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制下基层团组织建设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以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为例

2022-03-05梁宏亮

教育观察 2022年14期
关键词:团学团委团组织

梁宏亮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上海,200241)

当前,国内不少高校正在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是书院共青团履行自身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书院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书院制模式将高校团学工作重心延伸向社区,并且具有学科交叉、年级交融等特点,产生了较为复杂的育人环境。[1]在书院制下如何推进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工作,对于正在进行书院制改革的团学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书院之一,创设至今已经过三个阶段的改革发展。第一阶段是2007—2011年的虚体运作,第二阶段是2012—2017年的实体运作,第三阶段是2018年以来的实体运作的深化改革发展,贯穿三个阶段始终的是不断改革创新的自我超越。本文将重点总结孟宪承书院在从虚体组织向实体组织改革发展的过程中(2012—2017年),在基层团组织建设协同创新方面的探索实践,以期为当前正在实行书院制改革的高校提供经验参考。

一、书院制下基层团组织的格局创新

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是指团学工作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调整和重组。孟宪承书院突破了原有院系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在学生公寓园区实施社区化的学生管理服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与院系专业学习环境不同而又与之互补的课外生活环境。[2]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有更好的条件去学会自我管理日常事务、共同组织社团活动,以及通过既坚持原则又尊重对方的理性协商来解决矛盾、达成共识,在朝夕相处、共同成长中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书院文化,培育历久弥新的同学情谊。

(一)在活动阵地上,打造书院学生活动的专属空间

高校通常会在院系层面设置学生活动室,在学校层面设置类似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集中活动场所。这样的设置存在学校的活动场地设施齐全但距离太远、使用不便,而院系的活动室虽然使用方便,却存在场地太小、设施不足等问题,以至于不少基层团组织在举行教育活动时到处“打游击”。孟宪承书院在建设书院师生“办公之家”“互动之家”“文化天地”的理念指导下,将所在社区宿舍楼一楼进行了专门改造,设置了近20间学生学习室、研讨室、自修室和多功能用房,有效解决了学生活动场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团学工作的办公室随之扎根在学生宿舍楼下。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学生活动室都力求营造一个活泼、自由、轻松的环境,让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与学生在这里实现良好互动,形成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共同体。

(二)在基层团组织的组织架构上,建构书院学生管理的矩阵模式

在书院制下,由于学生工作指导团队配置得到了优化,基层学生组织通常会在原来的“团委—学生会”“团委—团支部”的基础上,发展出类似“学工办/团委—若干学生工作职能中心”的矩阵式分工。孟宪承书院作为一个全新的实体组织,积极推行辅导员职能分工的中心制组织架构,跳出了原有体制下二级学院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的设定。辅导员则会在承担针对某一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负责某一具体学生工作。探索“职能+专业”条块结合的运行机制实现了辅导员科学合理的内部分工,增强了辅导员的指导力量,提高了基层团的组织效率。“学工办/团委—若干学生工作职能中心”的矩阵式分工使每个中心的工作更加精准化和专业化,成为书院制下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大特点。同时,各个中心因纵横联系实现了相互合作,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在学生组织上,组建书院学生组织的自管机构

学生会作为大学校园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之一,是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发挥着帮助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会一方面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书院制下的学生工作量较大,同时存在内容要求更加精细的特点,如果按照普通院系的组织方式建立学生会,客观上无法满足书院学生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为了完善社区化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团组织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孟宪承书院通过改组“团委—学生会”组织架构,成立“书院团委—学生事务管理委员会”,其中,书院团委指导下的学生事务管理委员会由监督委员会(楼层长)和执行委员会(各中心学生主管)组成,他们按照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原则,将学生组织起来,积极开展各类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二、书院制下基层团组织的机制创新

基层团组织机制创新是指团学工作各构成要素在完成调整和重组后重新建立的运行机制。基层团组织的运行机制贯穿团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系统。书院制处于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的改革前沿,这一改革进程为书院打造高效便捷的团学组织机制提供了平台和契机,对于开展共青团的思想、组织、实践、创新、服务、育人工作有重要意义。[3]

(一)在书院工作主体联动上,有效联动职能中心

书院往往推行社区制,院舍在生活园区相对集中,院舍中除了学生宿舍,还有供师生研讨、活动和生活的各类场所,营造出学生可以自然而然、随时随地融入的学习生活公共空间和人际交往空间。这样的功能整合有利于学生对书院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孟宪承书院推行学生事务职能中心制,成立了为学生提供选课与修读指导的教务管理办公室,以及导师与学业指导办公室和学生事务办公室,并下设党建中心、团建中心(书院团委)、社区生活中心、导师协调中心、职业生涯中心、教师技能中心、公益中心、科创中心、文化建设中心和社团发展中心十个职能中心。团建中心在学生事务办公室的架构中发挥着枢纽作用,能够有效促进社区制、学生事务中心、师生成长共同体三个方面工作主体有效配合,为学生创造一个与院系专业学习环境互补的课外学习生活环境。

(二)在基层团学组织联动上,充分依靠党委领导

孟宪承书院将学生事务分为十个板块,设立了十个职能中心,其中,除党建中心外,其他九个职能中心均属于原来二级学院“团委—学生会”架构下的工作职能。团建中心指导教师担任书院团委书记,其他各职能中心主任由辅导员担任。十个职能中心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学生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党建带团建、团建助党建的基本理念。具体的工作思路如下: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基层团建,优化服务职能,提升学生事务管理的水平;依托基层党建,创新组织方式,激发住宿制生活区的活力;以学生事务办公室为主线,整合学校学生事务相关工作;贯彻书院住宿制的内在要求,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一种既充满活力又规范的集体生活;全力打造相当数量的学生社团,以兼容并包的精神分类培育和管理兴趣社团,营造百花齐放的实践氛围。

(三)在基层团组织优势发挥上,对接中学团委共建

为深入探索分层一体化共青团育人体系,孟宪承书院团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长三角地区相关重点中学开展基层团组织共建行动,推动中学团组织实践育人活动深入开展,促进中学团组织活动水平和团干部能力的提升,实现双方共青团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具体做法如下:围绕推动中学团组织建设工作,以开展讲座、参观红色基地、组织社会实践等形式实施团课教育,促进大学和中学团组织的交流互动,引领中学生认识大学生活,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才动力,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加强中学团组织育人工作,通过理论社团共建、资源共享等形成育人合力,提高中学共青团思想引领实效;围绕促进双方团学骨干培养工作,合作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帮助中学团学干部开阔视野、创新理念,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书院制下基层团组织的内容创新

基层团组织内容创新是指团学工作在运行中不断创新的具体内容。孟宪承书院基层团组织指导教师的办公室与学生宿舍同在一栋楼,这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而宿舍楼一楼的各类活动室为基层团组织的日常活动提供了主要场所。孟宪承书院还精心打造了团学骨干领导力提升特训营,创新了独立团校运行模式,严格把关推优入党程序和质量,使基层团组织成员有更多发展、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机会。孟宪承书院举行的各类团学活动的出发点都是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体化模式。

(一)针对团学骨干领导力提升,精心打造特训模式

为了培养一批紧密围绕在团组织周围的学生骨干,孟宪承书院团委每个学期举办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团学骨干领导力提升特训营。特训包含半封闭性理论集训和全辅导式实战演练两个部分,以理论培训、分组研讨、团体训练、辅导员结对指导和工作实战锻炼等方式立体化开展,帮助学员开拓视野、提高责任意识、掌握科学的工作理念与方法,最终提升创新力、实践力、协调力、组织领导力,成为眼中有他人、胸中有世界、肩头有重担的全面发展的学生骨干。孟宪承书院的特训营注重精细选苗、结对培养、实战导向、学员满意和团体动力塑造,师生形成了理论探讨与实践成长的共同体,这是书院制下对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的育人模式新探索。

(二)针对团学组织标准化建设,充分用好独立团校

孟宪承书院团委按照建设学习型组织要求,积极推进基层团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孟宪承书院还特别设计了独立团校,并形成了以下特色。一是注重培养团支部的“法人”意识,实现组织理念具体化、团务工作规范化、团日活动制度化、宣传手段立体化及支部评估绩效化。二是组织形式多元化。独立团校突破传统团校的组织形式,采用俱乐部形式,时间灵活、参与方便、形式多元,在给学员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的同时让学员学有所获。三是沟通交流平台化。独立团校注重发挥经验分享平台的作用,使学员在团校中交朋友、学方法、立目标,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自我,在社会交往中扩充人脉。四是团建促进常态化。独立团校注重发挥基层团建的促进作用,积极推动各专业班团组织的组建和运作,以团建凝聚人心、推进工作开展,加强了共青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干部培养管理。

(三)针对团学组织群众性扎根,畅通师生交流渠道

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参议制”是一种有效的校园民主方式,具体做法如下:领导工作例会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参与校园方方面面的管理,成为积极的建议者和监督者,学校也会在实际工作中采纳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4]这一方式是孟宪承书院团委开展学生工作的有效抓手。同时,孟宪承书院团委在党委的指导下探索新的学生工作机制,推行师生午餐会制度,具体做法如下:每周四中午举行师生午餐会,在午餐会上,教师倾听学生的真实感受,关心学生的疑问,关注学生的感受,解答学生的困惑,此举促进了书院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社区互动留言板也是孟宪承书院团委推进师生民主工作的一项新尝试。互动留言板的设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表达平台,而且有效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互动留言板实现了每日更新和即时互动,学生的赞许与批评都会被保留,这一做法促使学生更乐于参与书院的建设,更能感受到归属感。

(四)针对团学组织品牌化打造,推出书院文化建设

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其中,品牌活动的打造非常重要。品牌活动的打造应在书院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体现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活力和特色,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在书院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孟宪承书院团委打造了“薪火相传·师道绵长”入学仪式、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晨星杯”教师技能大赛、新生文艺汇演、学生成长风采展示汇报会、卓越师范生培养计划、师范生学术年会等品牌化活动,每一个品牌活动都灌注了团学工作者对校园文化的精神追求。以“孟想show,on MY way”新生文艺汇演为例,其主题寓意着在孟院(MY)向前发展的道路上,每名学生都将践行自己(MY)为之奋斗的教师梦,在师生结为紧密共同体的氛围中,演绎精彩的大学时光。

孟宪承书院团委在书院党委和学校团委的领导支持下,开展了对书院制下基层团组织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总结形成上述阶段性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为学校后续新创书院团学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并多次荣获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孟宪承书院团委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优势和精神传统,将继续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在基层团组织改革创新和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团学团委团组织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团学工作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