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由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风格
——以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钢琴曲为例

2022-03-06代丽莎

艺术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兰花花汉族陕北

□代丽莎

由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是对传统音乐作品的一种颠覆,既不同于原生态的民歌歌曲,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钢琴音乐作品,所以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表现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在音乐主题框架上延续了汉族民歌音乐元素,促进了汉族民歌与钢琴音乐的交流与碰撞,使得中国汉族民歌和钢琴作品向创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音乐演奏质量已成为钢琴演奏者思考的重点。

一、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风格分析——以《兰花花》为例

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风格融合了中国民歌艺术特色和西方钢琴音乐艺术特色。为了深入了解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的风格,可从作品简介、结构和音乐鉴赏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在此,笔者以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钢琴音乐《兰花花》为例进行浅析。

(一)作品简介

1.民歌作品简介

《兰花花》曲调优美柔和,委婉动人。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典型的一种,其类型乐段主要由上、下句构成,歌曲结构关系平衡,且受到陕北语言特色影响,歌唱字数并未严格要求,但是要求在唱词、意境表达上对称。

陕北民歌《兰花花》整曲共八段,每句段均利用比兴手法。例如,在首段唱词当中,歌词中“青线”“蓝线”衬托出女主人公兰花花的大方美丽,而将“五谷中数高粱最高”比喻女主人公兰花花最好。上句使用“兴”的手法,下句则使用“比”的手法。对比整首曲目风格特点、用词用语,不难发 现,歌词与旋律特点相辉映,使整首曲目情感表达更丰富。上句的歌词往往渲染情节,铺垫整段气氛和旋律,下句则是叙事,对女主人公兰花花所经历的具体事项进行描写。随着上下句歌词的递进,旋律由高转低,给人无限感慨与遐想。

陕北民歌《兰花花》用生动淳朴的语言歌颂了女主人公兰花花在遭遇强娶后并不认命,勇敢反抗的故事,表现出对旧社会时代背景下女性地位的同情,通过女主人公反对买卖婚姻歌颂了旧社会女性敢于冲破“牢笼”,追求幸福的大无畏精神。

2.钢琴作品简介

由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钢琴曲《兰花花》由汪立三先生于1953 年创作,改编的钢琴作品延续了民歌音乐曲调,运用性格变奏的表现方式,将反对买卖婚姻,追求勇敢自由婚姻的旧社会女性形象进行展现。

(二)音乐分析

1.结构分析

(1)曲式结构

由汉族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钢琴曲《兰花花》与传统变奏曲式有着明显不同。该曲目以性格变奏手法展开,以三段体结构原则进行编曲构思,并将整首曲目创作为一首具有抒情性和悲剧性的叙述曲。

第一段第1~4 小节由主题和两次变奏组成,首先由精练的长和弦引入主题,并通过合理的肢体变化和变奏变化将主题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在第35~61 小节中,作者对变奏2 和变奏3 进行延伸和扩展,表现出女主人公兰花花在“说媒”中体现的不安、惊慌的情绪变化,呈现出旧社会时代背景下封建礼数“拴住了”向往爱情的步伐的现象。在第62~74 小节中,变奏4 对变奏1 进行总结,情绪表达更高昂、激动,这是作者对女主人公反抗精神的歌颂。在第75 小节至尾声中,作者采用开拓手法处理,引用变奏2中极具悲剧、愤慨色彩的下行音调,将曲目色彩引向悲剧。

(2)和声

钢琴作品艺术表现力的主要凸显途径在于和声的运用。由汉族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兰花花》在和声的表现上延续了民歌旋律要求,同时突出了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个性,极具艺术融合性和感染力。在整篇曲目中,《兰花花》在和声上采用了将具有陕北民歌特色的音调与西方大小调和声结合的方法,即在五声性的旋律上大胆运用大小调和声,大量运用七度和九度不稳定和声。例如,在第一段主题呈现中,主题主要旋律为D 羽调,和声在d 小调上,虽然羽调和小调的和声配置按照大小调和声配置,但是整段曲目的影响效果并未减弱。在整曲结尾处,虽然连续使用七和弦,但是更加突出汉族民歌艺术特色,减弱了“西洋化”和声效果。

2.风格分析

(1)形式美

①民族性。通过对比民歌《兰花花》和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兰花花》不难发现,改编后的《兰花花》延续了民歌音乐元素以及旋律特色,保留了民歌的主题旋律,同时借助钢琴特色的音乐效果,不仅将民歌音乐彰显出西方艺术特色,同时还使钢琴乐散发出浓烈的陕北民歌音乐气息。

钢琴作品《兰花花》取自陕北地区的特色民歌,并将民歌“精练化”,最终形成现有的短小、精悍、优美动听、情感丰富的小曲。钢琴作品不仅保留了民歌歌曲主题,同时采用变奏曲式结构,将曲式划分为A1、A2、A3、A4、A5 五个主要部分,大部分紧扣主题。此外,钢琴演奏使用具有陕北民歌风格特色四度音程的甩腔、节拍和变奏方式,将主人公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第1~8 小节中,由汉族民歌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兰花花》的速度为慢板,演奏者需要将感情付之于表情、体态之上,以此向观众呈现出女主人公美丽大方的陕北形象。以本曲的第二段变奏为例,本曲的35 小节之前,节奏持续性加快,右手为双音,所以要求演奏者不仅具备高超的技巧,更需要突出重音,从而彰显主旋律,带领听众进入更动感、更明朗的乐段。而在第35 小节之后,乐曲速度骤降,营造出一种沉重、悲痛的曲调情绪,与35 小节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呼吸感。钢琴作品与民歌在气口的运用上存在异曲同工之妙。在钢琴作品欣赏过程中,观众会因为旋律加快而产生“紧张”的感觉,这是“呼吸不当”导致的。在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中,气口的运用更考究。在陕北民歌《兰花花》中,歌词里有大量富有陕北语言特色的惯音,如“哎嘿”“哟儿”“那个”等,民歌作曲家多用此类惯音装饰音乐特点,同时带来音乐中的“喘息之机”,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听感。而在钢琴作品《兰花花》中,以尾部为例,尾部虽然出现不协和音,但是弹奏力度、速度均有所放缓,将音乐风格从紧张、刺激带往悲伤、沉重的方向,同时尾部采用慢板琶音的形式,在缓慢“呼吸”中压抑地结束全曲,带领听众走进悲伤、真挚的情境之中。

(2)内容美

①向往自由。钢琴作品《兰花花》是一种极具陕北地域特色和汉族民歌特色的作品,不仅融合了钢琴音乐的特点,同时凸显了西方乐曲的时代感。通过分析《兰花花》的内容可发现,该乐曲从以下两方面彰显出“向往自由”:第一,故事情节美;第二,旋律自由美。

就第一点而言,《兰花花》故事情节体现出主人公兰花花反封建压迫,誓死捍卫爱情、人身自由的大无畏精神。作品开篇用极具陕北风情的“山歌味道”将女主人公甜美、羞涩的形象精准刻画,而后“说媒”“逼婚”“秃坟”“反抗”乐曲的进行,表现出女主人公“羞涩—反抗”的性格转变。该作品不仅展现出女主人公大方、美丽的人物形象,还融入了悲情、戏剧性的角色对比,在短小、精悍的结构中体现出女主人公挣扎、不甘、勇于反抗的各种情绪,歌颂了当下时代中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思想精神。就第二点而言,由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钢琴作品体现了中国汉族民族音乐“散板”的特点。对中国汉族民族音乐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中国汉族民族音乐不仅追求形式巧妙,技巧优渥,更追求意境深远,尤其追求“形散而神聚”的特点。钢琴作品《兰花花》全曲采用三段曲式,每一段都有独特的标题、织体,赋予乐曲独特的民族化艺术风韵,尤其是无限延长的尾音给予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②彰显悲剧。由汉族民歌所改编的钢琴作品以故事情境为依托,故而有着与传统西方钢琴音乐不同的叙事性特征。钢琴作品《兰花花》曲式结构虽然短小精悍,但是紧俏的旋律和编曲能够形成叙事性与悲剧性的对比。第一段曲式中优美的旋律体现出女主人公美丽的人物形象,后半篇乐曲融合了悲情、惊慌失措、反抗等情绪,将现实悲剧呈现在听众眼前,向听众描述了旧社会时代背景下女子的悲惨人生。而将乐曲故事情节与旋律、曲式结构等相结合,不难发现,女主人公的反抗虽然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但是其反抗精神的最终目的是对旧社会的“眼光”发起挑战,具有一种能够发人深省的悲剧性艺术魅力。

二、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演奏技法

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与传统西方钢琴音乐有所不同。从主题意蕴而言,汉族民歌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更具中国汉族特色,具有时代性;从音乐元素而言,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兼具中西方音乐艺术表现特色,所以演奏者在完成此类曲目的演奏时应当注重分析原曲和改编曲,对声部、细节进行分析,合理选用演奏技法。

(一)强化声部巧妙配合

以本文所分析的陕北民歌《兰花花》为例,该曲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的演奏方式与民歌演唱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梳理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可以发现,其大多以西方曲式结构为基础,以基本技术为铺垫,乐曲旋律建立在民歌的基础上,且改编曲的声部在创作时普遍以主调写法为主,复调写法为辅,其中不乏主调复调搭配的情况。所以,演奏者在对此类改编作品进行演奏时,为了保留民歌艺术特色,应当注重声部巧妙配合,保证声部表现错落有致。

以《兰花花》为例,该作品在演奏中以多声部为主题,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轻轻抬起右手演奏出上方旋律声部,左手则分别完成和弦声部和低音伴奏声部。民歌作品改编的钢琴音乐的多声部旋律效果比单声部旋律效果回响效果更饱满,同时更利于演奏者情感表达,但是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演奏配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所以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应当仔细梳理曲式结构,将变奏部分、声部演奏技巧进行标注,细化演奏技术,明确左右手弹奏力度、指法安排等,以保证演奏的音色和流畅度。

(二)注重细节与情绪表达

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大多需要多种汉族民歌声乐的表达技巧,尤其是带有地域特色的表现手法,要将其代入钢琴音乐中,这就需要演奏者合理运用装饰音的表现技巧,如合理利用倚音、下滑音等。以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钢琴作品为例,该曲在多个变奏的演奏过程中夹杂着下滑音的装饰音,以体现陕北民歌的唱法,因此,钢琴演奏者在演奏变奏片段时,首先需要确保下指正确,将细节中所带有的陕北音乐特色的情绪表达出来。在《兰花花》的后四个变奏片段中,女主人公兰花花的情绪转变是重点,也是体现旧社会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悲惨命运的重点。演奏者应当明确该钢琴作品原曲的特点,对原曲风格进行分析,对不同节段所体现的情感类型加以区分,对情绪高涨的节段可注重指尖用力,将情绪与情付诸琴键;而对于情绪低落的片段,则可放缓情绪,正确采用滑音、倚音的演奏方式,精准刻画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为听众带来良好的视听盛宴。

以汉族民歌为素材的中国钢琴作品集合了中国汉族民歌音乐特色和西方乐器特色,二者的融合不仅凸显了中国汉族艺术文化色彩,同时也为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本文以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钢琴音乐作品《兰花花》为例,从作品简介、音乐分析、音乐鉴赏三个角度分析了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音乐风格,同时结合演奏实践从声部配合、情绪与细节表达两方面提出演奏建议,望为广大钢琴演奏者提供借鉴经验,在助力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同时,传承汉族民歌。

猜你喜欢

兰花花汉族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兰花花新传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三年只为这《兰花花》——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兰花花》观后
浅析《兰花花叙事曲》特色揉弦的运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