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原租界区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反思
2022-03-04李锋
李锋
一、汉口原租界区遗产保护现状
1.历史建筑遗迹保护现状
汉口原租界区存在大量的典型近代历史建筑,其风格样式基本相似,以胜利街为例,其存在3栋同时期历史建筑,附近分布有德明饭店、涂堃山公馆、平汉铁路局、望德堂以及同兴里等建筑。该街区原属于法租界,其中胜利街237号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单位,始建于1898年,采用二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70平,建筑总面积700平,整体风格为文艺复兴,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该建筑原作为洋行办公,现作为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该建筑房屋历史信息保存相对其他建筑较好,存在比较明显的建筑符号,如圆弧形窗卷、立柱分隔外廊等。为保障原租界区历史建筑价值的发挥,经过对传统工艺的研判,启动修复修缮工程,促使其得到保护和更新。
2.工业遗产保护现状
汉口原租界区现存工业遗产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如轮船仓库、附属洋行办公建筑、茶栈等。其主要建设目的是满足外资工厂的生产运行需求,进出口贸易需求和农副产品初加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发展到现代,存留的工业遗产多为单体建筑,而且由于不同建筑的保护更新路径不同,工业遗产中出现多个时期的混合痕迹,一部分工业遗产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难以辨认。并且多数工业构筑物以及设备的保存状况较差。基于城市更新相关工业遗产空间转型成果的角度出发,原租界区现存工业遗产仅占3~4个街区,并发挥不同辐射效应影响周边街区。同时又因为工业遗产的存在会产生一定的联动,比如原汉口平和打包厂经改造后成为文创基地、网红打卡点,在青岛路、江汉路商圈内能够发挥重要服务作用。再比如汉口水塔改建为博物馆,在中山大道形成大量的流动人群等。
二、汉口原租界区工业遗产保护现存问题
1.文化特色展示不足
就目前而言,汉口原租界区内具有特色风貌的建筑和工业遗产相对较少,建筑特色、文化底蕴多被掩盖,展示不足。以原法租界为例,街区整体特色尚不突出,各个街区之间缺乏明显的过渡,特色商业区的开发有待进一步提炼。特别是在新旧街区交汇的位置呈现拼贴发展的面貌。在此现状问题下,需要对原租界区的工业遗产采取有效的保护更新措施,以此促进文化特色的体现,与城市发展建设相协调。
2.功能问题突出
由于原租界区内的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风格混杂,在此地段内新开发房产项目,导致历史街区的肌理遭到破坏。比如高大建筑导致老建筑受到挤压,原有布局空间比例严重失衡。在功能方面,道路交通压力大幅增加、比如胜利街作为街区五大主干路之一,周边道道路等级较低、路面状况不佳。而且道路密度相对较大且呈不规则现状,道路系统缺乏横向和纵向联系,难以承载现代高密度车流量。另外原租界区内虽然现存具有特色的历史街道和建筑空间,但缺乏核心点的塑造。导致空间结构具有无序化的特点,如开敞空间分布分散,缺乏系统化联系。并且由于空间分布的割裂,致使街区利用公园等城市级开敞空间难度较大。除此之外,受公共设施不健全的影响,原租界区普遍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同时还存在侵占街道等现象,影响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实效。
3.空间环境较差
原租界区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的重要问题,即是环境恶劣。比如存在乱搭乱建、建筑物形象表里不一、部分旧街区出现脏乱差等现象,还有一部分历史建筑的基础设施较差,对城市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并致使一些重要历史信息被减损。是因为在以往保护更新工作中,对原租界区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速度,加大了工业遗产的保护难度。
三、汉口原租界区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反思
1.制定宏观保护策略
针对汉口原租界区的保护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则需反思合理的更新保护策略。首先要从宏观保护层面出发,基于点、线、片三个层次开展保护和更新。比如重点修缮工业遗产及历史建筑,针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针对性修缮工程,严格控制历史环境要素,以此改善街区环境。以胜利街237号为例,重点修缮建筑物的外廊、楼梯、壁炉等基础设施,并通过更新改造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对沿线进行景观修复,如整治沿河街区重点地段风貌和环境,有效提炼沿江景观轴,发挥胜利街沿线及其辐射地区的串联作用,形成租界区空间景观地带等。并且要采取整片保护措施,对建筑密集地段要从整体上开展保护和更新,如以凸显历史文化特征为核心,合理划定保护范围、注重保护历史风貌和空间环境、限制周围建筑高度等,实现工业遗产文化价值的继承和发扬。
2.延续传统街区空间环境风貌
由于原租界区的空间序列较为完整、街区层次丰富、领域感和归属感较强。因此为发挥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应当注重延续街区空间环境风貌特色。在保护单体建筑本身的同时,注重保护周边环境和整个街景的完整风貌。因此将保护与更新相结合,明确梳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在尊重历史、考证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修缮其破损部位,保护历史精粹,并更新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方面,形成与环境相协调的空间环境。比如对胜利街237号实施保护更新,将原有店铺全部迁出,设置围栏,重新修缮立面,尽可能延续原有建筑风貌,其变化如图1、图2所示。经过保护更新后,该建筑得到较好的恢复,充分展现其建筑价值,丰富城市形象。
图1 胜利街237号原有建筑风貌
图2 胜利街237号保护更新后风貌
3.将建筑形态过渡到城市环境
根据原租界区内的新建筑与原有历史建筑的风格不协调,导致城市原有风貌特色和传统街区环境内涵受到破坏。为实现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更新,应当对原有历史建筑进行重建,可借鉴原有建筑形式,拓展保护内涵以此与原建筑物形成协调的空间格局,从单纯保护转变为有机维护。比如在胜利街237号建筑物保护更新工作中,恢复原有五金构件、恢复窗花以及二楼外阳台等,尽可能复原建筑遗产的原有特征和特色。同时还需注重街区空间的尺度感,最大限度的避免现代化建筑对街区原有空间层次产生影响。可对已建高层建筑采用多层、分散布局方式,如建设裙房等建立空间层次感。促使新旧环境空间得以有效融合,塑造良好的整体环境特色。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汉口原租界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更新,应当充分结合当前现状以及问题,合理开展保护更新策略,如从宏观保护层面上注重点、线、片等结合措施的开展,基于实施重点修缮、沿线修景、整片保护等维护租界区的原有风貌特色。并将保护与更新有机结合,延续传统街区空间的环境特点,从新建建筑物的形态更新体现新旧空间的过渡和融合,构建完整的历史街区环境,促使原租界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