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导航空肠营养管的研制及动物实验
2022-03-06田琳郑祥德刘成周睿周文来
田琳,郑祥德,刘成,周睿,周文来
达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达州 635000)
营养支持已成为治疗危重患者长期进食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营养支持方式主要包括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两种,其中首选肠内营养支持已成为共识[1]。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包括胃造瘘管、鼻胃管、鼻空肠管,其中胃造瘘管因其操作具有有创性通常作为上消化道梗阻患者的特殊营养支持途径;鼻胃管因其操作简单在临床上的应用最为普遍,但危重患者由于不能经口进食,且存在胃肠功能障碍,易发生胃轻瘫,因此,不能耐受鼻胃管患者,往往选择鼻空肠管。然而在基层医院置入空肠营养管需借助内镜装置,且对医务人员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所以不易实现[2]。鉴于此,本研究在普通空肠营养管基础上增设了声音导航装置,无需内镜装置支持,并通过动物实验初步验证了该声音导航空肠营养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1.1.1 实验材料
本实用新型专利为本课题组成员郑祥德所申请并成功授权(专利号:CN201920252953.5)[3]。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声音导航空肠营养管,由相互独立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组成。其中,第一导管临近第二导管的一端侧壁开有营养液出口;第二导管内设置有声音导航装置(蓝牙模块及导电线),管壁开有若干通孔。
在此专利基础上本课题组自制实物导管,将12 F胃管作为第一导管,在远端1.0 cm 处剪断,并留下远端头备用;将14 F 胃管作为第二导管,在远端2 cm 处剪断,用导电线穿越第二导管全程,并连接蓝牙模块,蓝牙模块可连接手机播放音乐,在第二导管远端将导电线与发声器(喇叭)相连,再用12 F 胃管远端头封堵,见图1~2。
图1 声音导航空肠营养管设计图
图2 声音导航空肠营养管实物图
1.1.2 实验动物
选择体质量3~4 kg 的大耳白兔(由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20只,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对照组平均体质量(3.55±0.27)kg,实验组平均体质量(3.62±0.28)k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P=0.58)。动物实验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备案[2019年审(021)号]。
1.2 方法
两组均经过耳缘静脉麻醉后取仰卧位固定在兔台上。
对照组使用传统空肠营养管置管,具体步骤如下:此操作需2人完成,一人将开口器固定于兔口中,压住舌头,将传统空肠营养管通过开口器的小孔插入兔口中,沿着食管方向送入胃内,然后将空肠营养管的外端浸入水中,如有气泡溢出,则说明空肠营养管误入气道,需拔出重新置入,当空肠营养管进入深度到达预期长度时,用5 ml 空针连接空肠营养管外端向管内注入空气,另一人作为助手通过听诊器听诊家兔腹部的“气过水声”最强音来判断导管位置,指导操作者缓慢推进导管,当“气过水声”最强音由右上腹部逐渐转移至左上腹部时,考虑置管成功,固定导管。
实验组使用声音导航空肠营养管置管,具体步骤如下:当空肠营养管进入深度到达预期长度时,通过听诊家兔腹部音乐播放的最强音来确定导管位置,当音乐播放的最强音由右上腹部逐渐转移至左上腹部时,考虑置管成功,固定导管,其余步骤同对照组。
两组均于置管后通过X 线片明确置管位置。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置管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置管失败X 线片如图3所示,置管成功X 线片如图4所示;不良事件包括黏膜损伤出血、误入气道。
图3 置管失败X 线片
图4 置管成功X 线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
实验组置管成功率为90.00%(9/10),高于对照组的40.0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2)。
2.2 两组操作时间比较
实验组操作时间为(12.1±1.9)min,短于对照组的(30.4±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1,P=0.00)。
2.3 两组置管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置管过程中黏膜损伤出血及误入气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只(%)]
3 讨论
近年来,大量研究指出,对于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支持[4-6]。其中空肠营养管作为肠内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因不易操作在临床应用中面临很多挑战[7]。因此,为危重患者提供一种定位准确、安全易行的空肠营养管势在必行。
在早期临床研究中,本课题组制订了一套通过掌握“五关四段”阻力变化特点实施床旁徒手置入空肠营养管的方法,该方法无需搬动患者,且无需借助胃肠镜设备,置管成功率高达93%,为重症患者空肠营养的实施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8-9]。但是该普通空肠营养管的置入需通过传统的“气过水声”方法来判断导管位置[10],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经空肠管道打气获取声音,一方面加重了患者的胃肠胀气,另一方面获得的声音模糊,易受胃肠蠕动的干扰,不易定位。本研究中的声音导航空肠营养管是在普通空肠营养管的基础上增设了声音导航装置,通过连续播放音乐便于操作者用听诊器在腹部捕捉声音,并通过腹部不同部位的声音强弱来定位导管尖端的位置,避免了传统“气过水声”方法的不足。本课题组为测试该营养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了动物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置管过程中不良事件如黏膜损伤出血及误入气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声音导航空肠营养管通过导管尖端的发声器播放音乐,并通过改变声音强弱及音乐类型能够精准定位导管位置,降低了操作难度,减少了置管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应用声音导航空肠营养管具有定位准确、操作快捷、安全性高等特点,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不足,由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本研究使用的实验动物为家兔,与人体的肠道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声音导航空肠营养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还需要更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进一步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