馆,读者服务从“馆内定时服务”拓宽至“随时随地服务”,但目前虚拟社区的交互能力、答复时间以及主动性都有待提高,这也是用户流失严重的疤结所在。因此,在元宇宙视域下,需要解决目前虚拟社区存在的这些问题,利用沉浸感更强的元宇宙社区提升咨询服务的综合能力,把流失的用户“拉”回来。
首先,元宇宙社区是在虚实融合的服务空间中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实体馆员的孪生体以及具有情感交互能力的虚拟服务助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咨询服务的交互能力,不再是以往平面化的文字问答;其次,在该社区中,虽然实体馆员的孪生体并不是一直工作在其中,但虚拟服务助手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通过虚实融合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赋能,虚拟服务助手的专业性更强、反应时间更快,这就解决了答复时间的问题;同时,元宇宙社区的运行离不开智能的个性化推送服务,图书馆可以利用信息岛储存的海量资源,经过虚拟服务助手的智能化分析,精准的推送给用户,从而将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3 元宇宙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推进策略
根据本文模式构建以及对未来局部应用场景的设想,本文从技术融合、空间再造、服务拓展以及数字包容等四个方面提出元宇宙视域下图书馆服务模式推进策略。
3.1 加快元宇宙底层技术融合
在即将迎来的元宇宙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大多数都是“数字原住民”,对信息获取都具有“零等待”的特征。技术融合不仅是元宇宙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推动图书馆用户即时获取信息的底层技术支撑。下文将从供给侧以及需求侧两个方面探讨元宇宙底层技术的融合。
(1)在供给侧方面,以“体验为王”为发展导向。图书馆可以利用较为经典的文献资源,如四大名著、莎士比亚戏剧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深入挖掘、整理、提炼文化精髓,并以数字技术创新为融合手段,推动VR、AR、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区块链等元宇宙底层技术的融合,推出诸如沉浸式阅读、VR欣赏、读者交流互动等新型数字服务,以数字技术赋能图书馆服务创新。当前VR已经在诸多图书馆中得到应用,其中上海图书馆不仅构建出VR全景图书馆,并且能够通过体感和3D功能在虚拟现实中亲临图书馆。
(2)在需求侧方面,以“服务为本”为建设核心。新时代读者的阅读理念与阅读习惯的变化正在倒逼图书馆服务向智慧化转型。在这个背景下,图书馆基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服务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可以结合元宇宙相关技术创新用户需求分析模式,并且通过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结合的形式构建用户的3D路径图以及可视化用户画像,推动图书馆服务向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质量。
3.2 提升图书馆空间再造能力
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图书馆开始由文献资源的保存者和传递者向为用户提供休闲、学习、交流和知识挖掘的中心所转变,空间再造也成为图书馆服务变革的重要转折点。未来图书馆提供服务的空间可能会有实体空间、虚拟空间与虚实融合空间,因此,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平衡将是未来图书馆空间再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此外,随着图书馆的功能越来越多元,阅读空间与休闲空间的均衡发展,也是其重要研究方向。
(1)对于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平衡来说,实体是基础,而虚拟是表现形式。图书馆首先应进行实体空间的完善,其中包括学习共享空间、能动型学习空间等。在实体空间再造方面,日本一半以上的大学均在图书馆配置学习共享空间,而且将“能动型学习”列入大学教学大纲之中[7]。当实体图书馆空间建设较为完善时,在此基础上制作其孪生体作为虚实融合空间,一方面保持虚拟空间的完善性节省不必要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得图书馆的沉浸感更强。通过这种以实体空间为“主心骨”,有基础有条理地构建虚实融合空间的方法,进而促进实体与虚拟的平衡,更加突出图书馆服务的虚实融合。
(2)对于阅读空间与休闲空间的均衡发展来说,阅读是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和“主线任务”,而休闲是经过时代的变迁演化而来的新型服务和“支线任务”,但有新型服务的“添枝加叶”,图书馆才能向更加多元化发展。在未来虚实融合的元宇宙形态下,图书馆应该在守住传统服务的同时,保证创新服务的稳步提升。此外,虚拟场景将是未来重要的空间资源,图书馆可以融合元宇宙的特征,使阅读空间实体化、休闲空间虚拟化,从而实现阅读空间与休闲空间的均衡发展。
3.3 拓宽图书馆虚拟服务形式
随着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的体验优化和效果完善,部分图书馆已经开始利用这些技术来实现其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利用全息投影举办的《永乐大典》大型专题系列活动[8]、布兰迪斯大学图书馆的虚拟校园之旅[9]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推出化学资源VR沉浸式平台[10]等。但目前图书馆利用该类技术进行服务的实践应用仍然不够深入,且一般都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讲授等方式,并将其作为吸引用户的“噱头”,间接的对用户进行社会教育。在推进新型虚实融合的服务模式中,图书馆不应仅仅将该类技术作为科普使用户进行体验和了解,而是应该把相应技术落实于服务形式中,从而使图书馆的虚拟服务更加多样化。
目前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正在不断拓展,但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人与资源之间的互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人与资源的互动方面,主要包括阅读服务、资源服务等,图书馆可以利用新兴的融合现实(MR)技术使读者沉浸式的进入到阅读情景中,通过感官的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深度阅读以及增强理解能力的效果;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面,主要包括咨询服务以及新兴的社交服务等,图书馆不妨尝试以3D的形式建立其虚拟社区,在该社区内设置咨询、社交等功能,并在其中配备虚拟馆员以及虚拟服务助手等服务主体,用户在远程使用可穿戴式设备进入元宇宙形态的“客户端”。
3.4 提高图书馆数字化包容度
2022年伊始,以5G、VR、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引领的“元宇宙革命”正在蓬勃发展,图书馆进入“智慧服务”发展新阶段。数字包容伴随着数字鸿沟被提出,目前仍未有较为清晰的定义,IFLA对数字包容的理解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的使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缩小数字鸿沟等方面[11]。在元宇宙视域下,图书馆应该侧重于技术发展对人的影响以及影响范围不全面的问题,因此可以将其拆分为资源包容与群体包容。
元宇宙话语体系中的资源包容是指图书馆应该将多种类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形成3D立体资源、场景资源等形式,并且确保任何人都能平等的使用它们。图书馆应该多吸收不同类型的资源并增加其易用性,从整体上构建数字资源体系和提升数字服务能力,并为各类服务对象主动提供数字素养培训,从而解决部分用户“不能用”“不会用”等核心问题;群体包容不再仅仅包括弱势群体,数字群体也是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在基础设施设备和数字产品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此外,社会群体的复杂性导致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图书馆也要融入更多通用性和整体性的理念。弱势群体利用虚拟化身等方式可以与普通人一样完整的使用图书馆,不受物理实体的限制。
图书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社会机构之一,天然具有多元包容的理念和开展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义务。在元宇宙即将到来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要主动寻求元宇宙基础技术的赋能,确保其在未来能够连接每一个人、赋能每一个人、知会每一个人[12]。
4 结语
2021年以来,元宇宙一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成为资本市场的兴奋剂与学界热议的聚焦点。元宇宙是一种集技术之大成的新型生存时空和场域,或许与互联网一样,将深刻影响和改变社会形态,从而形成新一轮的“数字革命”。图书馆作为具有高技术情结的文化服务机构,也应该从元宇宙的视角来探讨未来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根据实际情况思考未来的应用场景与发展前瞻。基于此,本研究在厘清元宇宙的运作机理和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元宇宙视域下的图书馆虚实融合的服务模式,并总结出了多元化的服务主体、融合化的服务手段、沉浸化的服务空间、智慧化的服务内容以及数字化的服务对象等新特征。随后结合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对知识服务、公共文化服务、阅读服务、咨询服务等具体应用场景进行展望,认为元宇宙之于图书馆服务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未来图书馆应该从技术融合、空间再造、拓展服务以及数字包容等方面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从虚实分离迈向虚实融合。
元宇宙对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作为现实世界的孪生形态与延伸部分,必将促使新的社会文明形态产生,也会带来各种新兴问题,如供需结构的不均衡、持续的激进扩张、脱实向虚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等。图书馆作为社会运行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应该“顺其道而行”,既不激进主张也不过分排斥,如此才能在科技发展热潮中占稳脚跟,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