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多元化模式,培养中学生体育技能
2022-03-04荆宏刚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中学256100
荆宏刚(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中学 256100)
中学生的课业压力明显增加,以至于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少数中学生的体能、体质严重下降,这就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体育学科的重要作用逐步突显出来。为了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技能,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身体与坚强的意志力,体育教师着重在教学模式及方法上大做文章,旨在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既定的体育教学目标。
一、挖掘体育特长,构建展示平台
体育技能不仅需要后天培养,而且和个人的先天因素存在必然联系。基于这一特点,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给体育特长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释放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体育技能分享给大家。这样,可以在体育课堂树立榜样,以此来感染对体育锻炼和运动兴趣点较低的学生,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项目的训练当中。学生在展现个人的体育特长时,能够将对体育运动的热忱释放出来,这对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篮球运动项目为例,许多中学生从小表现出了对篮球运动的热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学生的篮球运动天赋也逐步显现出来,不仅对篮球规则与篮球技巧轻车熟路,并且能够自己去领悟和挖掘打好篮球的方法与窍门。针对这一学生群体,教师可以专门举办一场篮球表演赛,同时,让其他未参与赛事的同学作为场外观众,负责给场上的队员加油助威。当这种浓厚的氛围出现以后,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看家本领展现在其他同学面前。场外观众不仅仅是在欣赏篮球赛事,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场上队员身上学习一种拼搏的精神与持之以恒的品质。在这种精神的驱使下,学生也将逐渐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榜样的力量恰恰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另外,对于体育达标成绩优秀、体育运动意识强烈的学生,教师除了为其提供展现个人风采的平台以外,应当积极向一些专业的体育机构予以推荐。这样一来,学生能够经过更加专业的训练,个人体育技能也将快速提升。如果学生报考体育特长生,教师应当及时给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为这一类学生制订一套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专项训练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生组建成一个观摩团,在领略这些学生的体育运动风采的同时,从中受到激励和鼓舞,进而可以激发参加体育运动项目的欲望。
二、结合学生实际,制订训练计划
中学体育课程的达标项目涉及短跑、中长跑、跳远、掷实心球等,由于学生的体质不同,平时的运动量不同,先天的运动资质不同,以至于部分学生在完成达标项目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达标项目的通过率也不尽如人意。而有的学生不仅具有100%的通过率,并且每一个达标项目都能够达到优秀的水准。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制订一套科学系统的体育达标项训练计划。在计划当中,应当进一步明确训练方法、训练强度、训练目标以及训练结果的评价机制,然后,将计划内容付诸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教师可以遵循“循环渐进、逐层递进”的训练原则。训练项目从基础开始,并根据学生的表现以及最终的训练结果数据,一步一步加大训练强度与难度。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体育运动项目达标困难的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借鉴他人的训练方法,听取教师的指导意见,接下来再投入训练当中,必将有所提升、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磨炼学生的个人意志,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训练当中逐步找到体育达标项目的一些技巧与方法,这对达标项目通过率的提升将大有帮助。
以中长跑达标项目为例,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男生需要完成1000米,女生需要完成800米。但是,一些体育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坚持到最后。如果始终保持这种跑步状态,那么,学生的达标率也将始终徘徊在及格线以下。为了帮助这些在中长跑达标项目上难以通过考核的学生顺利冲破达标线,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科学的训练计划。比如,在第一堂训练课上,教师首先设定一个短跑的距离,这一距离可以在100~200米之间,然后,要求男生与女生分别完成训练。教师对最终的成绩进行统计,如果平均成绩达到及格线以上,那么在第二堂训练课上,教师可以将训练距离调整到300~400米。训练结果的平均成绩依然在及格线以上,教师可以继续延长跑动的距离。依此类推,直到跑动的距离与达标项目的距离相近或者相等时为止。这种逐层加大训练强度的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对于一些达标困难的学生来说,也会产生一种激励作用。这些学生会衍生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学生的达标通过率也将大幅提升。
可见,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时,教师应当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比如,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患过一些重大的疾病,在运动强度增加的情况下身体会出现哪些异常反应等。针对一些具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教师可以额外予以照顾,专门为其制订一个运动强度小、运动级别低的训练计划。这一类学生的体质增强以后,经过测试,学生能够适应更高一级的训练强度时,教师可以随时对训练计划内容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对于达标通过率高的学生,在编制训练计划时,可以适当加大初始训练难度。比如,在编制中长跑训练计划时,初始跑步距离可以提高到300米,如果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这段距离的达标线,那么第二次的跑动距离可以增加到500~600米,这样可以大幅缩短训练时间,也可以突显训练效果。
三、引入民间项目,增加课堂乐趣
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时,趣味性元素的融入对培养效果的改进和提升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如果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能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所花费的时间也将大幅缩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现在很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相当的了解,即扬扬得意、心满意足。尤其是教员,觉得自己处在教师地位,不必再去用功研究,就照着别人编的书本,依样画葫芦地教,当学生的固然不能受益,当教师的,也觉得没有多大兴趣,如果教师天天去研究,将所得授予学生,则学生收益也多,教师也就有无穷的乐趣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引发学生兴趣点的同时,教师也能够收获教学的乐趣。基于这一思想,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在开展一些基础训练项目的同时,适当引入一些民间体育项目,这种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一种或者多种体育技能。
以“踢毽子”这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例。这个体育项目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学生也经常将踢毽子作为一种课后的娱乐休闲运动。但是,要想掌握踢毽子的技巧,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过程。因此,为了增添体育课堂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将踢毽子运动项目融入教学环节当中,并通过开展踢毽子比赛的形式,来构建一个集趣味与互动元素于一身的体育课堂。在比赛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小组,第一小组利用内踢的姿势完成比赛,第二小组利用侧踢的姿势完成比赛,而第三小组则利用交叉踢的姿势来完成整个比赛。由于每个小组踢毽子的难度不同,所以教师在评价各小组的比赛成绩时,应当根据小组成员完成的难度系数进行评分,这样才能突显比赛过程的公正性。比如,第一小组选择内踢的姿势,这种踢毽子的方法最常见,也是多数学生比较擅长的踢法,其动作要领是:学生在身体的正前方踢毽子,身体站直,大腿抬起,与身体成90度的垂直角,小腿横向抬起,并与大腿成90度角,然后利用脚的内侧来踢毽子。在对第一小组进行评价时,主要针对学生的站位、身姿,大腿与身体、小腿与大腿的角度进行评价,然后统计踢的数量,最后,根据综合评分评选出获胜选手。
引入民间体育运动项目的方法,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方面能够发挥以下作用:第一,打造趣味课堂,激发学习兴趣。由于民间体育项目具有大众性、人文性与广泛参与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对这种运动项目更了解,并且可以快速进入运动状态中,学生在感受运动乐趣的同时,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得到充分锻炼。第二,激发运动潜质,增强身体素质。与一些体育运动的常规项目相比,民间体育运动项目融合了常规项目的一些运动技巧与方法,能够达到增强体质、锻炼意志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参与民间体育运动项目时,自身的运动潜质也将被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悟性与灵性也将展现出来,这对体育技能的培养将大有裨益。第三,夯实体育根基,培养体育精神。一些民间体育运动项目的强度与难度远远高于常规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学生接触有民族魅力的体育项目时,既可以增加运动量,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又进一步打稳体育运动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民间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在中学体育课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新颖独特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而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与训练模式下,个人的体育技能得到充分锻炼,不仅达标项目的通过率能够大幅提升,而且身体素质也得到改善,这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