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的“求真”之举
2022-03-04潘卫泉
潘卫泉
摘要:议题式教学是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主要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施这一教学方式过程中,需要坚守教学的“求真”之道。本文以新课标提供的四则教学案例为例,从统领教学的议题求“真切可议”、创设的教学情境求“真实可信”、设计的探究与实践活动求“真正发生”、积极的价值引领求“真诚认同”等四个方面,阐述议题式教学的“求真”之举。
关键词:新课标议题式教学教学案例“求真”之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课程性质定义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提出“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的建议,倡导实施议题式教学方式。“求真”是教学之道。在议题式教学中坚守“求真”之道,对于有效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真正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新课标“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供的四则教学案例,试从议题设置、情境创设、活动设计、价值引领等四个方面阐述议题式教学的“求真”之举。
一、统领教学的议题求“真切可议”
教学围绕中心展开。在议题式教学中,议题是中心,统领整个教学活动,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价值引领下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都要紧紧围绕议题这个中心进行。新课标提供的四则教学案例,分别设置了如下议题:
〖XB,HT5”SS,J*2;Y1<续表>〗案例1如何理解校训的价值追求?
●校训确立的根据是什么?●校训对学校教书育人产生了哪些影响?案例2“互联网+”时代的理性选择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利弊?●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利弊?
●高中学生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案例3“疏堵”措施的评析和建议
●选择自己赞同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谈谈自己对该听证会的认识。案例4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状况
●了解企业如何运用成本和收益分析作出合理的生产经營决策。
●感悟诚信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辨析互利共赢与公平竞争的关系。综合以上四个议题可以发现,教学案例所设置的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议题,包括确定的主题(话题)以及相应设计的具体问题“真切可议”。“真切”,即议题确定的主题(话题)是真正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发展实际的真实主题(话题)、设计的具体问题是有实际意义且指向实际问题解决的真实问题,是“真主题(话题)、真问题”;“可议”,即议题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引领性,有思维深度和探究价值,真正渗透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因此,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精心设置诸如需“商议”、有“争议”、待“评议”、可“建议”等类型的议题,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强化积极价值引领。无“议”的必要、“议”的价值,无需深入思考、“照本宣科”即可回答的单一性、浅表性、纯知识性的议题应杜绝设置。
二、创设的教学情境求“真实可信”
教学活动离不开情境。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样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为载体。新课标提供的教学案例所创设的提示学生思考问题、支持并服务于素养培育的四则情境,分别是“校训的内涵与价值追求”“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某市召开缓解交通拥堵听证会”“走进本地新兴知名企业、百年老字号”。
上述四则教学情境,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真实可靠、具体可信。教学的信度,直接关系教学的效度。因此,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真实可信”,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并解决真实问题。具体而言,一方面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生活的世界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精选来自现实生活中真实、具体的情境素材;另一方面应精当设置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开放性、引领性的源自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甚至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只有在真实、可信的教学情境中,在面临一个个与自身、与社会息息相关的真实问题时,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和兴趣,继而转化为主动探究的内驱力;才会在解决真实问题尤其是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真正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三、设计的探究与实践活动求“真正发生”
探究与实践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活动中体验、历练、反思、辨析、领悟、内化,是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必然要求。新课标提供的教学案例,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将学科内容的教学与探究、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XB,HT5”SS,J*2;Y1<续表>〗案例1组织学生搜集校训素材,并比较不同学校的校训;建议开展“家风、班风、乡规民约、职业精神、地方精神、重大活动口号等”一系列活动。案例2组织学生围绕“互联网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这一颇有争议、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话题,开展辨析式探究活动。案例3组织学生围绕“某市听证会提出的‘限行’‘扩容’措施”进行评析、提出建议,开展任务型探究活动。案例4组织学生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议题式教学的“求真”之举2022年1月下第3期(总第103期)无论是“校训素材的搜集整理、精神口号的提炼活动”,还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状况的调查活动”,以及“互联网的影响利弊并存的辨析活动”“‘疏堵’措施的评析与建议活动”都现实可行,能够做到“真正发生”。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围绕议题设计、开展的探究与实践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简单草率地应付,“为活动而活动”。无论是课堂内的议题探究活动,还是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真正开展。具体来说,教师在学校课堂内,可以采用案例讨论、自主辨析、任务驱动等方式,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确定相应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社会大课堂,则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挖掘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开展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题访谈,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真正发生”的课内外探究与实践活动中,才能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参与能力、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四、积极的价值引领求“真诚认同”
价值引领是教学的根本追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坚持立德树人,引领、帮助学生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发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提供的四则教学案例,无不凸显积极的价值引领。案例1旨在组织学生通过探源本校校训,领悟校训价值、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密切相关,最终引领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2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利弊并存”的辨析活动,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案例3旨在组织学生感受“听证会”、参与“疏堵措施”的评析与建议活动,在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同时,培育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的素养;案例4旨在组织学生通过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状况的社会调查,在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等素养。
在议题式教学中,强化积极的价值引领,务求学生“真诚认同”,即要让学生真诚地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理解和接受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政治认同教育、法治教育、公共精神养成教育等在内的课程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说教灌输方式,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设置“真切可议”的议题,创设“真实可信”的情境,组织学生在“真正发生”的课内外探究与实践活动的历练、反思与体悟中增强理解、内化认同;要求教师积极创设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路径,让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国芳.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转型(上)\[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4):37.
\[3\]朱开群.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4):2932.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