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助力企业管理汇率风险
2022-03-04宋佳荣
宋佳荣 何 振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地缘冲突和大国博弈加剧,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人民币汇率走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进入2022年10月,人民币贬值波动率在7到7.35之间,如果11月美国继续加息,将导致人民币进一步贬值,我国进出口企业尤其是进口企业压力增大。支持企业防范和管理汇率风险,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六稳”“六保”,特别是稳外贸、保市场主体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从单向变动转向双向波动。宏观层面,双向波动是汇率发挥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必要条件;微观层面,汇率双向波动则是市场主体的汇率风险。总体看,我国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不断增强,但仍有部分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裸奔”和“顺周期”行为,导致经营业绩大起大落,甚至蒙受巨大损失。据统计,2021年A股市场近千家上市公司出现不同程度的汇兑损失,其中38家损失超亿元。为帮助涉外企业降低汇率风险,建设银行探索创新出一批管用有效的硬举措,在助力企业汇率避险方面成效明显,为未来进一步做好汇率避险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汇率风险管理的短板
经过前期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和商业银行的广泛宣传引导,企业的汇率避险意识和参与度明显提升。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资产规模为7558亿美元,同比增长29%,外汇套期保值比率较2021年全年上升4.1个百分点。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汇率风险管理仍存在明显短板和薄弱环节。
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仍有待夯实。汇率风险中性是指企业把汇率波动纳入日常财务决策,合理运用外汇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降低汇率波动对主营业务的不确定性影响。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关键是要遵循保值而非增值的原则。实践中部分非中性企业,事前对外汇风险敞口不做套期保值或套期保值比例较低,事中受高管层个人逐利偏好影响不能坚持保值策略,甚至试图利用外汇衍生品增厚收益或投机套利,事后根据远期锁汇汇率与到期日即期汇率对比判断套期保值是“亏”是“赚”,这都背离了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非中性企业“追涨杀跌”的顺周期行为极易引发“羊群效应”,加剧外汇市场波动和共振,放大汇率无序调整风险,反过来将进一步加重企业汇兑损失。
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薄弱。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专业性强、复杂度高、个性化足,对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和专业风险管理团队都提出较高要求。一方面,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既要对风险管理人员充分授权,使其能够及时捕捉交易时机,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效率;又要建立审计监督机制,及时对套期保值业务纠偏,防范衍生品交易过程中的操作风险、策略风险和杠杆风险。企业公司治理能力不足将直接制约汇率风险管理的成效。另一方面,汇率风险管理人员要能合理识别预测汇率风险敞口,掌握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和方法,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需的套期保值策略,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目前市场上相关专业人员缺口较大,制约了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
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难题突出。小微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例更低,承担的汇率风险更高,是汇率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从需求侧看,小微企业外汇收支具有高频、小额、碎片化的特征,建立专业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的难度更大,开展外汇衍生品业务的交易成本更高,办理外汇衍生品需要缴纳相应比例的缴存保证金或扣占授信,导致小微企业开展汇率避险的意愿不高。从供给侧看,银行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较弱,基层一线的衍生品专业人员有限,目前主要集中服务大中型企业,没有余力顾及小微企业。近年来国有大行基层网点收缩,提供汇率避险服务半径收窄,而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衍生品业务能力较弱,难以弥补市场空缺,导致小微企业的汇率避险供给相对不足。
外汇衍生品定价和对冲能力有待提升。一方面,我国外汇衍生品业务起步较晚,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尚在推进过程中,商业银行在衍生品定价上偏重自身风险控制和盈利能力,未能充分反映供求关系,导致部分产品因报价与企业预期和接受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对企业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为企业提供外汇衍生品的同时,也面临自身风险对冲和转移问题,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以银行为主,风险偏好高度相似,做市商竞争不够充分,容易造成流动性不足与市场预期趋同,形成市场踩踏与“羊群效应”,给银行带来潜在风险,进而通过零售市场传导成为汇率避险业务的成本。
完善汇率风险管理建议
加大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导力度。一是要提高宣导的精准性。在持续向全社会宣导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监测数据和客户涉外交易数据,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精准识别外汇风险敞口较大的企业,组织业务人员向相关企业宣讲汇率避险政策,制定个性化的汇率避险方案,不断拓宽汇率避险工作服务面。二是要增强宣导的有效性。实施分层宣导,对避险意识匮乏的企业,重点讲解汇率避险对于降低经营成本和利润不确定性、减少对会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冲击、平滑和保护现金流等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企业对汇率避险的重视程度;对风险管理专业能力不足的企业,从管理机制、风险识别、套期保值策略、监督考核、套期保值会计核算等方面入手,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机制,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对汇率风险管理健全的企业,侧重于宣讲新型套期保值工具和策略,及时推送共享外汇市场信息,提高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水平。
强化商业银行汇率避险服务能力。一是要创新避险产品供给。在远期、掉期、期权等传统汇率避险工具的基础上,针对市场主体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以及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外贸新业态平台企业的新型需求,加强新型汇率避险工具的创新开发力度,形成更加丰富的汇率避险产品供给。二是要夯实基层机构外汇衍生品服务能力。充实基层衍生品销售客户经理队伍,对基层汇率风险管理业务给予一定的考核奖励,提高分支机构的展业意愿和能力。建立总分行汇率信息沟通机制,以总行专业研究团队的研究报告和汇率资讯,赋能基层销售团队。三是要借助同业合作扩大汇率避险服务半径。通过同业合作办理衍生品交易,国有大行发挥专业性指导优势,中小银行发挥县域营销人力和客户群体资源优势,共同拓宽避险服务渠道,满足更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套期保值需求。
借助金融科技破解小微企业汇率避险难题。一是要持续完善外汇衍生品业务线上渠道。实现外汇即期、远期、掉期、期权及组合产品全覆盖,实现在线报价、实时交易、即时交割及展期等一站式交易功能,不断提升小微企业主体参与外汇交易的便利性。二是要提高小微企业授信可得性。基于工商信息、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进出口数据等信息,开展外贸企业大数据分析和画像,为优质小微企业提供衍生品交易授信额度,免除企业资金占用,破解小微企业由于“融资难”导致的“套保贵”问题。三是提供汇率避险方案智能顾问服务。打造汇率避险智能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结合企业现金流、风险偏好、价格预期等参数,自动形成个性化定制汇率避险方案,结合线上线下专家咨询服务,共同破解小微企业“做不好”的问题。
提升商业银行定价效率和价格发现能力。从外汇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看:一是要放宽做市商准入限制。逐步增加非银机构和外资机构数量,丰富做市商类型,推动外汇市场流动性提升和报价价差缩小,进而传导至零售市场,降低企业套期保值成本。二是要逐步完善汇率避险工具种类。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等产品,满足市场风险对冲需求,并利用期货市场信息挖掘功能,提高外汇市场价格发现效率。从商业银行内部价格传导机制看:一是要压缩逐级报价的层级和费率点数。缩短询价报价时间,提高报价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要赋予省级分行以下机构更多报价自主权。允许基层机构综合考虑业务成本、市场竞争、企业风险等因素后确定报价点差和优惠幅度,对不同规模的交易、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差异化报价策略。
推动更高水平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本币结算比任何汇率避险工具都更加便利、更加廉价,是防范管理汇率风险最有力的武器。为此,一是要加快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化布局,为企业“走出去”以及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并逐步在跨境融资、支付、结算过程中倡导使用人民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二是要持续改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对于不能完全满足现行认定标准的企业,做好尽职调查后使其自行纳入名单并向自律机制报备,不断拓宽便利化服务适用主体范围,同时为相关企业提供境外人民币收入在境内依法合规使用的便利化服务,充分满足企业境内外投融资需求。
汇率趋势与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展望
影响汇率趋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疫情和经济衰退、地缘政治、美元加息等因素综合发酵,给世界各国带来货币冲击。产业结构单一、外汇储备少的国家货币贬值较多,日本、英国、欧盟等大国地区也抵挡不住。基于中国经济实力和外汇储备,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基础。近期受冬天疫情加重、地缘政治和美国中期选举影响,美元将保持强势,人民币兑换美元可能还有滑向1∶7.5的趋势。但汇率涨涨跌跌的表象,影响汇率最根本的因素是实力。中国经济具有韧性,进出口结构特殊,展望长期趋势,人民币保持稳定是必然的。
稳外贸、保主体,应对汇率波动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使命担当。银行既要发展远期结售汇和人民币外汇期权代客业务,提高中小微客户衍生品渗透率;又要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持续完善汇率避险产品服务,满足企业多元化汇率避险需求。
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不会做、不敢做”的情况,商业银行要对小微企业上门辅导,介绍汇率避险产品,推荐避险策略。一是要针对小微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审批流程复杂的痛点,创新推出产品,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小微企业资信情况和资金交易行为,增加线上核定授信额度,优化汇率避险业务流程。二是要提升基层分支机构展业能力,将汇率避险业务纳入核心考核指标体系,对积极拓展外汇衍生品业务“首办户”的分行予以收入倾斜,提高全行对汇率避险业务的重视程度。三是要运用数字化工具,基于客户的国际收支、即期交易、外币存贷款数据,精准识别风险中性主题商机,定期向分行推送具有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潜在需求的客户,提高营销效率。四是要着力降低小微企业套期保值成本。减免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缴费手续费。在现有客户牌价或优惠报价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对小微企业再给予额外报价优惠,通过让渡部分利润空间,鼓励小微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五是要推广对公企业网银渠道,覆盖外汇即期、远期、掉期和期权等主要汇率避险产品,支持企业足不出户办理汇率避险业务,充分降低客户“脚底成本”,切实提升疫情期间的客户体验,着力解决企业“不好做”的问题。六是要开发打造“金融市场互联交易平台”,展示市场走势、预警分析套期保值敞口,为企业个性化定制汇率避险方案,着力解决企业“不会做”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经济金融市场开放向纵深推进,人民币汇率将从实需驱动转向多重驱动,人民币汇率的点位难以准确预测,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更加明显,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行作为汇率避险服务的专业供给者,要着眼未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国之大者”,以国际一流水平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提升市场主体汇率避险水平,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