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探究

2022-03-05张开平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习惯素养信息技术

张开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任务,还对提高学生学习素养起着重要的能动作用。如何让学生在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习,并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培养学生遵守秩序的习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从学生走进计算机教室到离开,教师应引导学生让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使用过的器材设备都归回原位。特别是在上机实习中,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设备保养习惯,比如教学生正确开关机的方法,并指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资料的安全。在教育学生之前,教师也应该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自己为标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小学生的专注力是不稳定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及时做好课堂笔记。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才能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记录整理习惯。课堂笔记记得全,才能更加高效轻松地复习重点、难点。课堂上,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不要简单地记录讲义,要讲究记录方法,注意区分重点、难点、易错点。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提高阅读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计算机实践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训练的过程要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逐渐提高难度和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积极调动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教师要为所有学生创造计算机实践的机会,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小进步,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点点滴滴的关心,从而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促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即会听、会读、会问、会思考、会掌握、会实践。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和中心,引导每一名学生积极发言。同时,教师还有责任检查每一名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对掌握不扎实的学生用鼓励代替批评和否认,从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是讲授过多、练习过少,有的教师试图以教代学,结果导致学生一事无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上机操作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节课程都应让学生在上机操作的实践中融会贯通。教师课堂讲的重点、难点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上机实践,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学习素养。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学生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创新方面。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提出都说明学生在不断思考,这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为了激发学生的独立性,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在课堂上总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并创造机会引导他们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当学生学习如何制作表格时,教师要求学生找出他们喜欢的表格制作内容,在下节课课前或者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长期如此,学生就可以养成自己动脑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此刻,合作学习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在协作学习中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都能够通過集体合作的方式得到分享和碰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协作关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有很多新的知识和方法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实践,也正因为如此,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各领域的知识以指数级增长,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授学生知识更为重要。新的理论和发明创造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信息技术对挖掘和培养这类人才具有重大作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面对困难也要刻苦钻研,不要放弃退缩。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在为全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说计算机病毒、信息泄露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应用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难以预测和控制。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信息技术带来的损失,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应教育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不正当使用信息技术可能出现的对社会的危害,并充分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另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文明使用互联网,遵守社交规范。教育专家赫尔巴特说:“教学若不进行德育,只是手段而无目的;德育若不进行教学,则只是目的而无手段。”在日益复杂多变的信息时代,学生德育教育不局限于思政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德育尤为重要。目前,网络犯罪案件不断增加,对网络成瘾者也越来越多,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课堂就成了最直接的阵地。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普及计算机使用知识,还要渗透德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学习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的耐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长时间积累并坚持下来的,学生需要足够的耐力作为基础。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一开始对它还是很感兴趣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上机操作会遇到很多困难,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这就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耐力。心理学家把挫折视为锻炼意志的良药。所以,学生勇气和耐力的培养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也相当重要,教师应该及时关注遇到挫折的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挫折中走出来,积极帮助其疏导负面情绪。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也是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的内容。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的理论课程,但是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升学习素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课程本身更重要。知识具有时效性和局限性,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则会受益终生。信息技术不仅要启迪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求知创新的优秀品质,这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朔州市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习惯素养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习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上课好习惯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