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护理过程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2022-03-05李孝
李孝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从2020.11开始,截止于2021.11,研究内容:从此时间范围内在本院治疗脑卒中的患者中选出60例进行研究。对上述患者行电脑抽样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模式纳入30例常规组,人性化护理模式纳入30例研究组。对60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实施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间及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但可以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而且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升,有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值得临床上积极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生活自理能力
脑卒中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并且容易反复发作。患者的主要症状有手臂发麻,全身无力,半身不遂等,给患者的身心和生活质量带来不良的影响。在给予患者治疗的同时,需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给予患者全方面的照顾和服务,不但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而且可以使患者的肢体得到尽早恢复[1-2]。本文对脑卒中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从2020.11开始,截止于2021.11,研究内容:从此时间范围内在本院治疗脑卒中的患者中选出60例进行研究。对上述患者行电脑抽样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模式纳入30例常规组,人性化护理模式纳入30例研究组。常规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段从65岁-85岁,均值:(70.12±0.28)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段从66岁-86岁,均值:(70.22±0.35)岁。对60例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实施对比统计,(P>0.05)。本项研究已送审伦理委员会,并得到获批。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护理模式纳入常规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指导等。
1.2.2研究组
人性化护理模式纳入研究组。内容:(1)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调整好湿度及温度。在病房与病房之间设置隔帘,保护患者的隐私,给予患者按时灌肠及导尿。(2)脑卒中患者由于语言存在一定的障碍、行动不方便,为此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自卑、恐惧等负面心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主动沟通,疏导其负面心理。同时对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成功病例,让患者充满治疗的信心。(3)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其发声方面以及四肢简单运动,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1.3观察指标
组间患者在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间及生活自理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数据、计量资料应用( )、(n %)统计,用t、X2值检验所示。当P<0.05,统计有意义。
2.结果
2.1组间患者在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间及生活自理能力
2组患者在护理前对比,没有看出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间及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脑卒中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这种疾病不但发病比较急,而且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不但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而且还容易引发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大多數患者会担心该病带来的后遗症,比如: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基于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予以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发生后遗症的情况降低。并且可以使患者的隐私得到保护,使患者得到尊重,同时使患者的不适症状减轻,使其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减少,使其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3-4]。本次研究得出,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间及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但可以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而且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升,有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值得临床上积极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仇志琴,李壮苗,黄惠榕,等.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2):220-228.
[2]左红梅,薛文星,段爱旭,等.神经科护士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信行现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2):163-169.
[3]杨瑜,谭娟,林霞,王丽萍.基于康复花园的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02): 175-179.
[4]徐艳.早期评估与量化食物稠度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22,43(01):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