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秧歌剧资料整理的意义及其价值探究
2022-03-06李琪
李 琪
文艺是以精神为视角,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社会、陶冶情操、了解外界客观规律、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等,具有引导性、教育性、娱乐性、宣传性等特性。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应首先明确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两个问题,这对当下我们对文艺工作的认知存在较好的指导作用。
一、延安时期秧歌剧资料整理的意义
当下,延安时期的秧歌剧愈发势微,在公众视野中逐渐消散,但由于新秧歌运动在抗战、解放战争中发挥的作用,重视延安时期秧歌剧资料的整理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一)表演形式及艺术形象塑造的挖掘
延安时期的秧歌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拥有老秧歌的一般特征。同时,在故事内容、演绎侧重点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老秧歌的角度来看,新秧歌在表演形式上直接脱胎于老秧歌,这就导致新旧秧歌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表演形式上,两者的表演都大致包括踩大场、小场子。踩大场是由伞头带领着,在场中走队形、绕圈,是秧歌队进行集体舞动的表演形式;小场子以二人场子、三人场子、腰鼓等为主,由较少的人在踩大场结束后进行节目表演。不过,新秧歌相比旧秧歌,在表演形式上往往更加生动、轻快,在故事演绎、情感渲染等层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从故事内容及演绎侧重点来看,老秧歌的经典曲目、艺术形象塑造等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展现了旧时代平民的审美情操及对节日庆祝、日常生活的期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之相比,新秧歌剧赋予了秧歌新的内涵,新秧歌剧不再局限于表现旧传统。在此背景下,创作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二流子变英雄》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对当时生产、教育等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这正是鲁艺工作者在走入群众中,从工农视角、时代背景下学习民间艺术的重要产物。比之当下,延安秧歌剧仍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当下我国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文艺界仍然存在新旧、中外价值观碰撞,仍旧是不可忽视的难题,所以重视文艺界发展方向的探寻,显得尤为必要[1]。
(二)群众审美需求的满足
延安秧歌剧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用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革命事业的重要工具,而为了实现该目的,鲁艺宣传队充分听取相关意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学习快板、扭秧歌、民歌等民间艺术,在具体创作上,通过对工、农、红军的观察,及对时代大势的追寻,让延安秧歌剧扎根于基层,让以演大戏见长的鲁艺工作者能够以平民更加喜闻乐道,能够看懂的姿态参与到文艺作品的演出中,这无疑极大地打击了原先文艺工作的虚浮现象,从而真正从表演形式上让观众更易于接受。在节奏上,更易于调动观众的热情,延安秧歌剧也以故事的形式,将哲理内容植入秧歌剧中,这不仅提高了民众的审美水平,在深层次内涵上也使平民内在美的塑造及深层次的艺术品位得到提高。比之当下,群众审美是多元的,但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审美在具有差异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共性。而对延安秧歌剧资料的整理,不仅是对当时时代下居民审美的纪念,更是立足当下,为探寻如何推进文艺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三)文艺工作何去何从的思辨
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抵达延安,延安很快便成为共产主义、爱国主义信念者的家园,大量文艺工作者也是接踵而至,极大地调动了延安地区的文艺创作活跃度,但由于很多文艺工作者在表演形式上倾向于话剧,表演内容呈现出演大戏的特征。这就导致鲁艺宣传队的工作脱离了群众,无法实现情感共鸣,甚至产生看戏如开会之感。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艺创作要明确为什么做及如何做两个问题。这次重要讲话为文艺工作确定了三方面内容,即为人民群众服务,促进鲁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通力合作,促进陕北老秧歌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的光辉。文艺工作方向的确定,基本指明了新秧歌运动的发展趋向。该过程的思辨也对当下我国文艺工作的发展具有借鉴指导意义,是当下文艺宣传工作应当考量的问题[2]。
(四)时代回音的鸣响
延安秧歌剧具有特定的时代特征,是抗击日寇、解放全中国过程中最耀眼的风景线,鼓励一位又一位革命斗士扎根工作岗位,投身于共产主义的伟大革命活动中。可以说,延安秧歌剧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流转,作为中共中央、红军、工农群众的艰难岁月,那个时代应当永远被铭记,以此来看,重视延安秧歌剧资料的挖掘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二、延安时期秧歌剧资料整理的价值
延安时期的秧歌剧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当前时代背景虽大有不同,但情感的流露、哲理的传递、社会舆论的引导、文化交融的思辨等,仍旧对当下文艺创作、社会宣传等工作有指导价值。同时,延安秧歌剧本身也可以透过时代烙印,贯彻爱国、爱岗、爱人民等情怀。
(一)情感流露上的价值
艺术的创作、演绎,往往需要与观者形成思想、观念、意识上的潜在交流。如此,才能在艺术创作的表现价值上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延安秧歌剧就是如此。延安秧歌剧扎根基层,每一部歌剧都是取材于工农红军中的生活,又结合时代大背景呈现出多姿多彩、意味深远,同时又兼具教育价值、宣传价值的艺术作品。鉴于此,可以从情感流露层面上,对延安秧歌剧的价值进行评价。整体而言,延安秧歌剧的情感流露在于真实性、革命性、群众性。在真实性上,延安秧歌剧取材于工农红军的日常生活,对延安地区乃至全国地区的社会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这种与观众切实关联的现实,往往容易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这一点在当下同样应当谨记。时间冲淡着时代的遗留,但过往先辈的苦难、血汗不应被忘记,筚路蓝缕的历史应当被当下谨记,以此方能在现在着力实现,方能在未来走得更远。另外,对延安秧歌剧现实性的发掘,也彰显出社会现实题材的艺术作品不应脱离现实而悬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观众所认同,在革命性上,延安秧歌剧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红色精神的融入,对阶级斗争的渗透,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革命运动中,为抗战、解放事业的发展形成思想源动力。在目前和平发展大背景下,和平稳健虽然是主旋律,但不可磨灭的精神信仰应当被人民所谨记。作为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延安秧歌剧具有传承保护的价值,延安秧歌剧仍要居安思危。延安秧歌取法陕北秧歌,取材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这也就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延安秧歌存在天然的亲切感,在文工宣传上自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当下,秧歌剧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体验,往往陷入曲高和寡的境地,伴随着当下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传统的秧歌剧愈发失去了市场。因而从群众性来看,延安秧歌剧既要围绕人民群众展开艺术创作,同时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做好旧传统的创新、改进[3]。
(二)哲理传递上的价值
由于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延安秧歌剧具有鲜明的哲理性,既有斗争性,也有发展性;既有现实性,也有期许性;既有取法于民间艺术的,也有创新的。整体而言,延安秧歌剧所传达出的观念,具有丰富的哲理及深刻的思辨。其中,延安秧歌剧在人物塑造上,对阶级斗争、善恶的冲突、人物的成长、人的价值实现等存在诸多探究。例如,《白毛女》中对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及喜儿自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有深刻的描述,体现了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剥削,其传达出的理念不单单是对某个地区、某个特定时间的描绘,及至当下,喜儿身上那种不畏强权、敢于斗争、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仍是我们应学习的宝贵财富。从思辨的角度来看,对哲理的思辨是探究行为意义、价值的重要环节,延安秧歌剧中的很多作品同样存在思考性,例如《钟万财起家》,通过钟万财前后对比,很容易引导观众思考懒惰者与勤恳好青年之间的差异,思考为何要勤奋,勤奋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这样往往能从精神层面上引导人民群众更好地思考。由于短视频等的兴起,很多互联网用户处于被动输入观念的姿态,在对很多问题的思辨上缺乏自己独特的认知,仅仅依托旧有文艺作品进行再次整理。
(三)社会舆论引导上的价值
延安秧歌剧脱胎于中共中央艰难的岁月,在筚路蓝缕的征程中,延安秧歌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既是对抗战、解放时期,活跃在大后方搞生产、搞建设的人民群众歌颂的肯定,同时也是启迪当下,追寻前辈的脚印,贯彻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在新时代奉献光和热。整体而言,延安秧歌剧对当下社会舆论的引导集中体现在文艺作品的感染力、新时代下新旧价值观的融合碰撞。其中,在文艺作品的感染力上,延安秧歌剧扎根基层,脱胎于现实,艺术形象的塑造颇为鲜活,在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应。鉴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通性,在当下仍旧对延安秧歌剧进行宣传,无疑可以在突出时代背景下,增强观众与剧情的情感互动,让延安秧歌剧在新时代下焕发光彩。其中,在新旧价值观的融合碰撞上,延安秧歌剧发展的黄金期处于抗日、解放战争时期。这也就意味着,新旧时代的特征差异导致延安秧歌剧所表露的价值观存在不合时宜之处。从铭记历史的角度来看,延安秧歌剧在当下是存在现实意义的,但从展望未来的角度看,延安秧歌剧中塑造的艺术形象,需要贴合当下,做进一步的完善。例如,《白毛女》讲述的是农民对抗恶霸,最终翻身做主人,反映的是阶段矛盾。而当下,由于时代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在的歌剧可依托延安秧歌剧侧重于生产、受教育等方面,主要体现当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
(四)文化交融思辨上的价值
新秧歌剧运动的进行是文艺工作者走近群众的典型案例。在此之前,由于民众知识素养、审美倾向等的差异,导致演洋戏、演大戏的文艺工作者失去了群众基础。同时,在脱离时代现实的背景下,对抗战、解放战争中面临的生产问题、斗争问题等,都缺乏针对性的现实引导,文艺工作应发挥的教育功能、宣传功能、娱乐功能等都很难切实发挥到位。事实证明,新秧歌运动与人民群众间构建的桥梁是成功的。当下,在中外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文化浪潮中保持价值导向和舆论主旋律,成为当下文艺工作者应考量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延安秧歌剧的整理,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下文化宣传主旋律捍卫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指出文艺工作是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
三、结语
本文对延安时期秧歌剧资料整理的意义及其价值探究进行相关分析时,首先在秧歌剧资料整理的意义上,从表演形式及艺术形象塑造的挖掘、群众审美需求的满足、文艺工作何去何从的思辨、时代回音的鸣响上展开相关阐述;其次,从价值的角度,透过情感流露上的价值、哲理传递上的价值、社会舆论引导上的价值、文化交融思辨上的价值进行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