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学在租界的传播

2016-10-18郜卫博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竹枝词西学租界

摘 要:租界在中国的建立不但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同样对晚清社会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租界也是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中转站,在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竹枝词;租界;西学

作者简介:郜卫博(1984-),男,汉族,山东菏泽人,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化史。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2

租界的特殊地位不但在战时为百姓提供了避难所,同时也是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中转站。随着租界的建立,西方人开始大量定居租界。大量人员的到来,尤其传教士和一些西方学者的加入,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思想与学术。这些人成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中介,如在中国传播西学最重要的翻译出版机构墨海书馆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据点。如黄燮清在《洋泾竹枝词》中曾言:

榜题墨海起高楼,供养神仙李邺侯。多恐秘书人未见,文昌光焰借牵牛。

夷人印书,以铁机驾牛,转运如旋磨然。[1]

墨海书馆印书已用机器,用牛牵引,效率大为提高。而秘书当为西方算学之类的书籍,借助西方印书机器将其广为传布,期望对社会有所裨益。而孙次公在《洋泾浜杂诗》中对墨海书馆传播西学的现象进行了描绘,如:

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杀老牛浑未解,不耕禾陇种书田。[2]

邹振环认为“墨海书馆1843年建在上海城北大境一带,具体地址至今仍众说不一。1845年英租界开辟后,伦敦会在租界路的山东路(河南路以南)购地,作为教会基地,称为‘麦家圈。以后在圈中大兴土木,建造教堂、教会办公楼,和医院及书馆等建筑物。墨海书馆何时迁入麦家圈学术界看法不一,据《中国丛报》1849年第10期刊载的裨治文给该刊编辑的信,当时墨海书馆已迁至麦家圈并以增加一台畜力带动的印刷机,数小时内能印出数千章印刷品。”[3]王韬在《瀛壖杂志》中曾言:“西人设有印书局数处。墨海,其最著者。以铁制印书车床,长一丈数尺,广三尺许,旁置有齿重轮二,一旁一二人司理印事,用牛旋转,推送出入。”[4]墨海书馆是中国最早使用机器铅印的出版机构,印书效率极高,“车床以牛曳之,车轴旋转如飞。云一日可印数千番,诚巧而捷矣。”[5]墨海书馆有如此快速的印书设施,所印书籍数量也是相当繁夥,该馆除了印刷一些西方宗教及文化书籍外,另有一些是自然科学书籍,引起了当时不少人的兴趣,故称“百种奇编宇内传”。当时印书机器是由畜力牵引,故有“忙殺老牛浑未解,不耕禾陇种书田”的诗句流传。

墨海书馆的开办对晚清社会影响很大,不但引进了一批西方的自然科学书籍,同样对当时爱好西学的人士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如著名数学家徐寿和华蘅芳就深受其影响,“十九世纪中。道光后期,英国教士伟烈亚力(WylieAlexander)在上海开办墨海书馆。当时,数学名家李善兰在书馆任翻译工作。咸丰五年(1855年)墨海书馆翻译出版英国教士合信(Hobson Benjamin)所著《博物新编》一书,较早地向中国介绍近代科学知识。此书对徐寿有很大影响。徐寿同华蘅芳曾同去墨海书馆讨论科学问题,并自购静电学仪器,回家自己实验验证。徐寿还同华蘅芳通信讨论棱镜分光的科学原理,这时徐寿已经中年。他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精神,为他一生的科学事业打下了基础。”[6]

此外,尚有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文章,建议设立格致书院,向中国人传授西方科学知识,此议一出,受到中西开明人士的热烈拥护,遂由中西人士共同开办,格致书院于1876年6月22日正式落成开院,地处公共租界之内。开院以后,开始聘请通晓西方科技知识的中西人士轮流演讲,咏格致书院的竹枝词曾记载了这种情景。如:

功深格致最称难,延得西儒讲百端。忆自此间书院设,广开新学译书刊。[7]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格致之学,但逐渐发展成为知识分子内修的学问,而探究物理之学向不受学者普遍重视。但随着近代以来西方的入侵,西方的船坚利炮使当时开明的知识分子穷究其因,普遍认为其武器的精良是由于其重视格致之学的缘故,故中国只有学习西方之长技才能自强。如魏源曾于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后被洋务运动所采纳。由洋务运动所办的军工企业逐步转向培养西学人才,体现了晚清开明人士的进步。1871年,曾国藩与丁日昌曾联衔上奏朝廷言:“窃臣国藩上年在天津办理洋务,经前江苏巡抚丁日昌奉旨来津会办,屡与臣商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8]奏折被清政府所采纳,而后开启了古老帝国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先河。西学是学习其长技的主要途径之一,格致书院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格致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西学为主,如:

物探瀛寰尽异珍,理崇格致务求真。就中学更分光化,精义惟参妙入神。

格致书院有光化两学,亦西学中名。[9]

这首竹枝词描述了当时格致书院的宗旨和内容,主要培养学生探究物理,崇真务实,正所谓“物探瀛寰尽异珍,理崇格致务求真”。其课程内容有光化两学,是当时人对西学的整体认识,体现了晚清人士对西学有选择学习的趋势。

格致书院是以西学尤其是光化为主的学校,另有一些西方教会人士办的接受正规西学教育的教会学校,如上海的圣约翰书院。圣约翰书院最初由美国教士施约瑟于1879年将上海早年设立的培雅、度恩两所教会学校合并,更名为圣约翰书院。因其初期校址在万航渡附近,故人称“万航渡约翰书院”,有一首吟咏万航渡约翰书院的竹枝词写道:

学堂约翰最驰名,多出成材毕业生。咸慕西师精教育,领凭赴职可知程。[10]

《申报》曾刊登其招生告白,其教学内容为:“英文、中国文艺经书,以及西国名院所习各书,即天文书、地理书、地质书、万国纲鉴、万国公法、算学、格致学、化学、辩实学、心学、伦学、圣教明证学、音乐书。”[11]因其学科设置完善,借鉴西方知名学校的办学经验,故成为上海众多学堂中的翘楚。竹枝词作者也不禁感慨道“学堂约翰最驰名”。其培养的学生也大多数是成材毕业生,因此时人对这一学校的办学结果羡慕不已,故发出“咸慕西师精教育,领凭赴职可知程”的赞叹。在圣约翰书院的影响下,西方教会人士在中国创办了一系列教会书院,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培养了无数西学人才,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租界的存在不但是大量西方人的落脚点,同时也是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中转站。墨海书馆于鸦片战争后在上海开办,该馆印刷介绍西学的书籍对晚清社会影响很大。对于国人了解西学,并在中西比较之后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起了很好的启蒙作用,所以孙长卿曾有“百种奇编宇内传”的诗句来赞扬墨海书馆在传播西学方面的作用。而格致书院更是中西开明人士为了中国现实的需要所创办的培养西学人才的专门学校,对近代社会影响深远,“忆自此间书院设,广开新学译书刊”,自格致书院开办以后,社会上形成了普遍重视西学的风气,说明晚清社会开始重视西学以及西学人才在中国致富图强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西方正规教育模式培养人才的教会学校给晚清传统的私塾教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转型起了重要的示范效应。

注释:

[1]黄燮清:《洋泾竹枝词》,《倚晴楼诗集》(卷十二),清咸丰八年刻本,第16页。

[2]孙长卿:《洋泾浜杂诗》,转引自王韬:《瀛壖杂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9页。

[3]邹振环:《近百年间上海基督教文字出版及其影响》,《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4]王韬著:《瀛壖杂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8—119页。

[5]王韬著,陈尚凡,任光亮标点:《漫游随录·扶桑游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1页。

[6]杨根编:《徐寿和中国近代化学史》,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版,第16页。

[7]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见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第106页。

[8]曾国藩著,唐浩明编辑:《曾国藩全集》修订版(奏稿之十二),长沙: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402页。

[9]浙西惜红生:《沪上竹枝词》,见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第412页。

[10]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见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第103页。

[11]《申报》光绪五年(己卯)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历1880年2月3日。

猜你喜欢

竹枝词西学租界
书法《竹枝词》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竹枝词两首》其一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孤本《性原广嗣》与西学之影响
西学大家系列丛书
1845—1945上海租界百年
鲍罗廷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华洋共管新格局的开启(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选举初探
襄阳市中医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合办西学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