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2022-03-04季鸿儒邢朝阳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诚信价值观思政

季鸿儒 邢朝阳

摘要: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使广大青少年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思政课要用立足核心素养、挖掘教材资源、运用议题教学、借助互联网资源等方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课程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渗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并存,处于人生成长“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功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立足核心素养,渗透卓有成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修订课标)指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因此每一节课的有效教学都要有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教材和相关教参的具体要求,也是各方了解中学生思想现状后共同制定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不能成为乏味的理论说教,设定教学目标要依托实际、有的放矢,而且尽量保持持续性。

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时,笔者设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上学难、看病贵、房价高等民生问题突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亟待解决等。为了让学生正视问题又要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上课时笔者依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展示国家近年来在农村和城市采取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措施并已初见成效,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从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明确青少年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水到渠成。

二、挖掘教材资源,渗透有形无痕

教材资源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的转化。教材中“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和大量的图片及名人名言等,或直接或间接指向爱国、诚信、友善等重要核心价值观要素。因此,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教材资源,引用生活中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具体事例,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们感同身受,达到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讲授《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时,笔者充分利用了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关于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首先引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材料。历史事实证明,屈原身上彰显了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再让学生说出“精忠报国”“甘之如饴”“苏武牧羊”这些成语典故的寓意。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博大精深,内涵丰厚,赓续其中的思想精神,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政治担当,抑或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都指引着学生在真实的时空中、历史的场域中,正确处理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三、运用议题教学,渗透有声有色

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精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入议题,引导学生讨论,转变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教师运用议题式教学方法,会让思政课引人入胜,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时,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诚信观念深入学生心中,帮助学生感悟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个人行为习惯,笔者以“为什么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必须讲诚信”为议题,探究诚信对建立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探究明确了诚信是市场主体的基本准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无论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要讲诚信。建设诚信的和谐社会,要使全社会成员自觉接受诚信的共同价值观,做到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思政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2022年1月下第3期(总第103期)四、借助互联网资源,渗透与时俱进

新修订课标指出,要充分挖掘互联网中时政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备课过程中,笔者通过互联网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联、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时政新闻与评论,以时政热点为基点,进行问题探究和问题溯源,提炼问题本真,有侧重地将与之关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形融入。

以《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一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为例,笔者就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自拟“怎样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议题。选用同学们关注的时事热点,以“最美逆行者”为切入点,讲述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白衣战士逆行而上,置生死于度外,星夜驰行,战斗在一线,挽救垂危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时代偶像,在潜移默化的理解、感悟与感动中向青少年传播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鞭策和鼓舞中学生战胜困难,努力学习,积极奉献,热心助人,勇于弘扬正能量。同时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视频,视频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还是“小人物”,都在各自岗位和领域中,全方位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向十大感动人物学习,以典范为榜样,争做感动他人的人。学生们追寻着道德楷模催人泪下的足迹,感受着他们执着、闪亮的人性光芒。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心灵的净化,更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正能量。思政课教学就是要紧扣时政热点,关注课堂内外,关联教学与社会,增强教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着眼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需求,要着眼于思政课教育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衔接点,着眼于对青少年品格形成的发展性评价与过程性評价,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杨宝琳.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华夏教师,2020(2).

\[3\]乔孝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J\].学园,2017(18).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诚信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