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
2022-03-05焦芳云
焦芳云
(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共识与焦点。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应在原有的知识教学基础上,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语文本身作为一门语言类交际学科,在知识性和文化交流中具有多方位的作用。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1.变革备课形式,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师,更是备学生和学情。教学本质应当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因此基于师生互动模式的备课更应该作为备课创新的重要环节。在强化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式的师生合作,是变革备课模式的重要内因。以师生互动形式打造备课环境,首先教师应确保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探索权力。教师通过对学生心理发展及变化的了解,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学情,明确本节课学生应知应会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结合过去教学活动中发现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调整和改进教学形式,制定更加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避免盲目知识灌输造成的无效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互动式的备课可以用以下形式来渗透和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一种是基于全体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备课,这种备课本身涉及面较广,且受众群体个体差异较大,更多的适用于群体活动如群读、群练等,这种形式的缺点是在个体差异性方面缺乏考虑。第二种是基于学生学习小组之间的备课,这种备课突出小群体效应,通过小群体合作来增强个体之间的差异化教学,同时这种备课也更多的考虑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第三种则是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备课,这种形式更加侧重于对学情的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对于个别问题的深层次分析和探讨,但这种形式的缺点也较为明显,个体之间差异较大课程设计较为繁琐,同时也会大幅度增加教学时间,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很难落实。
教学活动中,第二种备课形式是较为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形式,通过给出开放性议题启发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而师生互动形式的备课环节,教师同样可以选择分别处于不同学习层次和不同心理特征的四五位同学,与他们进行沟通,从而实现班集体学习情况的整体摸排。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同学谈一谈在语文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兴趣点和侧重点。例如阅读文章、提炼重难点、识记生词等环节,学生在这些环节中除了教师提供的知识层面外,在情感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内心的感染等方面有哪些好的想法和建议。教师结合学生提供的碎片化的灵感和思路,总结归纳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中遇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及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解决之道,从而实现对本单元课程学习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把握。在授课前做足学生的功课,能够更加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同时解决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困惑和焦虑,从而真正实现心理教育与知识教育的融合。
语文学科更加注重语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教材是语文学科学习最重要的工具,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素材来源。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同时也蕴藏正丰富的文化和心理教育知识,是很好的文化载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通过对教材中各类教学素材的研究,充分挖掘其中可以进行心理教育的元素,结合多形式课堂教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不是突兀的,而是在教材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言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准确的把握素材的深刻含义,并转化为科学的语言才能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中。
某些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现得比较明确,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以小组探究和对话的形式,正确地认识其中的深层次意义。例如在教材中体现道德内容,讲究诚实守信等价值观导向的课文,教师不应随意放过这些明显的教育内容,要在教学语言上加以强调和体现,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其中内涵,并尝试将这些精神文化营养消化,同时尝试着表达自己对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而某些内容就稍显隐晦,需要教师深入挖掘,通过对文章中事物主体和主人公进行深刻分析,才能更好地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无论是相对隐晦还是直白的课文,教师都应进行全面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加上自己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有特色的去尝试改变和教学设计,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关注评价机制的改变,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评价体系
2.1 强化激励评价导向,注重全面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局限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成绩的评价机制已经十分完善,而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评估则较为欠缺甚至空缺。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能力评价时,要关注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科学评判。首先正向激励的作用明显高于过去传统的以负面扣分为导向的评价,而所谓的全面评价,不仅仅包括了面向学生全体开展评价,同时也涵盖了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开展的评价,这其中既包括所谓的最终评价,也包括了过程性评估或者阶段性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有助于教师及时跟进教学,及时了解自身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从而实现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和进步。另外,关注全员的评价更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不同的个体评价标准应有所变通,确保学生在这种正向的引导中逐步接近目标,在成长中不断地感受到快乐和积极向上的情绪。
2.2 开展交互式评价增进彼此的了解
过去的单项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双方的彼此交流是建立在互相平等和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仅仅通过单项的评定无法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而心理健康评估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针对师生之间开展交互式评价,更能够帮助和促进学生与老师彼此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对自己心理健康认知也更为清晰。在交互式评价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维度来评价教师是否构建并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分氛围,是否在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是否有效地开展了小组合作与探究,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这种评价可以有效地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到自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评价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另外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所作出的不同评估,教师可以更好地去认识并理解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差异,将这种差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体现,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更好地学习。教学活动本身应该在一种相对宽松和民主氛围中进行,尤其是教学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评价体系的改革也应该力求民主与平等,通过师生之间的互评,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看法与观点,从而帮助学生通过教师这面镜子来认识和了解自己。
2.3 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评价
评价的时效性和时间节点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着重关注的一个方面,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每学年定期开展的阶段性考试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学习阶段性倦怠,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分析,如果评价的时间选择不合适,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灵活调整评价时间,强化评价的时效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自习课或者阅读课时间,以随机抽取学生的方式通过对话交流、简单的客观性评价题目等形式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和某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评价中注意把握好情绪和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平等与和谐,从而发挥即时性评价的价值。
3.创设多元化活动,帮助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教育平台
语文实践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各类活动层出不穷,如舞台表演、朗诵、话剧、辩论及作为大赛等。各色的活动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创设的渠道。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可以在参与中感受到活动的意义,同时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和成功或失败的喜悦。在这种参与中学生的心理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而渗透到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成为课堂以外学生心理情感变化的重要方式。这种渗透式的教育和潜移默化地影响,能够改变课堂教学刻板僵化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势,从而在心理健康领域向着更加全面和健康的角度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自己喜爱的题材为主题的话剧社,在话剧社中结合话剧剧本的创作和发挥,形成具有共同关注度和喜爱程度的话剧小团体,利用这种小团体组织,充分开展话剧彩排和展演,在活动中感受到语言文化的魅力,同时结合话剧社活动,发挥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这种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与活力,同时密切联系生活,学生能够在参与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和了解自己。
结束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利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这一有力工具,教师能够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地传递着,更是心理健康辅导者和倾听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在教学中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利用教学平台充分完善和开辟出更加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教育教学之路,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发现自己,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