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数字化的幽灵在徘徊

2022-03-05理查德·大卫·普雷希特

看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数字化优化

理查德·大卫·普雷希特

一个幽灵,一个数字化的幽灵在全球化的社会徘徊。

全世界都在注视着这个幽灵,一方面满怀喜悦和希望,另一方面充满恐惧和担忧。还有哪些工业或服务行业没受到数字化影响,还有哪些人没有分享数字化带来的幸运和乐趣?

这一现状产生了两种结果:数字化已经被所有国民经济学家承认是权力的象征;现在已经到了最后时刻,指出它在发展的轨道上出现偏差的位置并马上纠正,使之为人类造福而非带来灾难。

毕竟,未来不会自己到来,未来由我们创造。问题的关键并非我们将怎样生活,而是我们想要怎样生活。

伟大的巴洛克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向汉诺威的奥古斯特公爵提议,把全世界语言编码为一种万能语言,即只有1和0的二进制语言。

他不曾预料到,这种数学模式会使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和劳动世界发生革命性变化,它改变了我们的相互理解和思维的方式。他也不曾料想到,这种语言会导致自主互动的机器、万维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每一个程序编程师都梦想机器能够超越人类大脑所有功能。

所有这些听起来好像是实现了一个人类古老的梦想。我们像天使一样自由地穿梭于时间和空间;我们把自己从强度劳动和无聊工作中解放了出来;我们为自己拼装一个虚拟世界;我们战胜所有疾病,说不定什么时候将会长生不老,甚至永生不死。

但是,如果人们以这种方式赢得现实而丢失了梦想,那么情况将会怎样?所有那些来自非科技领域的、对很多人非常重要的、精神生活层面的、非理性的、神秘莫测的、偶然的和有生命的,这些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技术的世界图像会不会毁灭“那些须对心灵世界有所理解的、从事精神劳动的并以此为生而且收入不菲的神职人员、历史学家和艺术家”?“邪恶根源”的数学会不会在把人类造就成地球主人的同时把人类变成机器的奴隶呢?

这些问题是一个坦率正直、酷爱数学的工程师作家提出来的。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写下了数千页,来描述技术革命将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的影响。正如他的长篇小说《没有个性的人》的书名,技术革命会把我们变为“没有个性”的男人和女人吗?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穆齐尔就预言人类将被彻底解放,走向一条通往所有功能将被分工细化的发展道路;人类内心世界将会枯竭,他预言一个个体尖锐而整体麻木的可怕的混合社会正在形成,人类将在每个独立单元组成的沙漠中被孤独地抛弃。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期,人类所有的生活领域几乎都在发生激烈变革。我们可以把这次的激烈变革跟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较。

18世纪和19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把很多农业国家变成了工业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20世纪初期开创了现代消费社会。这两次工业革命给很多人带来了幸福,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长远影响,为社会稳定成功地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市场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然而,在发展的道路上也曾发生过不可预测的灾难和悲剧,发生了完全失控的社会变化。高楼大厦、自动电梯、电气化和机械化城市交通,这些虽然加快了现代化进程的节奏,但也加剧了暴敛苛求、抵制运动和民粹主义仇恨等,激化并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唯有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微电子革命,相对安静地走上了舞台。然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如它所展现的,影响的指针摆动振幅明显加大了。这一次不仅仅是机械制造发生了变化,就连信息仪器也发生了变化。

目前我们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已被数字化,从采购原材料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营销,从物流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被数字化。落后的技术和守旧的服务业不是一步一步被改善,而是被简单粗暴地取代了。出租车让步于优步打车;酒店行业被Airbnb埋葬;无人驾驶汽车取代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大功率发动机;制造业里的大部分产品在未来将用3D打印机完成;银行传统的客户业务将很快消失,数字化支付手段不再需要中间人和中介机构,相当一部分的附加值产品也由此被分散了。

所有这些发展不是受自然法则进展的影响,而是被某种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决定,即受效益思维的驱动。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效益思维是全新的,它不仅要求生产程序的优化,而且还让人类保持自我优化的渴望和需求。硅谷的预测家们宣告要让人机融合。

當然,人非完人,人需要发现并重新找到自己。这个观点自柏拉图以来就是哲学探讨的传统,但这里所说的自我优化是人要更加正义、更加理智,当然,也要更加博爱、更加谦虚、更加和平友好。

不过,所有这些并不是数字化革命所要优化的,它要的是最大利益的优化!而人的“优化”意味着把人变得更像机器—不是变得更加人道,相反,而是更加非人道。我们所要质疑的不仅是无数被打上无效益标记的经济形式、商业模式和企业,还有我们人类的自我认识、我们“无效益”的方式、我们怎样共同生活,以及政治运作的形式。

如果说人类更“智能”,我们彼此更“优化”相处,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会更“美好”、更幸福呢?是谁说的,最优方案永远在节省的时间里、在简单而直接的方式中?难道说,我们越是盲目听信技术就越个性化?一个透明的、随时可以检索到的生活,比不透明的、不可预测的生活更有价值吗?

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个人道主义的模式能与硅谷极不人道的技术世界相抗衡。硅谷人承诺的通过科技实现自由,恰恰很少给人们带来自由:个人数据被掠夺、私人企业和商业秘密被隐秘监控,每个个体被置于“自我优化”的压力之下。

我们世界中的“用户”表层打磨得越是光滑、越是完美优化,堕落为“用户”的人就必将越是感到空虚。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数字化优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重卡车门关闭力优化及验证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