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叙事体验下的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

2022-03-05罗静雯黄欣

美与时代·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叙事空间设计体验

罗静雯 黄欣

摘  要:近年来,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博物馆作为儿童走出学校的重要学习教育场所,其展示空间环境便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儿童的行为方式和需求,结合空间叙事的方法和体验设计相关的理论,采用一种更适合与儿童沟通的空间设计语言,可以更好地建立儿童与博物馆之间的亲近关系。我们应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探索出儿童博物馆空间叙事的主题表达及故事脉络,做到真正地为儿童构建学习的空间,鼓励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提倡参与体验式的设计模式,打造出儿童友好型的博物馆展示空间。

关键词: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叙事;体验

我国博物馆的起步发展比较迟缓,最早是为了收藏,后期方完成了从个人的私密空间到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变,赋予了博物馆其它的职能。其中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发挥了引导民众扩展知识、打开眼界的作用,利用真实的文物、遗产展示,在虚拟的场景中对外释放文化基因,制造心灵的体验之旅[1]。近年来,随着儿童群体逐渐壮大,博物馆对于儿童的教育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作为儿童群体最庞大的国家,为了更好地培养儿童兴趣,满足儿童发展需求,儿童博物馆的发展已迫在眉睫。

儿童博物馆,顾名思义,是专门为了儿童增长知识、拓展见识而设计的空间展示场所。根据儿童学习教育的自由、无拘束、非强制性等特性,博物馆所展现的直观反馈与答案和教育学习上的可选择性正适合儿童的学习特点[2]。但由于博物馆其背后的历史背景遥远及文化价值的深厚,其中的历史知识较为复杂枯涩,儿童往往是作为成人语言体系下的附带物,不言而喻,这也是许多儿童不愿意踏进这座知识宝库的重要原因。如何让儿童博物馆更好地服务于儿童,改观以往儿童对博物馆服务于成人的刻板印象,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呢?

一、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空间是某个地方场所的标志,比如,餐厅、体育馆、游乐场等,这些地点本身就已经表明了空间功能结构及特征,当你走进这个空间,就能立马感知接触到的现实环境。其中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到儿童是否愿意走进这片区域进行活动,去聆听接下来的故事[3]。有趣的柔性空间必然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关注,空间趣味性具有吸引儿童的功能,能够唤起儿童参与进来的欲望。从空间规划来说,就是要创造一条“柔性边界”地带,一种既非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的过渡区。在都市丛林中,儿童的视野本来就被大大局限,因此,需要创造一种“广袤的视野”使儿童主动接受并愿意为此逗留体验。

以往的博物馆,更多地是以单纯的空间展示陈列为主,而今,国内很多博物馆都在积极采用活动实践的形式,当然,自主探索也会是儿童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形式。儿童博物馆作为儿童参与历史文明的天然学习空间,其展示空间的结构和形式,以及流线和布局都要在符合儿童行为模式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参与体验感,使博物馆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儿童沉浸其中,培养儿童对创造人类文明的参与感,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积累关于文化起源的经验和知识。麻省理工学院的简·麦戈尼格尔教授认为:“优秀的游戏带给玩家比日常生活更加有宏大的意义。”[4]所以,应该为儿童拓展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儿童博物馆,为儿童搭建一个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平台,采用儿童熟悉的方式,营造一种主动学习的空间氛围,比如玩和讲故事,对于儿童的体验感来说,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二、叙事体验下的空间设计策略

(一)主题故事的融入

通过故事作为引子,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空间设计,可以融入地区的背景故事,加深儿童对相关故事的理解与记忆,激起儿童的好奇心。主题故事是儿童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灵魂,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思路,是空间序列、空间情节和空间体验的核心,将每一单元的内容总结凝练且紧紧围绕主题故事展开叙述[5]。儿童博物馆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服务对象是儿童,因此,空间故事主题要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要满足儿童的情感诉求,要结合地区文化特色,立足本馆展览内容及馆藏特点,预设出主题概念空间,儿童要能在此空间的引导下创设出自己的空间故事,这样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儿童与成人的观展心理是相同的,都是使用视觉语言进行解读。把故事转为视觉语言体系,这无疑是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要引导儿童进入空间主题故事的情景中去,在听故事的同时仿佛像看卡通漫画一般沉浸,使每个儿童在博物馆中都能做到爱学、乐学。

故事主题要易于被儿童这一群体所接受,应将复杂难懂的内容通过层层剖析,以一种最简练的视觉语言呈现给儿童。从儿童对主题空间的感知出发,先建立儿童与博物馆空间的联系,并将馆中的物件与空间故事结合起来作为故事的脚本,把玩和讲故事作为中心的体验过程,鼓励儿童探索思考、得到充分理解或令他们产生兴趣。从儿童的意识经过选择性的处理再进入到故事的过程,最终达到与儿童思维的统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沉浸体验。[6]

(二)空间序列的串联

空间序列是根据一定的组织模式进行空间层次的划分、有組织方式而存在并通过动线节点来整合空间的,所以它有开始和结束的地方。但是,他们的组织形式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韵律,动线把展示空间中所有的内容串联起来,就像是一个句子中的连接词一样。在空间序列中以动线串联各个儿童空间节点,控制其开放程度,把握流线的快慢、动静和聚合度,综合运用过渡、衔接等处理手法,生成起承转合、高潮迭起的空间序列。在空间中打造序列变化,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对空间开合程度、不同要素位置进行编排等,使得空间序列真正被观者感知体验。“在一个故事中,一事接一事;在一个空间中,是一个要素接一个要素。”[7]对于儿童活动的公共空间,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需要较开阔的空间,因此,在进入科普区之前,提供了一定的过渡空间,引导儿童由动到静,起到一个缓冲作用,有效控制展览节奏。

(三)情节的组织与体验

事实上,空间情节的组织和空间体验两者密不可分,情节的紧凑合理会反映受众进入空间内的参与体验感。情节的组织可以带动儿童快速进入状态,营造氛围感,深刻理解展现在其背后的故事意境,将儿童脑海中的故事真正实现,满足儿童的愿望。情节也分轻重缓急,在整个空间叙事过程中,抓住关键环节,重点突出情节亮点,这样空间节奏的叙事划分也会深化儿童在空间内的故事体验层次。互动情节体验借助交互式的装置,儿童喜欢用手触碰事物,如堆沙石、点击屏幕、手动拼接等,整个空间设置应重在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游戏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不仅仅是做游戏,而是体验生活并赋予一定的科普教育意义,将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串联起来,利用空间载体进行叙事活动。

多种技术的相互配合使儿童沉浸在场景所营造出的浸入式的空间环境中,使其产生一种仿佛身临其境的即视感。浸入式场景技术通过声、光、电技术与视频特效等技术结合,在半封闭或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中,可以轻松地演绎出逼真、实时、三维的环境,重现古人场景及探索文物魅力等空间场景[8]。在浸入式場景中,结合数字语音进行的互动讲解与多声道相互配合,儿童在其中可以展现出多种姿势进行互动,如摇动肢体或触摸等。

儿童博物馆融入多媒体手段的体验方式足够真实,完全满足参观需求,将文物与现代媒体手段渗透到儿童空间设计内,在场馆内获得全方位感知,也必然会产生根深蒂固的情怀[9]。这种“移步换景”式的参观体验方式,可以让儿童切身感受到馆内多媒体互动装置和舒适合理的展示空间。这些都将有效鼓励儿童参与其中,实现身临其境的体验。

三、结语

当下,对于儿童博物馆的空间设计正在不断地受到关注,儿童不仅需要属于自己的博物馆,还渴望能够真正的融入整个空间环境去了解馆藏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立足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真正需求,将儿童的体验作为整个设计的主线,从整体到局部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反复琢磨,最终形成真正从儿童出发、再回到为儿童服务的闭合环路,使儿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博物馆的学习教育中去。目前,国内的很多公共教育空间并没有考虑儿童的成长需求,大多还是以成年人的活动空间为主导,因此,对于儿童物馆空间设计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22.

[2]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与儿童博物馆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5(1):13-16.

[3]方英.文学叙事中的空间[J].宁波大学学报,2016(4):42-43.

[4]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M].闫佳,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20.

[5]李苑.儿童博物馆叙事性体验展示空间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8.

[6]龙迪勇.空间叙事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249.

[7]董璟璟.城市儿童公园的空间叙事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0:41.

[8]陈奕彤.基于沉浸式体验的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J].工业设计,2020(9):104-105.

[9]郑霞.数字博物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152.

作者简介:

罗静雯,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黄欣,湖北工业大学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叙事空间设计体验
基于多维感官体验的“轻养”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