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群下的单元教学评价初探

2022-03-04梅立新俞仁凤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分高中语文教材

梅立新 俞仁凤

摘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以来,单元教学有了全新的内涵和意义。本文以高中语文为例,探讨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单元教学评价。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单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原则和五个评价项目,以期引领单元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任务群单元教学教学评价

一、任务群与教学单元

新课程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就是要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追求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教学中具体落实“学习任务群”的是教学单元,下面以高中语文为例,探讨一下教学单元与任务群的关联。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课程内容由18个任务群构成,任务群分解到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中。在教材中,单元教学直接关联任务群。以必修教材为例,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每个任务群,都是相对独立的

依据课程标准,必修教材涉及7个任务群,根据7个任务群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又给每个任务群赋予了相应的学分与课时。它们分别是:(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学分,18课时;(2)当代文化参与,0.5学分,9课时;(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0.5学分,9课时;(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18学时;(5)文学阅读与写作,2.5学分,45课时;(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5学分,27课时;(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学分,18课时。

(二)相对独立的任务群,是由教学单元支撑的

0.5学分,对应了一个单元,9课时。可以将7个任务群分解成16个教学单元,如下:(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2个单元;(2)当代文化参与,1个单元;(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1个单元;(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2个单元;(5)文学阅读与写作,5个单元;(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单元;(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2个单元。

(三)每个教学单元还有独立的人文主题

必修教材分上下两册,每册8个单元。在任务群之外,每个单元还有各自独立的人文主题。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第二单元,劳动光荣;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五单元,乡土的中国;第六单元,学习之道;第七单元,自然情怀;第八单元,语言家园。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第三单元,探索与发现;第四单元,媒介素养;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第七单元,不朽的红楼;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

综上所述,教学单元是组成教材、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紧密关联学习任务群。

二、新教材中的教学单元

从统编教材来看,单元教学成了重中之重,各学科的教学单元亮点多多。高中语文新教材也是如此,它也别具特色与匠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彻底改变了以文体组合单元的模式

统编版教材之前的人教版教材,都是以文体来划分单元的,如说明文单元、小说单元、记叙文单元、议论文单元等。统编版教材将“任务群”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单元中,重在发展核心素养;而又以人文主题统领单元教学,旨在落实立德树人。

(二)将“学习活动”独立出来,组成学习“单元”

在必修教材中共设计了三个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上册第四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上册第八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下册第四单元)。

(三)在单元中,“课”的概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首先,它保留了一个阅读文本即是一课的传统做法,如《沁园春·长沙》就是一课。像这样的课,一共保留了13课。

必修上册,共5课: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拿来主义/鲁迅;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必修下册,共8课:烛之武退秦师/《左传》;鸿门宴/司马迁;《窦娥冤》/关汉卿;《雷雨》/曹禺;哈姆莱特/莎士比亚;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说“木叶”/林庚;祝福/鲁迅。

其次,它丰富了课的内容,由一个文本扩展到两个乃至三个、四个文本,组成了“群文”,由“群文”构成了一课。如必修上册第2课是由四个文本组成的,分别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烛》(闻一多)、《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致云雀》(雪莱);又如必修下册第1课是由三个文本组成的,分别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座》(《论语》)、《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庖丁解牛》(《庄子》)。这样的“群文”集合成一课,还有很多。

(四)教学单元的内部结构更为合理

整个教学“单元”由单元说明、单元课文、学习提示、学习任务、单元知识构成,这样的单元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学科素养的提升。

总之,新课程中的教学单元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与以前的“单元”不是一回事。因为这样,单元教学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任务群下的单元教学评价

单元教学如火如荼地展开,单元教学评价并没有跟进,教学评价还停留在新课标之前的“课”的评价上。因此,探讨“单元教学评价”就显得意义重大而急迫了。

任务群下的单元教学评价初探2022年1月下第3期(总第103期)在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区域教育优质发展推进策略实证研究”的引领下,我市高中语文学科组织开设了必修上册单元教学研究课,通过对典型课例分析、研究,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初步提出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原则,以及基于整体性原则的单元教学评价的项目及内容。

整体性原则是指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包括教學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活动方案、课前预习、课后练习、课时计划等。评价时,要有整体意识,要关照整个单元。比如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课时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要前后勾连,构成一个整体。以单元为整体,设计“单元检测”,进行教学反思。

在课例研讨中,课题组认识到单元教学评价必须切合单元教学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反复推敲后,课题组初步确定了5个评价项目:整体设计,目标和内容,课时与课时计划,任务、情境与活动以及练习与检测,同时细化了5个评价项目的具体评价内容(指标)。

整体设计:(1)突出课程思政,突出人文主题。(2)整体规划,科学规划,指向学科核心素养。(3)注重内在联系,体现全局观。

目标与内容:(1)以“课程标准”、统编教材为依据,指向核心素养,体现育人价值。(2)明确本单元在相应的任务群中的地位与价值。(3)明确本单元教学的学科知识、学习路径与方法。(4)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层次分明。

课时与课时计划:(1)能根据学情和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分配单元课时(高中语文每个单元的课时数为9,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2)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都是单元教学的一分子,既独立又相互勾连,互相支撑。(3)按课时设计“课时教学计划”。(4)所有课时目标共同支撑单元教学目标。

任务、情境与活动:(1)依据单元教学说明、课后教学提示、单元学习任务,整合、提炼出“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2)合理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开发生活情景。(3)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发展素养。(4)任务、情境与活动,要整体设计,共同支撑单元教学。

练习与检测:(1)课前、课后的练习要适量。(2)要有利于学生预习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发展素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3)有利于教学诊断。

四、反思

我们提出的单元教学评价的原则、项目及内容,主要依据是2020年修订后的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这些评价的原则、项目及内容,都是针对“(大)单元”的,很少涉及细节评价,也注意回避“优质课”的评价项目,避免了不必要的雷同。同时,评价的原则、项目及内容,有借鉴、吸纳,但更多的是创造。

单元教学评价是当前高中教学教研的难点和热点,也是广大教师迫切需要的教学工具。我们对单元教学评价研究还比较肤浅,单元教学评价的项目内容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丁蔚

猜你喜欢

学分高中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