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2022-03-04■张

质量与市场 2022年13期
关键词:财务预算资金事业单位

■张 力

(甘肃省体育局体育场馆设施设备管理中心)

引 言

在市场经济变化以及宏观政策调整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转型工作在不断推进,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事业单位需要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予以重视,并基于对现状的分析,对于内控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解决,从而推动单位的良序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具体分析,能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有效建议。

1 内部控制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1.1 提高管理水平,顺应市场发展

时代的发展和更迭促进了更多新兴企业的产生,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之下,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适应市场的发展中相应提高。而从事业单位角度来讲,随着改革的深入,若想顺应趋势,更为紧密地与市场环境融合,便须侧重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主动对目前的管理手段和理念进行优化创新,这也需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编制和管控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财务效能,努力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见,预算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总体管理能力的提升较为重要。

1.2 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职能效益

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是对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开展的预算管理筹划工作。财务所涉及到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的财政部门拨款。事业单位需尽量提高上述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行优化改进,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同时还可基于目前的资源持续提高自身的职能发挥,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1.3 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内部管理

事业单位普遍具有公益性特征,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国家的财政部门,资金管理的主要目的便是保证事业单位能够为群众提供更为全面的社会服务保障。因此,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力便具有更为明显的必要性。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辅助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更为明确地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不断提高单位内部管理的完善化程度,保证财政资源能够有效利用,最终提高单位的社会服务质量[1]。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为内部管控提供扎实的前提,并实现内部控制活动的有序开展。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便可充分发挥出事业单位自身的全面性和全过程性的优势,使用新型的集成性管理方法对事业单位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全面分析业务内容,高效搜集管理信息,并对各类风险实施有效管控。可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内控机制的运行前提之一,可渗透于事业单位各项经济管理环节,在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过程管理。因此,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融入到单位各项内控机制中,更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效率不断提升。

2 事业单位在内部财务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事业单位不够重视内部财务预算控制

目前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控制工作的认识深度不足,未意识到该项工作的实施价值,因此单位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也并未发挥出全部的功能。目前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存在未按照支出程序运用资金的情况,因此资金的价值也未充分实现,支出的规范程度不高最终直接影响了资金效用地发挥。

2.2 事业单位对内部财务预算缺乏全局性

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控制意识相对较低,对财务工作的认知不够。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一直相对封闭,以往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跟不上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节奏,对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僵化的思想成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阻碍,阻碍财务部门在单位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3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预算控制管理的缺失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控制工作基本流于形式,很难触及到深层内容。事业单位对财务控制的规范程度不高,财务制度的落实情况也不够理想,对资金的支出及资产管理并未实施较为严格和规范的控制,对资金的前瞻性筹划不够,这便导致财务数据的可靠性不强,也加大了预算控制的实施难度。同时内部预算控制机制也不够完善,在审计和监督方面相对匮乏,相关的部门和人员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不明确,不同职能部门的针对性不强,导致财务部门难以及时预见和控制风险,难以全面掌握单位的运营环节,降低了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可见,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预算控制亟需优化改进,需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这也是目前财务预算工作实施的重要发展方向[2]。

3 内部控制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3.1 强化预算编制意识

若想达到完善的预算编制控制效果,首先需形成正确的理念,领会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刻内涵,认识新时代事业单位发展需求与社会职能的演变,不断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能力,讲求针对性、精准性及各相关部门参与预算的主动性,从而形成单位内通管理的整体联动性。只有结合单位的职能要求来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从单位自身的具体业务和需求、特征等多角度综合发力,才能够为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扎实的保障。

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须先提高单位所有人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深度,充分意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这首先需要单位的管理者能从自身入手,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功能的认识深度,主动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同时推动各相关部门共同提高重视程度,主动配合参与该项工作,全面优化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管理中的意识。此外,在单位中也要形成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通过抽调与招募专业的财务人员与针对性人才,形成必需的人员储备,在预算管理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以对个人和单位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并能不断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保证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为单位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支持,推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3]。

3.2 强化预算执行控制

近年来,财政部门已将资金支出的进度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加速支付的进度也成为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考核标准。为提高项目资金预算的执行力度,财务及业务部门须形成更为顺畅的沟通渠道。财务部门掌握具体的数据,从财务角度对资金支付程序的合理性进行审核,提前做好资金使用的计划,及时满足业务部门合理的申请与使用。业务部门侧重对项目的运行和绩效完成情况进行衡量,持续跟踪项目的动态进展,确保资金使用目的的实现。只有上述部门紧密配合协调,才能够避免出现支出混乱、资金用途不明确等问题,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若想顺利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便需要认真开展预算的执行工作。预算执行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到该项工作的有效性。因此,若想扎实开展财务预算的执行工作,可从下述方面着手实施:第一,形成专门的针对性预算管理团队,负责具体项目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等工作内容。第二,在实施预算编制期间,单位需将该项工作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和各环节中,将部门业绩考核与预算管理工作充分融合,这样便可避免部门出现资金应用缺乏规范性等问题,同时还须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监督,保证资金预算能够按照预期计划执行。

3.3 完善决算编审控制

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这也是单位促进预算工作发展的前提。因此,需充分提高单位在财务预算方面的科学性。首先,需对所使用的核算和决算编报软件进行优化设计。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国库支付系统和财务软件系统的衔接,此后可研究开发与软件系统对接的决算编报系统。这样,便可从财务软件中直接获取结算数据信息,明显提高决算编报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还能够降低由于人为调整数据所产生的风险,保证决算报表的可靠性和完整度,能够全面反映出单位的资金收支及总体的财务情况[4]。

其次,财务相关工作人员需形成正确的态度,持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规范的操作流程,做好资金收支的记账工作。在开展决算工作前,也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核查,定期与财政部门核对数据信息,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决算编制的完成质量。可建议财政部门与基层单位按照季度或半年度的时间周期进行对账,否则年度决算时一次性对账会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且时间较少,即便发现问题也无法更为妥善地处理。

最后,要加大对决算编报工作的内外部监督力度。事业单位要在内部形成相对健全的内审部门,并设置明确的职能范围,督促财务人员形成更为完整和可靠的数据信息,杜绝出现账目、报表不符的情况。此外,事业单位也需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内控工作的要求,真正落实决算报表的审批职责,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也需实施专项检查,形成合力监督各单位财务收支和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形成内外联合的全面监督体系。

3.4 健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

第一,需设置较为科学的预算管理目标。该目标需与单位的长远发展要求相符,并紧密结合财政支出的范围和效果等。同时,要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设置不同的考评指标,如资源利用率、预算执行率等,从而对不同的项目开展全面评估。

第二,需形成与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相符的绩效评价方案。在设计总体的评价体系时,可将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考评及民主测评方式结合使用,从而保证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和公正,具有更高的合理性。

第三,需重点培养绩效评价方面的人才,可建议财务及人力资源部制定长远的培训规划,重点培养熟悉预算管理、内部审核等工作内容的专业性人才,为其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从而打造专业化的绩效评价团队,推动预算评价工作深化落实[5]。

3.5 加强资产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需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内控工作。单位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组成针对性强的内控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制度,明确人员责任。其次,事业单位若想扎实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还需形成健全的资产管理系统,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在技术水平持续提高的背景下,使用科技化的管理手段已经成为事业单位落实内控工作的重要趋势,充分运用大数据的优势,为事业单位资产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目前,信息化技术手段已经全面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事业单位所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单位负责人需全面了解单位的资金及费用支出等情况,持续提高资金管理和应用的完善性,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汇总各类财务信息,持续提高监督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也需要求财务人员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的趋势,随时掌握新的管理软件使用技巧,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熟练掌握通用的软件类型。

3.6 落实控制活动

事业单位需尽量坚持做好内部各部门的独立性与联动性结合,既保证各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明确,又避免出现部门工作的脱节,出现滥用职权的情况。从而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整体提升,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机制,依据制度规定落实个人的权责,提高部门之间联系的紧密度,深刻认识到顺畅的沟通对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顺畅的沟通渠道能够辅助工作人员随时了解更为全面的情况,从而推动工作顺利实施。此外还需构建高效的信息化平台,提高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效率,优化工作的完成质量。事业单位须在内部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在设计内控机制时也需显示简明的业务关键点,这样也能够为后续的业务执行提供便利。基于既定的法律要求,事业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机制时,须以个人责任制为原则,由主要负责人来推动该项目的建设,在具体流程中也要明确权责。由于内控机制的建设存在相应的复杂性,因此可使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实施。在体系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项目的复杂性,可使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在单位内需形成专门的内控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检查项目的落实情况,针对性调整,并依据具体的情况来督促相关人员按照计划完成。小组成员也需熟练掌握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法,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6]。

顺利推进内控机制的建设工作,还需定期召开专项会议,通过在会议上的讨论、沟通来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会议上可对之前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分析工作落实的效果。此外,还可根据掌握的相关数据来确定后续的工作方向。会议开展期间需要设置专门的人员做好信息记录,并明确具体任务的责任人。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内控建设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时,也需认真听取意见,结合相关数据作出科学的决策。

4 结 语

总之,事业单位的规模不同,因此在内控的方式方面也存在相应的差异。需要从单位的具体性质和情况着手,运用更为合理和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内控工作实施的质量。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具体研究,从多方面总结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作为新时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提高工作认识,应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从而助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预算资金事业单位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