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演化视角下新疆传统聚落肌理的操作策略

2022-03-05曹旭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肌理新疆

曹旭

摘 要:聚落肌理是聚落形态的表达方式,故而从协同演化视角切入对新疆传统城市的聚落肌理进行类型研究,从而进一步揭示新疆传统城市有机生长复杂结构动态发展规律。新疆不同区域的传统聚落都有一定的外部地域资源的制約和内生有机发展动力,分别通过变形、分形和生形的基本城市肌理操作策略,反馈到新疆传统城市聚落的关联性需求,实现传统聚落的协同演化。

关键词:协同演化;聚落;肌理;新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新疆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新疆传统聚落肌理的协同演化策略与方法研究——以伊宁市为例”(XJNU202006)研究成果。

对于聚落肌理的讨论,学者通常是通过各种形态展开。城市肌理是聚落形态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理是对聚落系统的修辞性表达,用于形容聚落形态呈现的结构和整体特征。传统聚落作为城市建筑的上位结构,其肌理组织形成了对城市的条件制约,特别是当不同的区域具有传统城市结构和鲜明的空间特征,聚落肌理回应区域特征对其造成特定的变形影响。这些特殊的城市肌理表现历经演变的过程,在传统城市中书写鲜明的烙印。研究聚落肌理的操作策略可以理顺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关系,实现聚落空间在整体呈现中具有空间演进和协同整合的协同演化。完善区域视角下聚落肌理的开发与保护体系,有利于促进当代城市发展建设。课题从国际化理论视野出发,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深入分析协同演化。新疆未来的发展要基于对肌理演化规律的把握,构建有效的肌理操作策略,缓和不断出现的建筑与区域间的矛盾关系,实现新疆城市整体空间在演化中的协同整合,最终秉承聚落肌理智慧,安抚人心。

一、变形视角下的聚落肌理的功能类型形态

(一)异质融合

传统聚落肌理的有机延续可以保证城市的完整性,并且它需要的各种功能需求,不能通过回归聚落传统肌理解决。这就体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都是在填补聚落肌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创作,这些变形都是融入现实视角,是功能上的回归,并且是传统建筑的需求,解决自主性的异质融合,以形成多层次变化下的肌理变形与叠置,进而形成丰富的形态类型。

传统聚落肌理是基于九宫格的框架变形而来的,通过简单的空间构架原型,以限定、扭转、剪切和折叠等操作,进行重构的编码,形成多种自主性的重组和变形。肌理在自主性的异质融合的变形与叠置后形成了形态的主线,这种融合是结构主义和表现方式的功能叠加,构成特定联系的变形肌理形态,

聚落群体以平和的方式与传统聚落衔接,尺度和体量关系是区域肌理的延续。丰富的庭院布局,是将错落的外部形态与有机的平面形态整合在传统聚落的构造之中,是空间构型组合的基本形制。聚落的有机生长不是靠预设的几何秩序控制,而是通过正确网格模度的叠加,通过融合和转化形成新的空间类型,营造理性控制下的复杂性(图1)。

(二)同构置换

随着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的改变,聚落的功能类型和空间模式都被拓展。聚落的尺度体量和区域肌理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传统聚落现代化过程的矛盾体现,通过肌理性要素的同构置换,肌理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住户所需的功能和的体验设置。肌理延续在置换的操作中形成交杂空间类型(图2),以适应聚落功能需要。

我国的城市肌理普遍是行列形式,在新疆伊宁市传统聚落这种网状的形式下,聚落内的民居平面形态呈组合式,民居天际线则置换成由尖屋顶和屋顶老虎窗构成的形式,过程中尺度的自适应性是多元因素融合后的关联线索。这都是纷繁的日常生活的需要融入城市的民居中,把城市实践的主体,在形体形态和入口处作双重处理,实现尺度感知的置换,形成具有空间形态的智慧体验。这种空间体现的连续效应是多元社会的需求,从而形成沟通地区和单体之间的桥梁。在当代背景下,用自己的策略去沟通形态,用置换形成的肌理重塑城市的模式和空间类型,这是一种灵动的肌理操作方式。

二、分形视角下的聚落肌理的分形形态

聚落肌理的转换体现了空间上的演化,分形就体现出了肌理在不同层次之间的属性演化。利用几何学在相同维度的演进,把肌理从单一的图形中解放出来,将肌理呈现的空间尺度和规定界线视为一种秩序的本质。这是聚落组成分形结构的解析模型,是“区域—分形—解析形态”的肌理操作模式。

(一)分形评价

聚落肌理的分形属性最初是一个数学学科的理论,曾经是建筑理论学者尼科斯·A·萨林加罗斯(Nikos Angelos Salingaros)为城市中不同比例要素的分布及其多样性制定的一个普遍规律。同一尺度层级中的各要素具有类似的形态和尺寸,这种空间层级上的元素产生的联系是比例因子的效能决定的,通过明显具有辨识度的比例因子在2~5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空间层级上不丢失清晰的控制和自然的秩序感。这种多样的分形结构规则,大大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科学自主结构的一致性。

传统聚落的肌理组成也是在遵循多元的规则下产生分布的特征变性。城市中分形结构包含了大量的多元文化元素,这种规模的元素整合是聚落结构分形状态评价的最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二)分形衔接

传统城市的肌理在初步提取的过程中很难形成精准的图形,很难总结归纳成具体的几何关系,然而新疆伊犁地区的传统聚落具有自然性和复杂性的肌理,在不同尺度下塑造的具备自然生长的分形肌理也间接地反映了居住者的流动和城市的进程。在层级的衔接上出现的不同特征更加巩固了分形特征,传统城市的肌理结构是分形维度上的差异形成相互弥补的空间体现,割裂导致的分布、结构尺度等指标是为了满足城市需求的基本属性。

这与当代城市规划呈现相反的趋势,是补充了多样性的理论趋势,肌理之间没有有效的缓冲和中层尺度的衔接,是人与聚落的结构之中不可缺少的分形结构。

三、生形视角下的聚落肌理的

参数形态

(一)偶发生形

传统城市的肌理具有偶发性,是基于区域视角下的类型和形式的操作,进入当代,对于区域传统城市聚落肌理分析和生成来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依靠数字化分析的帮助,地区综合的环境信息、分布、流量等属性,所形成的肌理和肌理所塑造的参数信息都抽象地呈现出来,空间信息数字化使得其余肌理在各层面可以更加精准,以量化的方式进行呈现。运用这样的方式形成了复杂和优雅的结合,呈现出不同的力量和美。

(二)参数生形

自然线性参数化的聚落肌理生形过程是以较为复杂的系统理论演化和非线性科学为基础,对于其中的操作策略不是以主观的美学判断和体现为主题。寻找聚落肌理中的目标,解决目标所需的非空间形态的元素形态,也是几何学理论意义上的有机形态的参数生成。运用区域属性的参数,实现参数化设计的衔接,构成形态类型,是非线性空间形态的重要视觉展示。参数作为聚落连接区域之间的复杂外部构造的表现,也是聚落肌理的自主表达,形成了内外沟通的流畅渠道,将指定目标准确地转化肌理构型。

四、结语

通过变形、分形和生形的参数操作进行的城市肌理的协同演化是传统区域的设计策略。对于复杂的肌理现象的本质的分析和利用,是對传统聚落复杂整体形态的控制和转化。在精确性和便捷性的当代需求驱动下,传统聚落的智慧和弊端都是不可否定的。在有限的变量和控制的前提下,传统聚落的肌理如何去承载区域的历史和美学,凸显聚落的情感都是未来需要考虑的。聚落肌理的“型”和参数的控制相互协调,既不压制聚落的文明发展,又能找到聚落的差异。基于聚落肌理的操作策略的研究,是在协同演化的视角下给当代城市聚落提供的操作视角和生成方式,实现不同形态的生成和主题视角的整合,是未来聚落肌理操作的重要方向。以城市聚落肌理为设计的平台,对区域需求和信息进行选择性的综合转化,是在区域背景和条件下开展的肌理关联性布局结构设计,可调和显示属性和城市自主性的矛盾。新疆聚落的肌理是以自身的策略性构造体现传统城市的结构,并且引导城市文脉、现实和未来的协同演化。今天,新疆处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的建设实践中,将会在聚落肌理的“书写”中留下鲜明的时代烙印,这就对区域观念的明确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新疆的未来建设需要基于对肌理演化规律的把握,建构有效的肌理操作策略,缓和不断涌现的新建筑与区域间的紧张关系,实现新疆处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的整体空间的协同演化。

参考文献:

[1]克里尔.城镇空间:传统城市主义的当代诠释[M].金秋野,王又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张伶伶,李存东.建筑创作思维的过程与表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奥托.占据与连接:对人居场所领域和范围的思考[M].武凤文,戴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萨林加罗斯.城市结构原理[M].阳建强,程佳佳,刘凌,等译.北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肌理新疆
走进新疆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