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2022-03-05王凯

医学前沿 2022年1期
关键词: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

王凯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收治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70例,纳入时间2019年10月-2021年11月,采用盲选的方式分为2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开腹手术,35例试验组予腹腔镜手术,统计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后,试验组PCT、IL-6、CRP指标水平和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术后出现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结论:给予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临床疗效

在临床外科,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由各种因素导致腹腔、肠管粘连,妨碍肠内容物的通过[1]。基于肠梗阻的程度,可将分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前者指肠内容物可部分通过,表现为排便障碍、腹胀、腹痛等。针对该疾病,临床多采用保守疗法、手术疗法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可缓解肠粘连程度,但无法彻底解除异常结构,导致病情反复发作[2];手术治疗既能缓解粘连,又能解除异常结构,因此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本文以70例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为调查对象,探讨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对象为我院收治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70例,纳入时间2019年10月-2021年11月,采用盲选的方式分为2组。35例试验组中,女性15例,男性20例,年龄20-66岁,平均(46.32±5.14)岁;发病时间6-59h,平均(38.47±4.05)h;既往手术方式:胆囊切除术5例,开腹阑尾切除术20例,腹部外伤剖腹探查术4例,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6例;35例对照组中,女性16例,男性19例,年龄21-66岁,平均(46.35±5.20)岁;发病时间6-58h,平均(38.50±4.10)h;既往手术方式:胆囊切除术6例,开腹阑尾切除术21例,腹部外伤剖腹探查术3例,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5例。经比较,2组上述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消化道造影、腹部CT检查确诊,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均伴有腹部手术史,和上次手术相距1年;心肺功能正常,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合并肠道疾病等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内的35例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在相关人员的帮助下完成术前检查,叮嘱术前禁食,做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处理。全身麻醉,用消化道造影检查、腹部CT检查明确病灶大小和位置,在距离病灶比较近的位置行手术切口,逐层分离组织,打开腹腔,找寻病变组织,对于粘连组织进行锐性和钝性分离,修补受损的肠管全层、浆肌层;若小肠分离困难,可将其部分切除,并在创面涂抹透明质酸钠,防止术后粘连。注意术后清洗腹腔,吸净残液,缝合手术切口,给予抗感染治疗。

1.3.2试验组  试验组内的35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取仰卧位,插管全身麻醉,基于影像资料明确病灶位置,在相应位置做手术切口。对于有手术史的患者,在距原切口6cm左右做切口。建立气腹,腹压10-15mmHg,置入腹腔镜观察腹部,明确肠粘连位置后,用无损伤肠钳钳出粘连部位,借助超声刀清理、分离粘连组织。对于由束带粘连所致肠粘连者,应将束带切除;由腹腔壁、肠管所致粘连者,用电钩分离粘连部位;对于肠管和肠管粘连者,用分离剪分离粘连组织;对于受损的肠管浆肌层,用可吸收线缝合修补。随后在腹腔镜下对腹腔进行探查,无其他病变后结束手术。清洗腹腔,在创面涂抹透明质酸钠,缝合手术切口。术后为患者补液,1d后指导患者进食流食,随后过渡为正常饮食。

1.4观察项目  (1)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2)实验室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3)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用VAS量表判定,分值0-10分,越高说明越疼痛;生活质量评分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判定,分值0-100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4)并发症。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软件,分析和处理文中数据。围术期指标、实验室指标、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属于計量资料,计算标准差,实施t检验;并发症属于计数资料,计算百分比,实施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围术期指标比较

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组间有差异(P<0.05)。见下表1。

2.2实验室指标比较

和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的PCT、IL-6、CRP指标水平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PCT、IL-6、CRP指标水平较低,组间有差异(P<0.05)。见下表2。

2.3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和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变化(P<0.05);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组间有差异(P<0.05)。见下表3。

2.4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比较发现,2组发生率有差异(P<0.05)。见下表4。

3讨论

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是由各种因素引起腹腔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无法在肠道内顺利运行和通过。若发病后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绞窄性肠梗阻,病情严重者出现肠坏死,威胁患者生命[3-4]。在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发病早期,可使用保守疗法改善患者的异常症状,但症状易反复,部分患者也无法改善,需要手术治疗。开腹手术解除粘连组织的效果备受认可,但是此类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会引发新的粘连。同时,开腹手术需要暴露大面积的腹腔,增加术后再次粘连的发生率;从原切口进入会损伤肠管,引发肠外瘘,因此开腹手术的效果不理想[5]。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完善和发展,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肠梗阻等疾病的常用术式。和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以下优势:切口小,腹腔暴露面积小,可减少手术感染风险,减轻手术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6];在腹腔镜的帮助下,各项操作比较精准,详细观察粘连部位和程度,降低肠管浆肌层的损伤度;避开原切口,避免对粘连肠管的损伤;锐性分离游离肠管,借助腹腔镜精细解剖,可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对腹膜、肠管的损伤程度;腹腔镜技术能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易被患者和医师接受。在韩兵[7]报道中,观察组围术期指标、术后VSA评分、WHOQOL-BREF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得出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的治疗中更具优势的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提示和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这是因为该手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操作,各项操作比较精准,能快速解除粘连的组织,且不损伤其他组织[8-9];治疗后,试验组的实验室指标水平、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和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可减轻手术创伤,抑制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在术后并发症上,试验组共出现2例,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不会给肠管带来巨大的刺激,所以术后极少出现切口感染、再发肠梗阻等并发症[10]。

综上,给予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华.腹部CT检查诊断肠梗阻的效果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4):125-127.

[2]彭磊,贺书云,庞高明,郑云,汤敏,肖红照,康建敏,彭喜.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当代医学,2021,27(33):135-137.

[3]仝聪,赵旭,张晓龙,阎立昆,王国荣.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0):3404-3406.

[4]Wu C H ,  Chang H W ,  Chen C C , et al.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Secondary to Migration of a Duodenal Phytobezoar During Endoscopic Fragmentation: A Rare Ca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 2020, 14(1):83-85.

[5]王西山,刘黎明.对比分析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 (07):993-994.

[6]杜敏,王立荣,宣然,陶应田,何磊,陈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0,23(05):695-697.

[7]韩兵.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01):48-50.

[8]丁月荷,孟偉民,杨秀兰,李秀萍.结核性腹膜炎并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腹腔灌洗治疗的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7,47(05):15-16.

[9]Saeed Y ,  Aldiabat M ,  Azeez S , et al. S2768 A Rare Case of Sm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From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 in Patient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S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20, 115(1):S1446-S1447.

[10]戴武林.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0):96-98.

猜你喜欢

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