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对策
——以建筑类专业为例

2022-03-05黄欣然戴莲菲

黑龙江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劳动技能

王 丹,黄欣然,戴莲菲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 610000)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路径,改变青年一代劳动观念、劳动意识淡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缺失等问题的研究尤为必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可以渗透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的实施路径为切入点,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对学生具有积极作用。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开展劳动教育,进而保证教育效果。

1 劳动教育概述

1.1 劳动教育的含义

劳动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理解劳动的意义,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同时对劳动人民产生一定的情感。学习是劳动的一个方面,需要受教育者认真对待。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通过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增强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工作进行了重大部署,倡导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此,建筑专业课程需要积极响应,全面融合劳动教育。

1.2 劳动教育的原则

首先,劳动教育需要遵循技术性原则。现阶段,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对社会各界具有积极影响,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生产劳动及生活劳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丰富学生技术素养。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技术意识可以逐渐增强,形成一定技术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其次,劳动教育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劳动教育课程具有实践性特点,一般情况下,劳动教育指学生参与一定的劳动实践,因此,实践内容不仅是普通课程的基本环节,还是劳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要保证实践教育的顺利进行,学校需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实践条件,引导其进行劳动操作,保证其劳动实践符合实际情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再次,劳动教育需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与普通课程教育相比,劳动教育更具开放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和独立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精神体验。劳动教育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劳动教育的相关活动和实践形式相对丰富,具有一定的弹性。劳动教育内容应多样化,不能局限于教材,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提升劳动教育的教学质量。最后,劳动教育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教育工作者应保证学生的安全。一方面,劳动课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解相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并做好环境保护。善于运用劳动工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自主穿戴防护衣物,使学生遵守相关纪律。另一方面,制订严格、系统的安全标准,补充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开展有效应对措施,保证学生安全。

1.3 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教学价值

首先,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劳动态度。学生是具有可塑性的群体,实施劳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学习是需要进行脑力劳动以及动手实践的过程,学习也是劳动教育的一种,若想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就必须使其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其次,可以养成正向的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若想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劳动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可以进行迁移,学习和劳动是相通的。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迁移到学习过程中,保证其学习效果。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展有效的劳动实践,可以磨炼学生意志,锻炼学生心智,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其创新意识,而单纯的文化课教育难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加以引导,锻炼并提升其抗压能力。最后,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含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发展,还包括劳动素养的提升。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大力倡导劳动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魅力,树立正向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掌握更多劳动知识和技能,提高调节情绪的能力,激发创新动力。

2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边缘化倾向,与时代发展结合不够密切

现阶段,劳动教育与时代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难以体现时代变迁,不能反映出社会发展动态。劳动课程没有与时俱进,不具有创新型。比如,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融入创新创业的内容,学生难以全面认识双创。同时,高校组织的教育活动形式相对传统,一方面,主要开展理论知识的讲授,宣传劳动教育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实践活动以打扫卫生及志愿者服务为主。这样的劳动教育能够发挥一定的教育效果,但陈旧的教育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难以体现劳动蕴含的魅力。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普及,存在体力劳动将被取代的错误观点,若不加以引导,学生容易产生错误认识,将劳动教育边缘化,难以有效发挥其育人作用。

2.2 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未充分融合

劳动教育往往脱离学校教育体系,没有成为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各高校往往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重视实验室建设和科学研究,但容易忽视劳动课程的建设和落实,没有将劳动教育融合到课程设置中,导致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未充分融合。现阶段,部分高校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及技能培训,忽视对劳动素养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劳动教育难以融入教学体系中。当前,部分高校不重视劳动教育,只是简单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学生未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忽视劳动教育的本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难以有效融合专业特点,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偏离了专业培养目标,难以发挥劳动育人的目标。

2.3 未贴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当前,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未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导致劳动教育缺乏吸引力,难以发挥育人效果。部分高校存在灌输式教育,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降低了学生进行劳动的积极性,使其缺乏学习动力。此外,部分高校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相对单一,学生难以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体验感较差,未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方式,导致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劳动兴趣较低,劳动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解决对策

3.1 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情况,努力培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培养体系,在培养过程中结合学校的办学方向,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开展全方位教育。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尊重劳动活动和劳动者,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重视并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提升劳动精神,使学生走入社会后可以诚实劳动、积极劳动,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可以增加建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工程测量以及建筑CAD等实践课程的授课比重,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将职业素养及劳动技能融会贯通。还可以开展建筑识图、装饰技能等方面的建筑技能竞赛,鼓励建筑类专业学生积极参与。

3.2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

在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制定科学的劳动教育教学计划,健全劳动教育机制,完善相关考核机制,积极拓展劳动教育平台,为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提供广阔平台,全面落实劳动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结合建筑类专业的特点,重视劳动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校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确保其发挥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在建筑类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建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保证劳动教育的课时,并将其纳入到学生考核评估的一部分,突出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拓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全面落实劳动教育,发挥其积极的育人效果。再次,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比如,可以将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通过开展思政教育,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在建筑类专业教学中,可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中,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专业课程的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应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劳动实践中。

3.3 结合学生发展特点,保证劳动教育效果

当前,劳动教育已成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措施。在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进而有效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身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保证劳动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劳动教育的吸引力,保证活动的参与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结合学生善于标新立异的特点,创新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比如,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钉钉、抖音等平台,向学生线上传授一些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为学生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可以邀请劳动模范进校园,为学生讲解先进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增强劳动意识,使其正确认识劳动。再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体会劳动的乐趣,进而乐于劳动。最后,积极拓展劳动教育平台。高校可结合建筑类专业的实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运用社会教育平台开展劳动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劳动内容,使劳动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符合,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实践提供帮助。此外,要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开拓学生眼界,丰富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指明方向。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处理好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 结语

劳动教育对受教育者具有积极作用。在大力开展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的社会背景下,应不断提升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和劳动素养。建筑类专业课程需要积极融合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长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劳动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