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湾纪行

2022-03-04盛文强

散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鳝鱼沙洲野兔

盛文强

两个黑色人影,点缀在白沙洲上。两个人影只有豆粒大,边走边跳跃,眼前的海让他们感到愉悦,风中传来他们的喊声,似冲上岸的波浪一般,接连涌过来。他们所在的沙洲,是河流入海口的白沙堆积而成,经过河流与海潮的双重挤压,从海湾底部开始,一直冒出了海面,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又不断向外延展,指向了海湾内部,末端消失在激流之中。

沙洲镶嵌在海面上,几乎与海水齐平,风浪起时,海水盖过沙洲,随后又流走。沙洲每年都在增长,若干年后,它或许会穿过湾口,将这条海上通道延展到外洋,不知不觉中建起了一条海上走廊,那些不知疲倦的漫游者,冒险从沙洲上出走。沙洲的尽头是陆地的极限,它没有断裂,而是沉浸在水中,陷入混沌,沙砾流动聚散,像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黏稠流质。沙洲的两侧,也在波浪拍打之下变幻形状。整条沙洲看上去随时都会沉没。当世界匆匆草创之际,一切都未曾定型,便经历过这番震荡与沉淀。只需在沙洲上俯身凝视片刻,人便可置身于洪荒时代。

两人在沙洲尽头走动,试探着迈出脚步,正迎上了涨潮的浪头,吞没了脚踝,他们触电般缩身,最终被大水追赶着,疾奔而回。海湾的深处难以涉足。从地图上看,海湾位于不为人知的角落,平滑岸线上虫蚀般的一小块孔洞,向内凹陷着,近似于圆形,里面盛满了海水,湾口的狭窄通道与外洋相通。这片侵入陆地的海,送来了寒湿之气,还没看到海,脸上已经微觉冰凉。

合抱着海湾的两处岬角隔海相望,只留下狭长的门户,两处岬角曾是人人谈之色变的死亡之角。岬角两侧石壁陡峭,几乎与海面垂直,石壁泛黄,裸露着瘦硬的肌肉,大风天会有石块滚落。岬角附近有暗礁,是埋藏在海面以下的钉子,遇到大风时,水手靠双臂摇橹和大风角力,血肉之躯怎抵得住大自然的莽力,不多时便脱力,败下阵来,小船失去控制,随风漂荡,撞上暗礁和石壁,木船撞成碎片,水手葬身海底。第二天风平浪静,海滩上就布满了船板的碎片,断裂处撕碎船板的巨力触目惊心。就连手指粗的四棱铁钉,也被掰成了直角。摔碎的船,分散在海湾里,满地狼藉无人收拾。

有人说,渔船频频遇难,是因为海湾出口有一只大蟹在作怪。那怪物把守湾口,也不知存活了多少年,长成了庞然大物。大蟹轻易不露面,直到风浪大作之时,大蟹受到惊扰,变得异常暴躁,它从沉睡中醒来,举起双钳,将过往的船只拦腰切断。也有幸存者声称,大船摇摇欲坠之际,水面上出现了两根立柱,上与乌云相接,下则深植水中,那便是大蟹的柱状双眼。

大蟹的故事在海湾流传了上百年,我想亲眼看那海上的蟹眼,却总不能如愿。立在海湾外的双柱,时常出现在梦境中。通常是在夜晚,云开月出,海面上立起了两条黑柱,黑不透光,只在海面上投下两条黑影,黑影一直延伸到岸上,落在山丘,便随着地势隆起。林中歇宿的鸟受到黑影的惊吓,腾身在空中盘旋,久不落下。我从梦中惊醒,早已汗水涔涔。

这样的场景,如今也少有人梦到了。乘坐柴油机船的渔民,在马达的震动中浑身抖颤,橹桨的时代远去了,他不用再消耗体力。此刻,船头正是逆风,他只须抱着肩膀站在船头,小船便迎着风,径直驶出了湾口,不见了踪影。

从外洋引入的这片海,人们把它看作内湖,而它却比内湖暴躁易怒,偶尔露出狰狞的面目,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海湾边的渔家习惯了湾内的气候,和外洋的风浪比起来,这里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隅,小到可以忽略。离开海湾,到外洋去,才是凶险之地,有许多人从这里出发去了外洋,就再也没有回来。

海湾的泥沙中有鳝鱼出没。鳝鱼的身子滑腻,抓在手中就会滑出,难以捉拿。捕鳝鱼的人手里拿着长竿,竿头捆缚着弯曲的大铁钩,在水中撩动,铁钩的尖锋刺穿鳝鱼的身子,又将鳝鱼锁闭在铁钩的圆弧内,任凭它摇摆头尾,也无法逃脱。浅滩里的杀戮还在继续,渔人追逐鳝鱼,一路撩动长竿,沿着海岸向远处走去。几个小脑瓜从水里冒出来——渔家的少年还未到远航的年纪,就在水里先行试炼。他们身子轻盈,莫名的欢乐将他们包裹,如同刚出壳的鸭雏漂浮在木盆中,毛色鲜亮,眼波流动,侧着头打量眼前的世界。他们先在河里游水,再随着河流进入海湾的浅水。

河流来自内陆的山丘,远远望去是极细的一线,在穿过一座石桥之后,河道骤然拓宽为扇面,日夜将淡水注入海湾。天近正午时,河流闪闪发光,几乎看不到河水流动,不断逝去的河水,腾出的空缺立刻被后来者填补,水面上的光没有随之移动,仍旧停在原处,这些光虽然懒惰,源头却远在天空。

暴雨来得突然。积雨云挤撞堆叠,在空中拼接为黑幕,紫色的闪电在云层中向下扎根,裂出的根系布满半边天空,稍作停留便熄灭了,稍后便响起滚滚雷声。雷声阻塞在海湾周围的山丘内,与回声混在一处,久久不能平息。雨线从空中倒挂下来,云层中水量不均,一侧稍重,雨水先行崩落,旁边的也受到牵连,紧随其后。最先触底的那些雨线与海面交接,激起了白雾,紧随其后的雨水才刚到半空,显然是泼洒不均。积雨云在风中挪动,带着雨水来回移动,不多时就上岸了,雨水落地,制造出更大的喧哗。

我路过渔村时正逢雷电漫天,空中已经有雨的碎屑落下,赶忙到渔家的门楼下避雨。夏日的暴雨来得快,收得也快,暂避一时就能过去。渔村背后靠山,面向海湾,雨水向着方盒似的院落中投射,其中夹杂冰雹,球状的晶体在房顶跳跃。许多人披着黑油布,拄着铁锹,冒雨走出家门。他们到房后掘沟,防止山上的大水冲击后墙。

白昼如同黑夜。有人打开手电筒,光柱里雨线明亮。人们倾巢而出,忙碌在蚁穴周围。在檐滴连成的瀑布之外,大水从山上滚滚坠落,山石壁上敷了一层白水,坠地后一路下行,冲进了屋后新开的沟槽,黑土里嵌进了白亮的激流。雨停时,流水玻璃碎裂般的清脆。

黑云散去,天空又现出明亮,太阳出来后,湿漉漉的地面上蒸腾着热气,仿佛降下的是沸水。由一条小径重回海边,突如其来的蓝,波浪的尖顶向天空突刺,海水的明亮与浪尖的跳跃有关,它们永远不知疲倦。

前方出现巨石,是海岸的一部分,却高出地面,巨石中间有狭长的裂缝,將巨石分为两半。我攀上巨石,往下看那条缝隙,宽处有一跨步之遥,细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涨潮时的海水抵达裂隙之下,送来了贝壳。贝壳已经风化,拿在手中一碰即碎,化作灰白的粉末,手指在贝壳上稍一用力就戳出了圆孔。透过贝壳看海湾,整湾的海水都装在圆孔之内了。从眼前挪开,贝壳仍抓在手掌心。那一刻,海湾如此之轻。

石壁旁还有生火的痕迹,有渔夫在这里搭建野灶,烹煮鱼虾。未能燃尽的松枝还在,岩壁上留下了黑色的火苗形状——身形瘦长,三个倾斜的尖顶向后倒伏,记下了当时的风向。在风的鼓动下,锅里的水早就按捺不住,渔夫把网中的小虾扔进锅,暂时压住了沸腾的浪头。虾见了热水,浑身红透,还在弹跳的活虾,身子蜷起。就在这时,又有一把盐粒从空降下,来自海水中的粗盐,能防止海物腐败变质。待到热水重新滚起,渔夫端起锅,来到朝阳的石壁斜坡,整锅倾倒上去,侧身跳开,躲避迸溅的热汤。热气腾腾的白烟之后,沸水流走,虾留在石上,经过曝晒,就成为可以长期保存的海米。唯有这样做出的海米,入口才会有凛冽的鲜味,它们一直就在风口浪尖,又经过野火和粗盐的烹煮,晾晒在野外,当然还沾染了渔夫的暴躁脾气。

渔夫早就把海米收回,石上隐约可见痕迹,脱落的虾须还留在石上,还有一截断裂的虾尾,两瓣尾鳍中藏着针尖,晒虾的人早已不见踪影。

面对海湾,背后是松林和野地,木石草泥充塞道路,少有人到这里来。海湾腹地的荒野之气,在鼻腔中冲撞——雨水浸湿的地上有土腥,草木茎叶在暴雨中折断,散发出青涩之气,海风又送来苦涩的咸。海湾附近的内在肌理,在雨后格外清晰,土地、海、植物,各自呈现出本来面貌,向天空打开。

野兔出现在石缝,在那看不见的深处,是幽深的密室,或许是野兔的巢穴。云游到此地的野兔,在石缝里发现了秘密通道,它的身子自由出入,在石室内过着隐居生活。不知它夜间的睡眠会不会被潮水惊扰,又或许它早已习惯,在潮声中酣然入眠。睡梦中双耳垂在后背,不时抖动,在昏睡中,它听到了外面的风声。

那是一只灰兔,它连蹦带跳,走出石缝的走廊,来到海滩上,它的毛色和地上的土色相近,海风吹动它的茸毛,我才发觉它的存在。它两条后腿踏在地上不动,上半身立起,也不怕人。那时的它拥有整个海湾,我开始羡慕它的生活。

前几天我还在海滩上见过它,它在沙上奔跑,不时停下望向海,它的长耳向外翻转,似乎在听着波浪撞击,它小小的心脏也随之搏动。在它面前,草木已经又深又密,它走进草丛,身子淹没在绿色中,只有耳朵在草尖上移動。在进入密林之前,灰兔开始奔跑,两条强壮的后腿蹬踏,在前爪扑落地面的瞬间,兔臀高举,短尾上的白茸毛在空中有过片刻的停留。

野兔如同隐士,留给它的空间越来越少了。巨石的根部往下延伸到海中,潮水满溢,淹没了牡蛎丛。牡蛎的青壳片片相连,俨然巨石的鳞甲。与野兔的活泼好动相比,牡蛎则是近乎迟钝,沾染了巨石的习气,壳内的白肉形似胚胎,终生困守家宅,不肯踏出门庭半步。幸而野兔不吃牡蛎,牡蛎与野兔为邻,性格截然相反的邻居,倒也相安无事。

方才的一阵暴雨,将巨石上的灰尘冲刷干净,斜坡已被太阳晒干,雨水化作蒸汽升腾,透过蒸汽,远处的天空扭曲荡漾。躺在斜坡上,海水尽在眼中,听着身下的涛声,波峰撞击之后又四下散开。它们不会真正破碎,还会重新聚拢。

薄暮时分,世界突然安静下来,海平面上的火球如同悬空的巨大橙子,无尽的褶皱和凹陷,在那一瞬间无处遮掩,尽数暴露在暮晚的天空之下,海湾里盈满了炽烈燃烧的红光,火球周围释放出黑烟。此刻,海湾内空无一人,只有波浪撞击礁石的声音仍在耳边,使人恍若置身众神的国度。

猜你喜欢

鳝鱼沙洲野兔
野兔“教练”
野兔为什么不会长太大
听爸爸讲述钓鳝鱼的故事
小野兔的大耳朵
无题(5)
闽南秘境:鱼骨沙洲
心海浪花
野生鳝鱼观察日记
海之歌
鳝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