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

2022-03-04陆雅娟

质量与市场 2022年13期
关键词:管理层决策经营

■陆雅娟

(沃尔沃汽车(亚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引 言

近年来,企业面临着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多变的境况。各行业供应链不确定性的问题持续存在,企业的整体产量或将减少。在资源稀缺的大背景下,管理者的决策变得至关重要。如何做好财务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就变得极为紧迫和重要。通过借助专业的财务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对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数据披露,而且还能对企业未来的经济前景进行预测。通过对企业的获利能力、资金营运水平、项目投资回报,风险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财务分析,可以科学有效地为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运用财务分析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就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

1 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财务分析根据分析目标和评价范畴的不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财务分析基于财务报表为信息来源,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可以披露企业经营状况“是什么”以及“怎么样”的财务信息解读。

广义财务分析除了基于财务报表信息之外,还借助业务信息、管理信息、市场信息等多元化信息,对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广义财务分析相对于狭义财务分析则更具有延伸性。通过分析可以披露企业经营状况“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以后会怎么样”等更具有意义的财务信息解读,进一步揭示财务业绩表现的背后原因及驱动因素、给出指导建议。

一般来说,财务分析师在取得了相应的分析数据之后需要根据对比的对象和目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再加工。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标杆分析以及因素分析。常见的趋势分析法适合分析企业成长能力。将结果数值用趋势线表示出来,以披露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经营趋势;因素分析法适合分析各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程度。按顺序进行各因素替代,计算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揭露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比如,销售收入对比本期与上期数的变动,会受到价格变动、销售数量、销售组合变动的影响。通过各个因素差异的分析来明确销售收入总量变动的具体原因。由此可见,通过不同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深层次地对财务数据进行剖析,使分析结果更容易被企业经营决策者理解及接受,从而更好地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2.1 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现代企业管理层已从过去的凭借主观经验做决策的方式发展到运用财务分析决策模型辅助管理层做决策的方式。在决策中增加考虑机会成本的同时忽略沉没成本的考量;权衡成本与收益,以边际(增量)的方式对备选方案进行考量。比如,边际分析在一次性订单决策分析中的应用。一次性订单当中采购方给出的报价低于单位产品成本时,从“料工费”的角度看,接受采购方的报价会给企业带来亏损。但是从决策的相关性角度来看,一次性订单只涉及变动成本,剔除与产量无关的固定成本,只要订单价格大于变动成本,那么在短期就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诸如此类,由此可见,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各项经营决策提供决策支持。

2.2 财务分析可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充满着风险。因此就需要财务人员协助管理层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把相关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控范围之内,以此来增加企业的价值,协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长久竞争力。

通过合理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可以预防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比如,通过历年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营运资本等数据可以获得关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信息;通过历年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系数等信息可以解读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了解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可以预判当企业扩大负债资本时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再如,通过历年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营运能力指标的计算,可以衡量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使用资产的效率就越高,企业经营活动就越好,反映的企业经营风险就越小。

2.3 财务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现代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结合了财务性评价指标和非财务性评价指标两大类。通过财务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的营运、盈利、偿债能力。在经营期末,通过差异分析的方法找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偏差,找出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并且进行修正,财务分析报告则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判断财务指标的高低可以以历史数据为准、以同行业企业数据为准、以企业预算数据为准。比如,在进行短期业绩评估时,往往是把当期实际发生的业绩与期初预算的业绩相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和总结造成差距的原因,提出改进计划及具体措施等。以此循序渐进,运用滚动预算和差异分析洞察业务绩效,进而有效推动业绩改进、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3 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时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管理层对财务分析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聚焦在管理层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财务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推进。片面地认为财务分析只是会计核算的一部分,现阶段仍然停留在核算和披露的需求上。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导致财务分析报告流于形式,内容简单,财务分析方法单一,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较少,纯粹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分析,这样的财务分析很少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其次,管理层缺少基本的财务知识,面对通篇的数字报告并不清楚那些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如果管理层的决策工作主要凭借经验积累,那么就会增加企业的试错成本。

3.2 财务分析结果缺乏有用性

财务分析结果缺乏有用性,主要表现在财务分析内容本身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财务报告是财务分析最重要的依据和最主要的财务信息来源。财务报告又依赖于会计核算的质量。企业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的前提下需要对及时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一些企业财务分析缺乏及时性,主要原因是公司内部审批流程过于繁琐,导致会计核算滞后于实际业务活动。月末的结账进度拖沓,每月的财务报告通常在下个月的中旬左右完成,这样就会造成财务数据分析不及时、信息滞后的现象。其次,表现在财务分析维度单一,没有从不同维度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全面的数据透视。比如,在分析企业销售毛利分析时,通常需要用到不同维度的,如产品毛利、分客户毛利、分市场毛利。如果仅以年销售毛利来分析的话,也许会片面地觉得每年的销售毛利都在成比例增长,从而得出错误的分析结果。但实际上如果从分产品的角度分析,就会发现有些产品的销售毛利在逐渐降低。由此可见,错误的分析结果不但没有用反而会误导管理层的决策。

3.3 财务分析管理体系不完善

首先,体现在企业没有接应机制,使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对接。在财务分析制度上把财务分析的范围限制住了。只停留在回顾经营业绩、定期编制日常管理报告阶段,并没有涉及更高阶段对特定业务决策支持。面对管理层的临时需求,缺乏对特殊业务场景做出财务分析的机动性。其次,财务分析只运用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相关数据,忽略了对现金流量表的运用。再次,财务分析只针对财务报表分析,注重对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缺少对定性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全面分析。没有延伸到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分析。最后,有的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体系倾向于短期财务绩效,由此可能会造成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企业长远价值的创造。

3.4 业务与财务相分离

在实际业务情景中,一方面财务分析只停留在财务数字表面论数字,不了解业务活动、没有结合业务实质。因此自然不能透过财务数字发现背后的实际业务问题;也不能从中发现暗藏的机遇,起不到真正的决策作用。另一方面,很多决策相关信息都是由业务部门提供的,但实际上业务部门不了解财务,不一定会主动配合财务部门周期性地提供有用的相关信息。即便提供了业务信息,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容易产生沟通障碍,使得最终财务分析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不能促进业务发展。

4 加强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对策

4.1 提高决策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

首先,企业决策者要提升对财务分析的认知度,认知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财务会计领域的深入应用,企业财务职能发展趋势必然是向管理会计财务分析转型。财务分析对业务支持的要求不再只是停留在对业务准确地记录和列报,而是能够对业务绩效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价,洞察经营问题的同时推动持续改进。财务分析报告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披露出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出数据背后的含义、企业的短板、并提出优化建议。如此循序渐进,一份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财务分析一定能得到企业决策者的重视。其次,管理层要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这样有利于借助财务分析提升经营决策能力,从而来减少试错成本。

4.2 提高财务分析结果的有用性

首先,提高财务数据源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及时性要求体现在会计信息收集、加工、披露、报告等各个环节。通过优化公司内部审批流程、提升月末的结账进度,这样会计核算就会趋同于实际业务活动,就会避免财务数据分析不及时、信息滞后的现象。其次,提高财务分析结果的有用性需要设计多维度财务分析指标来满足管理层的需求和关注点。在分析相关业务数据时,不能够片面的看。而需要养成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通过对多维度的财务分析指标深入地挖掘可以更深入地让管理层读解出企业的业绩表现,更好地为决策提供依据,那么财务分析工作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4.3 完善系统的财务分析管理体系

首先,企业应不断完善接应机制,使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对接。财务分析师在企业营运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管理层的报告者,而且是管理层的业务伙伴,能真正做到了解企业的过去、评价现状、预测未来,为管理层提供业务决策支持。应当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全面的财务分析管理体系。运用设定定量的决策模型,辅助管理层对特殊业务场景进行决策支持。具体场景可以涉及:一次性特殊业务订单的承接决策分析、自制件与外购件决策分析、开门或关门决策分析、出售或再加工决策等。其次,加强财务分析对现金流量表的运用。通过把握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及时了解企业现金流量方向,充分完善现金流指标,使现金流分析有助于预测营运资金的流出和流入,有助于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再次,系统的财务分析管理体系更是延伸到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分析。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来为企业的营运提供合理的保证。最后,完善系统的财务分析管理体系需要包含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引入非财务指标可以避免追求短期财务绩效,结合定量和定性化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以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4.4 加强业财融合做好经营决策

财务分析不只是为了回顾经营业绩,更需要财务人员深入了解业务运营,站在企业整体高度将财务数据与业务运作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对业务绩效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价,揭示实际经营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待改进的方面并推动持续改进的实施。继续例举财务分析在现代绩效管理中运用的案例。财务分析师不仅要通过财务指标展现企业过去的经营绩效,还要借助差异分析洞察业务实质。通过寻求业务部门的帮助解释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进而找到形成差异的背后原因,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这也是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财务人员想要全面而及时地获得财务分析相关的信息,就需要主动深入各个业务部门,多询问多沟通。对业务内容、业务流程聊熟于心之后就能将财务数据与业务运作,业务信息准确匹配,进而提升财务分析的质量。此外,业财融合需要信息化,ERP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业务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轻松实现了对接,财务人员就能及时获取业务数据。

5 结 语

综上所述,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可以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可以合理地规避风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目标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决策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提高财务分析结果的有用性;完善系统的财务分析管理体系;加强业财融合等措施来提升财务分析的质量。一切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这也是财务分析真正的价值体现。

猜你喜欢

管理层决策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存在联合效应吗?——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论管理层收购的立法完善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