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伯克”级驱逐舰上“打电玩”

2022-03-05刘纾骅

看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战列舰鱼雷伯克

刘纾骅

“伯克”级驱逐舰

不久前,在“阿利·伯克”级(简称“伯克”级)驱逐舰“罗斯”号(DDG-71)上,一位士兵操纵MK-38型(MOD2)近防舰炮击毁疑似索马里海盗船的视频引发热议。

视频中,该士兵并非采用传统方式站在炮座前操控舰炮射击,而是坐在船舱中的控制面板前,面对液晶屏上的目标影像,使用手柄以近乎攻关电子游戏的方式,在不到一分钟内将目标迅速击毁。

以类似“打电玩”的方式进行攻击,在“超视距空战”或无人机攻击中并不鲜见,但海战中却相当稀奇。作为“伯克”级批次I(FlightI),于1996年下水的“罗斯”号,经过现代化升级后,其高科技作战能力大大提升。

“伯克”级驱逐舰是美国海军的主力驱逐舰,自首舰“阿利·伯克”号于1989年下水以来,共生产7批次77艘(含在建舰),是世界最先进的驱逐舰之一。

虽然如今驱逐舰是各海军强国的中坚主力舰艇,但它作为舰种初问世时,远没有今日的风光无限。驱逐舰的问世与崛起,和一种武器息息相关,那就是鱼雷。

自火炮被搬上战舰以来,海战对主力战舰的要求唯有“船坚炮利”,只要火力更强,就可以在敌舰击沉我舰之前击沉对方。工业革命后,蒸汽机和爆破弹的上舰,使得海战的节奏更快,并对船只的防护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风帆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全蒸汽动力铁甲舰应运而生。“巨舰大炮主义”更成为了当时海上健儿的终极浪漫。

1907年12月3日,英国“无畏”号战列舰正式服役。该舰满载排水量达21840吨,航速达21节,是世界第一艘现代战列舰,是当时最大最先进的战舰。“无畏”号的出现,宣告其他国家的战列舰集体落后于时代,掀起了海军强国的新一轮造舰狂潮。

虽然战列舰强大无比,但并非没有天敌。正在巨舰们得意洋洋地在大海中秀肌肉时,一项发明给它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1866年,“白头”鱼雷问世,它能够以远超炮弹的威力,攻击战舰装甲薄弱的吃水线附近舰体,高效击沉对方。自此,如何以成本低廉的鱼雷击沉昂贵的战舰,成了各国海军的重要课题。

1870年代,欧洲各海军强国均有装载鱼雷的小型舰艇服役。这些吨位不大、速度不快的鱼雷艇集群攻击时,足以对战列舰形成威胁。到19世纪末,各国服役的鱼雷艇已近千艘,海军强国在使用巨舰炫耀武力的同时,均在大力发展鱼雷艇及反鱼雷艇的手段。

1893年,装备4门火炮和三管鱼雷发射器的“哈沃克”号下水。这艘英国舰船以27节的航速和比鱼雷艇更强大的火力,可在短时间内摧毁任何鱼雷艇,被定名为“TorpedoBoatDestroyer”(鱼雷艇毁灭舰)。“哈沃克”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驱逐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潜艇这一未来的战略武器经过百年的研制发展,正式形成战力,将海战从平面转为立体。

一战时,192艘战斗舰艇被潜艇击沉,更有5000余艘商船被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潜艇数量和攻击性的飞跃,加剧了各国对战舰反潜能力的钻研。作为解决非常规战斗问题的专业“工具舰”,驱逐舰当仁不让成为新式装备的搭载平台:声呐、深水炸弹等反潜装备,使得驱逐舰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战多面手。

一战后,英美法等国为了限制军备竞赛,在1930年和1936年先后两次签订了《伦敦海军条约》。条约除了限制各国舰艇的数量及吨位外,也把驱逐舰定义为“火炮口径小于130毫米,排水量在1850吨以下的水面作战舰艇”。

然而,纸面上的条约在现实中的约束力常不尽如人意。在二战中,中大型驱逐舰的吨位暴增至2000~4000吨不等,航速可达35~40节。二战舰艇中,最耀眼的明星就是掌握制空权的航空母舰,战列舰由于笨重及泛用性差,逐渐被航母挤出了历史舞台,“巨舰大炮主义”宣告消亡。

由于战争方式的进化,驱逐舰进可以鱼雷歼敌,退可护航反潜,数艘驱逐舰搭载的对空武器更可组成火力网,成为防御对航母、战列舰、巡洋舰等大型舰艇有重大威胁的鱼雷攻击机的主要力量。

驱逐舰成为每个航母战斗群或舰队不可或缺的主力舰艇。仅1942—1943年,美国“弗莱彻”级驱逐舰就有121艘正式服役。

二战中,许多驱逐舰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其护航对象大多沉没、本舰却几乎完好无损幸存至战后的“最強酱油党”日本“雪风”号驱逐舰;在以一敌二的不利战局中,决死撞击德国“希佩尔”号巡洋舰后沉没的英国“萤火虫”号驱逐舰;对阵吨位远超本舰的日军“比叡”号战列舰,在十余米的超近距离被击沉的美国“拉菲”号驱逐舰;护航罗斯福总统参加德黑兰会议的路途中,误操作以实弹攻击总统旗舰的美国“波特”号驱逐舰等。

1967年10月21日,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被两艘埃及“蚊子”级导弹艇发射的4枚苏制P-15“冥河”反舰导弹击沉。这是反舰导弹在真实战争中的首次战绩,标志着海战正式进入了导弹时代。

反舰导弹如同20世纪初的鱼雷,它的低成本与强大的对舰打击能力,成为了各国海军既发展又提防的新重点。各国纷纷把“导弹上舰”提上日程,而搭载导弹平台的第一选择非速度快、灵活性强的驱逐舰莫属。

冷战时期,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与角力,不断推动军事工业的更新换代。认为核能舰艇必将全方位取代常规能源舰艇的美国,开展了野心勃勃的“全核舰队计划”。

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机械雷达系统逐渐无法适应现代作战的需求,美国海军开始研发“先进舰用导弹系统”。此系统的功能为以电脑运算为基础,实现多目标追踪、威胁分析、抗干扰及拦截。其成品即为整合了探测感知系统、火控系统、决策指挥系统、武器控制系统、战备测试系统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基线0型)。

“宙斯盾”系统本预计安装在核动力平台上,但由于成本问题,“提康德罗加”号常规动力驱逐舰(1980年该级改称巡洋舰)成为首艘服役的“宙斯盾”舰。而作为“提康德罗加”级的补充及旧型驱逐舰的更新换代,1991年8月,搭载“宙斯盾”的“伯克”级驱逐舰首舰“伯克”号正式服役。“伯克”级在此后30年中,成为了支撑美国海军的中流砥柱之一。

1987年5月17日,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在波斯湾巡航,雷达操作员在屏幕上发现了一架隶属于伊拉克空军的F-1“幻影”战斗机高速接近,对其发出信号询问。由于此时美国与伊拉克关系良好,“斯塔克”号并未启动电子干扰等装置,而选择继续巡航。

该架“幻影”战机对“斯塔克”号发射了两枚法制“飞鱼”反舰导弹,便立刻返航。发现导弹袭来的“斯塔克”号官兵试图采取拦截措施,但为时已晚,终究未能阻止两枚导弹击中本舰。

此次事件造成美军37人死亡、21人受伤,时任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侯赛因第一时间向美国道歉,表示飞行员误认“斯塔克”号为伊朗油轮。经过数轮对话,直到海湾战争爆发时,此事也未有明确结果。美军在无奈中,默默加大研发与建造“伯克”级的力度。

“伯克”号服役同年,苏联解体,冷战宣告结束,此时再制造更昂贵的战舰显然意义不大,于是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伯克”级成为了美国海军的最好选择。“伯克”级在服役过程中,进行了3次大幅度构型调整:满载排水量从批次I的8315吨增加到暂未投入现役的批次III的9800吨;自批次I到现役最先进的批次IIA,除了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外,还增加了多个垂直发射单元及舰载直升机库。

“伯克”級驱逐舰略显肥短的舰身,为改装预留了更多升级空间。它采用模块化设计,使排障及维修更加方便,并使用可吸收雷达波的涂料,有一定隐身能力。该舰重要舱室由凯夫拉材料加固保护,其战斗控制系统分为三部分放置,这些大大降低了战斗中因被击中而失控的可能性。

批次IIA的“伯克”舰上有96个垂直发射单元,可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战斧”巡航导弹等武器,并装备MK-15“密集阵”机关炮、MK-32鱼雷三连发射管等装备。IIA舰可搭载两架SH-60“海鹰”反潜直升机,大大加强了它的反潜能力。之前批次的舰艇也不断回厂进行现代化升级,保持战斗力。

服役至今的30年中,“伯克”级一直是驱逐舰的标杆,也是其他海军大国赶超的对象。经过多年追赶后,目前世界上已有数种可与其相提并论的驱逐舰,如英国“勇敢”级、韩国“世宗大王”级等。

虽然“伯克”级的先进性依然居世界前列,但美国海军依然未雨绸缪,在2009年开始建造“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该舰极富科幻感的外形,以及集成的多种高科技技术,成为了世界海军瞩目的新焦点。“朱姆沃尔特”级集成了整合式电力推进、复合材料舰岛与孔径、共同运算环境、自动火灾抑制系统等十余种先进技术。

虽然在建造过程中,原定上舰的电磁炮等装备被舍去,但“朱姆沃尔特”级的总体技术含量依然高于“伯克”级不少。但有得必有失,经过时间考验的“伯克”级,对目前战场水平的适配性极高。

未来战场上,集成大量崭新技术的“朱姆沃尔特”级能否延续“伯克”级的高光表现,依然要打个问号。所以,美国海军决定让“伯克”级延迟退休。到2040年左右,批次I的“伯克”级才可以退伍。

“海鲸露背横沧溟,海波分作两处生。”希望驱逐舰如奥运选手般,在和平的基础上,于各国的良性竞争下得到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机会。

猜你喜欢

战列舰鱼雷伯克
曾经的战舰之王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鱼雷:貌不惊人,却威力巨大
水下的暗战(一)
重型鱼雷研发有多难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福布斯》伯克希尔清仓通用电气
登上超级巨舰:“密苏里号”战列舰
俄罗斯海军计划于2017年接收新型鱼雷
巴斯钢铁造船厂将为美海军建造首艘“阿利?伯克”级Flight Ⅲ型驱逐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