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吉登斯现代性理论的校园空间设计研究
2022-03-05朱梦瑜
朱梦瑜
摘 要:社会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社会群体的社会科学,大学生也属于社会群体,因此在研究大学校园的人与空间关系时,引入社会学概念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一种创新。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时空分离、脱域、反思性和全球化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在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设计研究中,对这些概念进行研究,可以应对现代性,提出更好的空间设计方法。
关键词: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反思性;大学校园设计;交往空间
一、吉登斯现代性理论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他的著作《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对现代性进行了定义:“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吉登斯提出了“现代性的断裂”,他认为“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态”。他认为时空分离、脱域、反思性和全球化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
二、断裂性:从传统秩序中分离
断裂是指现代的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在形式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吉登斯认为,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断裂(discontinuities),但是现代性到来的绝对速度、变迁范围和现代制度的固有特性,带来了前所未闻的变革。人们受进化论的影响,认为历史的发展存在一个总的发展方向,但是,现代性的断裂是将现代社会制度从传统的社会秩序中分离出来的断裂。吉登斯区分了现代性动力的三种主要来源,分别是:时空分离、脱域机制的发展和知识的反思性运用。
(一)时空分离
吉登斯认为,在前现代社会,空间和地点总是一致的,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都是受在场(presence)的支配,即地域性活动的支配。现代性的降临,通过对缺场(absence)的各种其他要素的孕育,日益把空间从地点分离出来,从位置上看,远离了任何给定的面对面的互动情势。
1.在场
在传统的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设计中,人与空间存在对应关系,在指定空间中发生着可预见的活动。图1是哈佛大学校园中的一个古典的台阶式入口,这个入口包含两种功能,即路过和静态行为。路过就是使用者把台阶当作建筑物与道路衔接的空间,是出入建筑物的通道。当台阶用于静态行为时,台阶就成为一个“没有屋顶的建筑”,人可以在台阶上聊天、吃饭、看书、闲坐。这些静态行为往往是在室内完成的,台阶使建筑物和外部空间的界线被模糊化了。空间类型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人在运动空间中可以散步、游戏、比赛、前进等,在停滞空间中可以静坐、读书、等人、交谈、讨论、饮食等。对于图1所示哈佛大学校园中的台阶式入口来说,建筑内部是停滞空间,台阶下面的道路是运动空间,而台阶本身是停滞空间和运动空间的结合,空间的界线被模糊化了。从在场的角度看,不论是路过还是静态行为,人们的时空观点都是同特定的时空点联系在一起的。在某一时间,人通过台阶走进建筑内部,或是人和人在台阶上交谈、吃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还没有分离。
2.缺场
在现代性条件下,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改变。在场逐渐被缺场替代。
图2是理想情况下的校园建筑及其外部空间,每一栋建筑都包含了前廊、前院和后院。前廊是位于建筑主入口的空间,大学生对于前廊的利用率很高。前廊作为一个过渡空间,通常部分围合,这样在前廊中处于静止的使用者会觉得自己与外部空间里的行人和车辆有所分隔。前院是校园建筑正门前的一片空地,建筑中的人可以在前院进行交谈、进餐等活动。前院通常有草坪、树木、长凳和座墙,草坪最好由全露天、半露天和全遮荫的不同区域组成,长凳和座墙应尽可能围绕空间的边缘布置,巨大树木周围如果有人走动,就要采取地面铺材、铺面、盖板。后院通常是与建筑相连或被建筑部分围合的空间,在后院的人们会比在前院更有领域感。后院较前院通常更安静、更隐蔽、更放松。后院安静的环境,避免了前院的吵闹,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后院吃午餐、休憩。因后院具有半私密属性,所以后院也可以用于展览设计作品、建筑模型、摄影作品,或举行仪式、聚会。
在校园户外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考虑到了前廊、前院和后院空间,希望以人为本,加深人与场所的联系,但是,随着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在校园户外空间的学生并没有与人、与场所进行“对话”。时间和空间分离了。人们仅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在校园的前院里了解全球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联系在不同时区的朋友。现代性渗透进社会生活,时间和空间都被延伸了,时空也在被重组,时空分离带来的后果是距离感淡化,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也产生了变化。
(二)脱域
脱域(disembeding),吉登斯指的是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脱域机制假定,时间从空间中的脱域是时间与空间延伸的条件,而且它们也促进了这种脱域。
象征标志是脱域机制的一种。象征标志(symbolic tokens)是指相互交流的媒介,它能将信息传递开来,用不着考虑任何特定场景下处理这些信息的个人或团体的特殊品質。校门可以作为学校的象征标志。以南京艺术学院南门口处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老校门为例(图3),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老校门也是师生的精神象征,上海美专的老校门伫立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南门口,也成为文创产品上的标志性符号。
(三)反思性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的反思性指的是一种敏感性,它被引入系统的再生产的每一基础之内,致使思想和行动总是处在连续不断的彼此相互反应的过程之中。现代性使反思加快,形成频繁的知识创新与再生产,进而推动社会系统的不断再造。
1.技术与空间
反思在根本上突出的是“知识的再生产”,创新是现代性的重要标志。参数化设计和交互设计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景观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也已经被运用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参数化设计最显著的特性之一就是造型的非线性,看似不规则的造型,却是数学逻辑推演得出的结果,较多应用于场地中构筑物的表达或者桥梁设计中。交互体验式景观具有主体性、可参与性、动态性、戏剧性和创新性。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设计者在运动中感受空间、模拟植物生长和多角度观察空间等,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
2.交往与空间
(1)步行
步行是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最多的交通类型,步行需要空间。白天,学生上下课的间隙,会在校园里走动;夜晚,学生会在校园里散步、聊天。对于步行线路,规划校园道路时,应避免需要长时间行走的笔直的道路,要适当增加蜿蜒的道路,以增加趣味性。对于空间穿插,在道路突然开阔时,大空间变成了一个广场,从道路走进广场,大小空间的穿插增加了空间的体验感。对于道路绿植,人们在恶劣天气或夜晚,习惯于靠着树林边缘或建筑物立面行走,所以在道路和大空间的边缘应设有绿植。对于空间高差,步行者一般会避免或绕开路面的高差变化,所以校园中道路应尽量保持水平。当空间存在高差时,最好用坡道代替台阶。
(2)坐
校园里的座椅区域适合交谈、阅读、进食、晒太阳、休息等。在座椅区域条件较好的时候,人们才会长时间逗留。关于座椅的布局,根据边界效应,人们会倾向于选择空间边界的座椅,不喜欢空间中间的座椅。座椅应紧挨着或者围绕桌子布局,避免背靠背放置,以便于人们交谈。关于座椅的朝向,人们习惯在选择座椅时考虑周边的地势、空间和景观,在坐下后观察空间中的种种活动,所以,座椅要朝向开阔的方向,以便人们有更好的视野。
(3)观看
路上的行人时时刻刻都在观看他人和环境,观看需要注意距离、视野和照明。关于距离,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的距离会影响观察者的判断。表1是人际交往与距离之间的关系表,在70—100m范围内,观察者可以比较有把握地确认一个人的性别、年龄、行为;在30m以内,观察者可以看到被观察者的面部特征、发型和年龄;在20—25m内,大多数人能看清别人的表情和心绪;在1—3m内,人和人可以进行一般的交谈;在0—0.5m内,人和人可以做到非常亲密地交流。关于视野,在道路两边可以把人行道抬高,在广场边界也可以抬高地面,用高度差明确空间的功能,同时为观察者提供更好的视野。关于照明,在夜间的道路上,良好的照明给人们提供了安全感,照明的光不需要非常强烈,但投射或反射到人面部、墙面、景观小品等上面的光,需要与街道照明形成对比,从而让人们感到舒适。
三、全球化和地区文化认同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的发达,人们在家里就可以被别的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等影响。但是人们所在地区的政治、历史、文化、习俗和语言等共同塑造了不同的个体。虽然我们现在学了很多西方的空间设计理论,但是在校园设计上,应该把设计理论中国化,融入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增加校园景观的教育性。每个不同的地區、省份、城市都有不同的历史,在中国化的同时,在设计中要融入校园所在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加大学生的地区文化认同性。
四、结语
吉登斯提出了“社会学方法反思”这一哲学难题,认为社会变革速度加快,同时形成了“现代性的断裂”。现代性将人类社会从传统中抽离,在研究清楚现代性之前,人们不能超越它,进入后现代。空间设计的本质是研究人与空间,社会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社会群体的社会科学,大学生是可研究的社会群体,教育性的空间设计也是一个新课题,所以将“社会学方法反思”这一难题融入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设计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刘江.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4]董才生.论吉登斯的信任理论[J].学习与探索,2010(5):64-67.
[5]马库斯,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