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乡土文化研学旅行探究
——以横县为例
2022-03-05姜晓敏
姜晓敏
(横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广西 南宁 530300)
引言
教育部等11个相关部门于2016年11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后,研学旅行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专家学者针对研学旅行的内涵定义、发展历程和意义等方面做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有很多学校开展了研学旅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将研学旅行和中小学具体学科结合的也有一些成果,但是多是围绕地理学科展开,语文和数学学科也有一点。围绕历史学科开展研学旅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将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与研学旅行相互融合的研究更是相对薄弱。因此,本文将乡土文化研学旅行活动置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下,聚焦农村高中横县第二高级中学学生研学旅行群体,以横县乡土文化资源以依托,探究在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利用乡土文化开展研学旅行的过程,为其他中小学开展乡土文化资源与历史学科素养相融合的研学旅行活动实践提供参考。
1.乡土文化研学旅行设计的背景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明确了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五个核心素养为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们从课程结构的设计上着重做到层次类型多样化,从课程实施上转变教学和学习方式。传统的学校历史教学,多为传授一些年代久远的间接性的历史理性知识,学生无法感同身受。对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家国情怀素养尤为艰难。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开展体验式教学,使得历史学科更加接地气,更有“乡土味”成为迫切的需求。而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寓教于行的综合实践课程,集体验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及合作性学习于一体,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延伸,更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以博物馆研学为例,基于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历史文物,收集古籍资料,学会从中得到有效的信息,总结一定地域文化发展的规律,分析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形成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2016年教育部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有要求各地中小学结合地方特色,以乡土乡情为基础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这就为我们开展乡土文化研学提供了政策保障。
2.乡土文化研学旅行是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要求我们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加强应用性情境的设置。乡土文化研学旅行就是充分考虑到地域实际情况来创设真实应用性情境,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我们充分利用横县的乡土文化资源之一的“横县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到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横县的历史发展沿革,将横县的历次重大的行政区划变革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对横县的发展有更为准确的理解,从而在研学中培养历史的时空观念素养。
学生在参观博物馆的途中,会接触到各种文献和文物资料,可以切实感悟到老师平时课堂上讲到的史料类型的分类;通过观察出土文物的简介,加上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对收集史料的方法和途径更为明确。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各种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桥梁,各种史料的互证让我们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在研学中培养了史料实证的素养。
当然,我们在研学中还设置了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对具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作出客观的论述,并且能够有理有据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从中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学生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将我们横县的馆藏和其他地区的进行对比,在明确存在一定差距的同时还要明白形成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问题,能够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唯物史观有更直观的体检,有助于培养唯物史观素养。同时,在观赏横县的镇馆之宝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感悟古代手工工艺的发达,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在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同时更是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成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
3.有助于达成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乡土文化研学旅行策略
研学旅行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游”和“行”,更是带着明确学习目标的活动。我们要对研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改变“游而不学,游大于学”的情况。基于此,依托横县原有的乡土文化资源,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需要,笔者以横县第二高级中学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乡土文化研学旅行活动的实践研究》为平台,具体探讨一下如何开展乡土文化研学旅行活动。
3.1 研学旅行的构思——从需求出发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以专题式讲解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其中对中国史部分多描述中原地区的文明发展情况,对地方乡土文化几乎没有涉及。但是课标又要求学生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形成文化自信。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只能够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传达信息,无法让学生能够获得体验感。学生总是觉得历史很虚无,离我们很有“距离感”。笔者希望通过充分挖掘横县的乡土文化资源,结合历史课程的需要,给学生一个和历史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感悟历史就在身边,历史的结论可以从身边的现实当中寻找到证据,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
3.2 研学地点的选取——紧扣主题
横县的乡土文化资源种类多样,内涵丰富。研学地点的选择会关系到我们最后的研学设计和研学效果。比如横县的九龙瀑布群和西津湿地公园等就非常适合开展会地理学科融合的研学旅行,而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了。但是如果我们选择的是横县博物馆、烈士纪念碑、红色纪念馆等与历史文化关联性较强的地点作为研学活动基地,对于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利的。认真梳理横县的乡土文化资源,选取与我们研学主题锲合度高的作为研学基地,是我们开展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的重要一步。
3.3 研学目标的设计——精准设定
研学旅行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围绕我们的主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乡土文化资源,不同的研学基地设计其对应的具体研学目标。以博物馆为例,我们的目标可以设置为:(1)时空观念:通过参观和聆听讲解,理顺横县历史发展的沿革。(2)史料实证:能够运用不同的史料说明横县文明在不断延续发展。(3)历史解释:通过观察、听讲解、查资料的方式,分析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能成为镇馆之宝的原因。(4)唯物史观:通过将横县的馆藏和其他地区的进行对比,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唯物史观原理。(5)家国情怀:通过参观,领略横县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代表性成就,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热爱家乡,提升爱国情怀。
3.4 研学方案的制定——明确任务
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是保障研学旅行顺利进行的关键。鼓励学生们一起讨论策划研学方案,引导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拟出一份较为全面完善的研学方案。以参观西津电厂为例,我们的研学旅行方案就要明确有以下内容:基地的简介及其他资料补充、研学人员和时间、出行方式、研学内容流程、研学任务清单、研学注意事项、研学后学生任务等要素。其中的研学任务清单就必须明确:(1)第一小组:概括西津电厂建立以及投产的过程。从西津电厂建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或者感想?(2)第二小组:多角度分析西津电厂建成投产的原因。(3)第三小组:多角度分析西津电厂建成投产产生的影响。(4)第四小组:运用不同的史料论证西津电厂建立的艰难性。
3.5 研学成果的展示——交流总结
研学旅行后,我们要趁热打铁,及时进行总结。带队教师要督促各个负责人把研学方案中的研学任务清单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呈现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制作PPT,也可以是美篇总结、还可以是手抄报……然后师生根据同学们的汇报,进行再加工完善,最后撰写一篇研学心得或小报告,增强研学的实效性。教师对学生的研学成果要用多元化的角度去评价,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并且推广展示,也要监督没有认真完成任务的部分同学,使得大家“游有所得,在游中学”。
结语
研学旅行,是一场“研”与“学”的融合碰撞,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产物,也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横县的乡土文化资源,融合具体学科的要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户外,转变教学方式,探寻崭新的方式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我们坚持开展乡土文化活动的意义所在。但我们的研学旅行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面临着种种困境,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实践。今后,我们也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磨练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设计出更完善的研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