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行为及管理策略
2022-03-05元琪
元 琪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理念滞后,课堂教学管理无意识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也是主体,课堂教学管理应当做到关注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其出发点,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作为归宿。上述理念符合当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提高教学管理效能,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但在一线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虽都具备了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但对于课堂教学管理主体、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教学氛围等方面的管理认识存在不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课堂教学管理理念比较滞后。表现在;第一,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管理意识,认为完整的进行教学就是履行教师职责,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对于课堂教学的管理,包括时间管理、教法管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管理、课堂氛围管理都处于无意识状态。第二是对课堂教学管理的管理内容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意识不到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是需要依靠教学管理的配合的。欠缺课堂教学管理意识,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课堂教学管理,这就使得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作为重要动力因素存在的管理要素难以发挥作用,出现管理主体单一,教学过程欠缺安排,时间管理错位,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僵硬紧张,最终形成低效管理和低效教学等结果。
1.2 管理主体单一,以教师管理为主
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管理主体单一,以教师管理为主的情况普遍存在。表现在第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总是在播放课件的同时几乎独自完成道德与法的讲授,只是在上课过程中偶尔提问一下学生。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考虑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讲出来使学生认识并记忆,很少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必要的学习活动。
第二,没有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管理,也没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在调查也中发现教师并没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管理的意识或做法在课堂上完全服从教师的安排。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使学生们渐渐的有了惰性和依赖性,不愿参与课堂独自开起了小差,或与同学交头接耳开起了小会。除此之外,在老师提问学生时,很多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思考后给出准确的回答,失去独立思考的同时,这也从侧面说明学生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进行独立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克制。
第三,教师完全控制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受限。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已经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学生完全服从教师管理,以教师作为完全的课堂管理者的现状。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活动再到教学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全程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课堂教学管理中单一的管理者,对学生单方面的施加管理影响。这种只关注教师,轻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管理具有较大的危害,使学生难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机会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管理,作为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存在。这就使得师生的交往与互动的减少甚至终止。使在课堂上难以养成勇于表达和主动表达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造了的养成。
1.3 教学时间管理缺失化,时间与节奏把握不当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更像是一名导演,对于情景策划,镜头转换和场景转移等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合理的组织,使得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能够做到这些非管理不可,也就是说对于课堂高效组织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提高课堂效能,实现育人效果。然而在一线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虽然都能够做到利用2~3分钟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抓紧课堂进行讲课,练习,默写,测验。但对于教学时间的分配和利用却存在着误区。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教师教学活动时间侵占整节课堂,缺乏必要的师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和学生自学的时间。第二,在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方面还存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时间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如经常会出现课堂时间分配不当,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在下课前15分钟时就已经完成了全部的教学内容,剩余时间安排学生进行仔细的做练习册或直接进行习题册的讲授等现象;课堂节奏进展过慢,在下课之前未完成教学内容,采取草草结尾或挪至下一节课进行的情况。这些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了教学预设无法达成,最终导致了低效课堂的形成。
1.4 教学手段单一化,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不当
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是进行良好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的基础。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案例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采用与具体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然而本次访谈与案例调查的结果显示,L校“道德与法治”教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方法单一,普遍采用多媒体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内容,采用播放PPT页面的方式按部就班的将一节课进行下去,边讲课边播放,重点强调考试内容,注重课后背诵,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应对考试的目的。而在教学中很少运用讨论法、问答法、实践参观法等适合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这种独角戏式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教师用一套统一的标准来对待所有学生,不仅使教师的教学千篇一律,也使得教师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度低,与道德与法治课课程理念相左。如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的探究或研究活动,通过课内课外进行的练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等几乎很少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见到。这就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的自由而没有学生的自由,这种死板的课堂管理模式难以顾及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生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课是兼顾知识性与育人性教育目的的学科,只让学生学习背诵知识而忽略的育人,这与本门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同时这也导致教师难以通过课堂活动综合学生表现,发现学生存在的客观问题。
2.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2.1 转变教师管理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不能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人本主义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可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管理的有益指导。作为一门德育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最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思想和品德的发展,而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良好引导,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尊重、爱护,并从此学会关怀、尊重、爱护他人,将良好的品质内化于心[1]。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关怀尊重、爱护学生,将关怀外化于行。以此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提高与道德行为的落实,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目的。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可作为教师管理理念的参照。这一理论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提出。核心观点包括:其一,以目标为导向,所有的成员必须遵循统一的目标,向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其二,从管理过程来说,主张成员的自省自觉,也就是成员要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其三,从管理模式上来说,目标管理强调民主管理和成员的参与,反对一人控制、独断专行[2]。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斯蒂芬·F·罗宾斯进一步提出了激励机制。他认为应对成员的鼓励和激励,发挥正向评价的作用,带动成员发挥自身作用以保证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理念所提倡的成员的共同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正向激励的作用等内容与道德与法治课课程理念具有相一致的地方。在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应从原有的传统管理理念中走出来,从转变观念开始,优化课堂教学管理。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第一,坚持目标导向。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应为完成共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发力。这要求教师树立使学生明晰教学目标的意识,在教学的开始做好目标的制定与通知工作。第二,转变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帮助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树立意识,养成习惯,培育能力。树立多主体管理理念。第三,建立民主型的活力课堂。树立民主、参与的管理理念,帮助学生参与课堂、减少教师过度控制,有意识的将课堂还给学生。
2.2 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应该是在学生学习时为其提供适宜学习的氛围,而不应对学生的学习有过多的干涉。这种理念在当下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虽不至于完全贯彻,但为我们改进教师管理方式提供了一些思路。首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控制和逼迫他们。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营造有序但沉闷的课堂秩序;其次,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做到尊重、爱护、关心学生,想要做到这点,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充分的了解学生,这需要教师有爱心、有学习的心,发挥情感的力量进行管理。有爱心指从心理上热爱学生,愿意帮助学生的成长,具有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学习的心指教师要充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知晓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善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本的内涵还包括尊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在课堂学习时应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为此教师应做到充分运用激励、表扬、鼓励、赞赏等正向强化手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教师期待效应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加强自我管理。善用批判。慎用惩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中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配合教师开展的活动。除此之外,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自我效能感、责任感、归属感,逐渐树立起自我管理的行动自觉。
2.3 提升时间管理意识和时间掌控能力
提升时间管理意识。课堂教学时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发挥教学的最大功效,需要对教学时间进行管理。也就是教师需对课堂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保障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教师应树立分配和使用教学时间的意识和能力。首先,教师应明确的意识到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分配应包含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面的时间。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到导入时间、新课讲授的时间和新课小结与课堂练习的时间并进行统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时间管理设计时理应事先规划的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阅读教材,熟悉知识的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师生互动的时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时间、师生问答的时间等;生生互动的时间包括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前后交流讨论的时间等。
提高课堂时间管理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应提升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和有效规划的能力。提升教学设计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做好相应的时间规划的能力。比如对于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我国的国家机关这一类理论性强、自学难度大的课,教师在进行时间管理时就应侧重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能够拉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的计划。而对于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就应更多的设计学生与学生之间探究和学生自学的时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与之匹配的活动,对不同的活动时间做出有效的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提升教师时间掌控力。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掌控力,教师应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充分准备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更是进行高效时间管理的基础。无论对于老教师或是新任教师而言,充足的准备本身就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好教学时间的管理和规划应成为教师准备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读教材,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寻找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当下社会的连接点,精选能为引发学生思考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当代时代发展的内容作为教学的载体;最后,充分了解学情,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班级特点因材施教。以上是教师做好教学时间管理的准备前提。
2.4 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强化过程管理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不但需要知识,更需要对学生的理解、宽容、信任与呵护。创建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通过使用先进科学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意志力,最终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目的。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第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亲身经历,重视学生的心灵感悟。第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每个人都具有获得更多能力感的心向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把探索时空和学习权力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程序,安排活动方案,选择学习方式,自我培养和发展,形成自主学习的精神。第三,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和补充,正在被教师愈更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同时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具有合作需要的基础上,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时间来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总之,只有在学生的问题解决遭遇障碍时进行合作才能最大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