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睡眠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分析

2022-03-04莫露璐

今日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精神分裂症障碍

莫露璐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530002)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的增速,社会整体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来自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压力也随着增长,导致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及后期护理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心理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多与大脑结构细微的病理变化、遗传、生活环境等因素相关。该病患者典型症状为意志力减退、孤僻、情感障碍、感知觉障碍、睡眠障碍等。睡眠障碍作为该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一般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较浅、早睡、间断睡眠等情况,同时长期睡眠缺乏及长期服用安眠药治疗会加速精神分裂症的恶化,故对睡眠障碍的干预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重要意义[2]。随着对该疾病研究不断深入及临床护理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有研究[3]发现临床给予的常规护理或难以在该病理情况下取得良好效果,研究同时提出在原有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睡眠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睡眠障碍的情况。本次研究甄选出120 例样本对比上述两种护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筛选,甄选出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组(试验组、对照组),60 例/组。其中试验组平均年龄18-60(40.15± 7.11)岁,平均病程1-5(3.18± 1.02)年;对照组平均年龄18-60(40.19± 7.23)岁,平均病程1-5(3.19± 1.04)年。数据差异小(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2)经相关诊断确诊为精神分裂症;(3)精神分裂症导致的睡眠障碍,而非其他因素所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危症患者;(2)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3)言语及认知较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下进行:(1)按时发放助睡眠类药物,指导患者用药并保证患者规律用药。(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主要需求为患者提供合适的睡眠环境;(3)定期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若出现波动较大的情况立即给予药物干预或物理因子疗法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添加睡眠护理,大致如下:(1)护理小组的成立:组内成员由科室内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面对睡眠障碍患者通过内部会议讨论,为患者制定最科学的睡眠护理方案。(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匹斯堡睡眠指数问卷(PSQI)量表评估结果,为患者建立健全睡眠管理档案,根据档案为患者提供适量的药物干预及其他睡眠干预。(3)加强睡眠环境的改善:对病房内环境进行局部调整,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最安静、最科学的睡眠环境。(4)心理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见情绪波动较大,焦虑、抑郁情绪较重,护理人员定期使用抑郁症评定量表(SDS)、焦虑症评定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负性情绪较重患者通过科学的心理疏导进行干预,干预方法可有认知行为干预法、家庭干预法等。(5)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护理需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介入前后睡眠质量。从匹斯堡睡眠指数问卷(PSQI)中选取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四个维度进行评估[4]。运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ES)[5]对比护理介入前后两组精神状态。最高得分30 分,正常27-30;认知障碍低于27 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方式收集产妇护理满意度调查报告。总分10 分:非常满意(7-10 分),满意(3-6 分),不满意3 分以下[6]。(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通过量表对比两组心理状态。根据SAS(焦虑自评量表)满分不足50 分无抑郁50-60 分轻微,61-70 分中度,超出70 分严重。SDS(抑郁自评量表)低于53 分为正常,53-62 分轻度,63-72 分中度,高于72 分重度[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介入前两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介入后实验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介入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n=60,± s,分)

表1 两组护理介入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n=60,± s,分)

组别睡眠效率 入睡时间 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2.82± 0.34 2.57± 0.31 2.41± 0.28 2.19± 0.24 2.85± 0.36 2.05± 0.24 2.58± 0.29 2.22± 0.25试验组 2.81± 0.35 1.12± 0.12 2.42± 0.29 1.23± 0.18 2.84± 0.37 0.93± 0.14 2.57± 0.28 0.87± 0.12 t 0.159 33.788 0.192 24.787 0.150 31.224 0.192 37.709 P 0.874 0.001 0.848 0.001 0.881 0.001 0.848 0.001

2.2 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ES)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ES)评分对比(n=60,± s,分)

表2 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ES)评分对比(n=60,± 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21.12± 2.89 25.12± 2.54试验组 20.13± 2.87 27.36± 2.03 t 1.883 5.336 p 0.062 0.00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60,例)

2.4 两组护理介入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介入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介入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患者心理状态对比(n=60,± s,分)

表4 患者心理状态对比(n=60,± s,分)

组别SDS SAS护理介入前 护理介入后 护理介入前 护理介入后对照组 57.41± 5.88 50.56± 5.63 64.53± 6.82 54.22± 5.82实验组 57.62± 5.82 45.43± 5.51 64.12± 6.91 47.18± 4.87 t 0.197 5.044 0.327 7.186 P 0.844 0.001 0.744 0.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精神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同时该疾病也是一种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较大的疾病,多数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若不及时干预会使疾病不断恶化[8]。

有研究提出有效的睡眠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于睡眠可缓解机体疲劳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大脑相关组织等方面,故良好的睡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更加重要[9]。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导致的睡眠障碍常采取助眠药物干预、护理干预等,但助眠药物长期使用患者会逐渐出现药物依赖性及其他不良反应,因此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比临床常采取的常规护理干预及睡眠护理干预的两种护理模式,结果如下:护理介入前两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介入后实验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介入前两组MMES 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介入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95.00%、83.33%;护理介入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介入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造成两组各项数据差异的原因在于,睡眠护理是对常规临床对症护理的强化,具有针对性强、延续强等优点,其中护理小组的成立可集思广益,为患者提供最科学、最具经验的护理;其次睡眠档案的建立能规范将护理方案进行规范化,及时调整护理策略;睡眠环境的改造能使患者情绪得以放松,减少陌生环境带来的压力;最后心理干预及人文关怀能在预防睡眠障碍的同时,给予患者科学的心理干预。

综上所述,将睡眠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导致的睡眠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精神分裂症障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介绍一种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Francis-Yacoub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 INSTRUCTIONS TO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