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评价之秘,“叩”成长之门

2022-03-05仇瑶琴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解读区域活动评价

仇瑶琴

摘 要:评价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支架,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我评价已初步萌芽,可是解读却存在接收信息无效、评价依从持续、解读方法缺少等问题,本文通过“通读”“精读”“研读”三步走来读懂孩子的“语言”,与幼儿深层互动,为幼儿当下的成长提供最适宜的支架,让每一个区域中幼儿的自我评价变得生动有意义,更好地助推孩子的学习,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评价;解读

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探索、不断完善自我的一个活动,它具有全面性、层次性、个别性的特点,能满足幼儿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

一、“评价”导向,促思考

区域活动后,建构区的小伙伴们自告奋勇地拿着活动播报单,要向老师和同伴介绍自己的活动。“活动播报单”是幼儿内心世界最好的诠释,展现了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教师更需要的是倾听幼儿自己对作品的阐述,理解幼儿自圆其说的朴素理论,推动游戏的发生、发展。

二、“需求”驱动,显問题

由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解读幼儿的自我评价中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接收信息无效

对于孩子传递来的评价信息解读只停留在表面,针对孩子的自我评价读取的是:“你真棒”“你画得很好”“整理得很快”,寥寥几句,蜻蜓点水,并且老师的解读都是戛然截止在这次区域,没有延伸、没有后续的反思,只是无效地接收孩子的信息。孩子的自我评价材料可能更多的被“布置环境”“资料收集”所用,教师没有通过解读幼儿的自我评价,去发现孩子的学习,以助推孩子的发展。

(二)评价依从持续

教师常常以自己的心态、立场去体味幼儿的感觉,用成人的思维来帮助幼儿分析问题、包办代替幼儿的所作所为,解读带着自己的主观性。就如以上案例中,教师觉得孩子画的是什么就主观地帮孩子主导解读了——她认为幼儿在建构区玩得很开心,而孩子也就依从了老师的解读,略过活动中换同伴的矛盾环节。

(三)解读方法缺少

教师想要解读孩子自我评价里所富有的密码,可是乏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不知道怎么把孩子自我评价里传递的信息,进行分析、过滤、总结,读出孩子是怎样一个状态、还原情境。比如,通过幼儿的自我评价,教师解读到的信息只是“他会去找朋友了,会合作了、会用画画的方式添加区域材料了”,而没有深入解读看不见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逻辑能力、知识结构等。

三、破解密码,推能力

老师要读懂孩子的语言,需要有一颗尊重孩子的心,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以及会思考的头脑。储备自己的理论去解读孩子的密码,老师的专业能力也就是在这样不断积累并反复运用、调整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们推出“通读”“精读”“研读”三步走来读懂孩子的“语言”、破译幼儿学习的密码,以更好地助推孩子的学习,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

(一)通读——提供思考方向

1.以点到点

在同一个区域通读某几个个体,或者通读一个个体在几个区域活动的表征,以解读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如益智区幼儿的表征让我们可以解读到,六六对于切的能力没有掌握,所以她选择的都是不用借助刀具就能探索的材料:桔子、树叶、稻谷,而萌萌比较爱尝试,每一种材料都拿过来切一切、剥一剥,但是耐心不够,不会详细记录。

2.以点到线

解读不是针对一次的表现,而是积累一段时间针对一个人连续地解读,前后进行比较能力、兴趣的走势图,解读强弱项,以采取更适宜的方式引领幼儿获得原有水平的突破和成功的体验。

妮妮在表演区活动的表征通读得到以下信息:

(1)妮妮对表演区有浓烈的兴趣,几个星期下来热情不减。

(2)绘画能力还停留在蝌蚪人状态,但是空间思维较好,对于远近层次已经能够表征。

(3)思路很清晰能够把自己一次两次换装的过程整理出来。

3.以点到面

整体通读这个区多个小朋友的资料,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学习能力、课程的渗透效果。

(二)精读——链接核心经验

如果知识储备不够,仅仅用自己的理解去读懂孩子很难,出于有效性和便捷性的考虑,教师收集幼儿自我评价表征和描述,链接核心经验精读幼儿的现有水平,分析孩子的发展趋势,为推进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依据,以此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积累理论素养,提高对幼儿的解读能力,发展专业性。

在科学区中幼儿有这样的记录:树叶上面的水分流失了,就从树上掉下来了,他们认识到树叶掉光是保存水分安全过冬的一种本领。

(三)研读——促进师幼发展

读懂孩子的自我评价,找到孩子的需求、读懂孩子的需求,并根据孩子的需求调整课程的走向和材料的替换、补充。

1.解除材料绑架

探索区《树叶潜水》“我的发现”中解读到,由于农夫山泉水瓶材质硬,幼儿挤压瓶子时不能体验到成功,于是,教师根据需求增加了一批软瓶子。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又开始探索硬的农夫山泉瓶子,大家发现由于该瓶子比较硬要用大力气挤压,大家就用大的箭头来表示,软瓶子用小力气就画上小小的箭头。幼儿的坚持性、处理信息的能力、对细节的关注等准确地反应出来。

2.解除主题绑架

在主题的背景下,各个区域都努力呈现跟主题有关的材料,很多时候都是生搬硬套,认为在这个主题下就要放跟这个主题有关的东西,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需求去调整,而不要硬生生地被主题“绑架”。

3.解除区域绑架

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评价实质就是推动幼儿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推动区域实施与幼儿学习动力的重要推手。教师积极主动地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了解幼儿、赏识幼儿,转变“教”与“学”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当下的成长提供最适宜的支架。即使成人世界的“评价观”已被固化,我们依然可以在儿童世界,为他们超造出一种全新的“评价观”,让他们拥有一个清澈健康的美好童年,童年的记忆很珍贵,让我们一起守护!

参考文献:

[1]刘永华.如何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01,(6)

[2]于开莲焦艳.两种学前教育评价新方案的对比[J].学前教育研2009,(8)

[3]冯晓霞.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3,(9)

猜你喜欢

解读区域活动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品三口而知味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