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学训创一体化”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22-03-04陈国雄祝宝江蒋景东
陈国雄 祝宝江 蒋景东
(1.广西贺州学院 广西·贺州 542899; 2.江苏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0)
1 产业经济结构嬗变孕生跨境电商
1.1 智能教育时代的真正需要
云技术综合了大数据、互联网+、计算机应用等,为实现跨境电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性、虚拟性、服务性、远程性提供了解决方案。云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云技术有助于促进跨境电商教学资源的更广泛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云技术有助于解决优质的跨境电商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的问题。云技术与智能教育的融合正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智能教育时代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成为学习者的需要。
1.2 就业双创的现实需求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从2011年的608万人,增加到2020年79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05%。另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在当前特殊时期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任务仍具有挑战性。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发扬创新创业精神,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战略;2020年在发布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促进或带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的良性发展;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升级,社会迫切需要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创业型等人才,也对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大提出了新要求。
1.3 跨境电商的实际需求
跨境电商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渠道,特殊时期下跨境电商逆境增长,其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引擎。据海关总署初步统计,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了31.1%,其中出口1.12万亿元,增长40.1%,进口0.57万亿元,增长16.5%;远高于中国外贸同时期1.9%的增长速度。2021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进出口总额为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为推动外贸稳中向好作用。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专业人才培育。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符合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管理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面对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以及新业态新模式升级的趋势,现有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实训教学、双创教育、科研服务等方面,远不能满足市场的对于“跨境电商人才质量”需求。因此,把握时代的新趋势,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满足跨境电商行业企业所需的人才,成为高校亟待破解的课题。
2 跨境电商“学、训、创”教学有效性瓶颈
2.1 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不完善,而且大多采用电子商务体系,缺乏跨学科的协调和系统的科学的跨境电商课程规划。专业领域有限,难以满足跨境创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学科发展之间交叉融合与契合显现不足。根据教育部门相关要求,有的高职院校引入了双创教育课程,但是侧重于创新创业技巧技能的教学,忽略了系统双创知识、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的教育培养,而将双创教育与跨境电商教育的有效性融合还亟待建立健全。有的过于注重双创教育,忽视了学生跨境电商专业教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实训课程主要在虚拟仿真实训室中进行,跨境电商的实训软件往往与外界是断开的、孤立的、静止的;然而国际市场中跨境电商的发展是动态的、综合的、发展的。一套虚拟实训教学软件往往使用不久,就很容易被快速发展变化跨境电商所淘汰。此外,从教学内容上看,实训教学软件一般是针对跨境电商操作过程进行模拟,与实战的跨境电商业务操作也有差异。对这种机械重复的仿真操作,往往会呈现学生学习兴趣的边际效果递减,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2.2 跨境电商教学实践不够强
跨境电商专业学生自身发展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教学操作中,理论教学仍占据主要地位,学生实践相对较少,教学实践模式不足以支撑本专业的需要。
当前,跨境电商教材大多以学科理论框架按章节进行编写,人为地打破了跨境电商真实密切的业务流程,影响实训课的教学效果;另外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未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或方法,理论知识接受力不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这种以理论为基础的实践课的开展,存在着学生课堂管理难、学生兴趣吸引难等问题。
现有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专任教师主要来源于国际贸易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往往从一所学校毕业又进入到另一所高校,存在着缺乏创业经验和跨境电商实战经验的瓶颈。部分教师利用假期的时间到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活动,但由于时间有限,未能全身心、全流程、全系统的掌握跨境电商的业务,所以难以教授学生真实的系统跨境电商知识与技能。高职院校具有扎实跨境电商理论基础,同时又具有丰富跨境电商实践经验的师资十分缺乏,建立一支跨境电商能学、能训、能创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十分必要。
2.3 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不够深
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还停留在访问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等校企合作的表面形式。考虑到时间成本的问题,学生很少触及业务的核心操作部分,产学结合的深度还远远不够。现有跨境电商实践实训缺乏产学融合的真实项目或案例,仍按传统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所学内容和企业需求有所脱节,其掌握知识和技能滞后于跨境电商产业、行业、企业与市场需求。由此导致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未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造成一定的就业困难。
同时,用人单位又无法招聘到跨境电商各岗位所需要的或者可以马上上手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即便应届毕业大学生进入跨境电商相关岗位,往往也需要接受企业或社会的再培训,学习跨境电商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这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的就业竞争力,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与投入。所以,应在教学实训中,加深产教融合,在校内加大跨境电商或创新创业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3 基于云技术跨境电商“学训创一体化”教学有效性构建
1983年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心智的架构》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并指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元素,这些元素是人认知世界的前提,也是人不断学习的主要途径。社会所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需要获得智能元素的开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复合教育,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融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得学生掌握所需的职业技能,并在积极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多元智能理论符合基于云技术的跨境电商“学训创一体化”教学有效性研究。如图1所示:
图1:基于云技术的跨境电商“学训创一体化”教学有效性模式
3.1 构建“学训创一体化”新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课堂学习、软件培训和校内创新的模式。基于云计算的跨境电子商务“学习、培训、创新创业一体化”教学将打破这一局限,学生可以学习课内课外同步、网上和离线同步、校内和校外同步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依托跨境电商云课堂、跨境电商云教学、跨境电商云互动,提高教师的基于云技术的跨境电商“学训创一体化”教学应用水平。依托跨境电商云实训、云培训、云认证、云创业、云办公、云服务的探索,以项目任务驱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专业综合能力,为今后职业发展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构建“学训创一体化”同平台
离线学习基地、实训基地和创业基地的分散化、重复化建设,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效益薄弱。基于云计算的跨境电子商务“学、训、创一体化”基地建设避免了传统实训基地的分散化、重复化建设。建立健全“教学+实训+双创”一体化多功能基地,学生专业学习、专业实训和专业双创有机结合,实现了“学训创一体化”同平台,丰富了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了传统跨境电商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3.3 构建“学训创一体化”全流程
为学生提供学习、培训、咨询、认证、就业、创业等云服务,构建一站式全流程的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云为基础的跨境电子商务“学习、培训、创新一体化”,解决学、训、创分阶段进行操作,有效提高了跨境电商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在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上开展,学中训,训中创,从而调动了学生对跨境电商学习和双创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基于云技术的跨境电商“学训创一体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促进高职院校“学训创一体化”教学方式改革。突出开放式的课程教学有效性理念,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引领,深入挖掘符合跨境电商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跨境电商高素质技能型双创型人才,帮助解决跨境电商行业企业急需的人才,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陈国雄(1980.03-),男,汉族,福建仙游人,博士,贺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与金融学;祝宝江(1966.09-),男,汉族,黑龙江拜泉人,硕士,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蒋景东(1968.09-),女,汉族,黑龙江泰来人,硕士,贺州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