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荆楚文化培育湖北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2022-03-04李佳先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楚文化工匠培育

李佳先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4)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荆楚文化以湖北地域文化为主体。荆楚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我国的工匠技艺历史悠久,荆楚文化蕴含工匠精神的重要元素,把弘扬荆楚文化与培育工匠精神有机融合,有利于培育大国工匠,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1 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

工匠,按照《现代汉语实用词典》(延边人民出版社),是指有手工技艺的人,如木匠、篾匠、泥瓦匠等。精神,按照百度百科汉语词语释义,是指人的情感、意志等生命体征和一般心理状态。工匠精神是指匠人们在劳作时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和心理状态等。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发展目标。虽然工匠精神是李克强总理针对制造行业提出的标准和要求,但实际上,需要培育工匠精神的不仅仅是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精神。因此,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对工匠精神赋予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等新内涵,使工匠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具体、全面。

2 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

荆楚文化是以湖北地域为主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的总称[1]。荆楚文化可以分为物化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物化文化主要有青铜器具、丝织刺绣、竹木漆器、绘画雕刻、老庄哲学、屈原文学著作[2]等。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心理状态等。荆楚文化可分为楚国历史文化、神农炎帝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现代革命文化等八大文化系列[3],荆楚文化具有浪漫和谐的开放包容思想[4]、崇尚革新的开拓创新意识[5]、舍身取义的家国情怀[6]、凤凰涅槃的拼搏与超越精神[7],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精神特质。

3 用荆楚文化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荆楚大地的工匠技艺源远流长,从石器时代开始就产生了手工制作,武汉地区发现了100多个距今5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放鹰台、老人桥、马投潭、许家墩等,出土的文物有众多生产农具和生活用品,如陶罐、石斧、锛、铲[8]等,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闻名遐迩。如今,荆楚名师大匠层出不穷,别出心裁的精湛作品让人折服,如汉绣、玉雕、微雕、楚风汉韵紫砂陶艺等。郢人斫垩、百步穿杨、编钟乐舞、公输班为楚造云梯等传世佳话,成为荆楚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总之,荆楚文化与工匠精神交相辉映,密不可分。把弘扬荆楚文化与培育工匠精神有机融合,探索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文化引领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双重使命,既要为社会各行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又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实现2035远景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文化的传承和价值引领作用,把荆楚文化和工匠精神纳入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发展计划,加强荆楚文化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理论模型研究和实证研究,充分发挥思政课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作用。

3.2 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激发高职学生匠人匠心内生动力

内生动力,即人们行为机制的内部推动力,实际上是指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匠人,首先要发挥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内生动力问题。根据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RichardBoyatzis)素质洋葱理论模型,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由内至外分别是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等。最外面一层的知识、技能是容易培养与评价的,第二层的自我形象、态度/价值观,以及最核心的个性/动机,是难以评价和学习的[10]。素质洋葱理论模型如图:

虽然素质洋葱理论认为,个性/动机难以评价和学习,但并非无法获得。爱国情怀就是激发高职学生匠人匠心的强大动力。首先,习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其次,爱国主义是贯穿整个荆楚文化的一条主线,爱国诗人屈原,远嫁塞外的王昭君、革命先辈董必武、陈谭秋、闻一多、恽代英等、抗疫英雄张定宇、白衣为甲的医护人员,以及下沉社区的党员志愿者,鼓舞他们“上下而求索”、不惧生死、奋勇向前的核心动能就是其内心的爱国情怀。第三,在上下求索的漫长历史中,荆楚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城工匠、技术能手,大国工匠和非遗传承大师等,他们之所以能忠于职守、敢于担当、顾全大局、乐于奉献,正是源于心灵深处深厚的爱国情怀。因此,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住荆楚文化中爱国主义这一条主线,唤醒高职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爱国意识,有利于激发他们勇当大国工匠的内生动力,抵御“佛系”“躺平”等价值误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为培养德技双馨的时代新匠人奠定基础。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弘扬荆楚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良好环境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了十大育人体系。其中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强调,“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繁荣校园文化”。荆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了大量工匠精神元素,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认同,确立执着专注的职业态度、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选用蕴含工匠精神的荆楚文化素材(如湖北编钟、郢匠挥斤、百步穿杨、连发弩、大城工匠、非遗传承等),制作成文本、图片、视频等,分别安置在教室、实训室、寝室、食堂、文化广角、电子屏幕等,营造弘扬荆楚文化和培养工匠精神的良好环境。

3.4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模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职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实践历练环节。如能与大城名匠、技能大师近距离接触,面对面学习,更能激发学生成为匠人匠心的内生动力,快速提高专业技能。因此,弘扬荆楚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吸引一些能工巧匠进校园,设立名师大匠工作室指导和引领学生,传承文化与技艺。而且,荆楚大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涌现了一大批大城工匠、技术能手、大国非遗传承大师等。据荆州新闻网报道,2017年首批“大国非遗工匠”有邓友谱、袁家骐等8位湖北名师入选,其中包括玉雕、微雕大师、荆楚汉秀传人等,为湖北高职院校“引进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走进工厂和车间,了解工作环境、熟悉具体工序,在实践中磨砺意志,提高技能,培养工匠精神。因此,“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是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较为理想的模式。

猜你喜欢

楚文化工匠培育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二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