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英语学科中培育中华文化自信的途径探索

2022-03-04宁俐宫能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培育高中英语

宁俐 宫能玲

摘要: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对中华文化自信培育内容重视度不够。教师应当了解中华文化自信的内涵,探索中华文化自信培育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应该在教师层面提升认识,在教材层面深挖育人价值,在校本课程层面构建第二课堂。同时,要研究开发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多管齐下,树立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使其成为自信的中西方文化交流者。

关键词:高中英语中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

近些年来,习总书记在谈到中华文化时指出,思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弘扬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精神。英语学科作为跨越多个学段的重要语言课程,肩负着跨文化交流的职责和使命。

一、在高中英语学科中培育中华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应以德育为魂。”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从根本上来说,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国际视野、跨文化对话技能、批判性思维、学习技能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及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英语课程的根本任务。

中华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既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含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即为文化自信。高中学段是我国国民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深挖学科育人价值,有机渗透文化意识尤其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培育,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二、目前在高中英语学科中培育中华文化自信的困境

(一)师生双方对英语学科育人价值认识不够

英语是贯穿我国中小学阶段的主要外语语种,在教学中教师普遍具备了语言文化渗透的意识,却容易忽略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培育。一方面,一些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认识不够,片面认为文化意识就是指西方社会的文化习俗,中华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语文、政治或历史学科老师的事。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家庭对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相对欠缺、知识面相对较窄,对中华文化了解不全面,甚至当涉及文化比较内容时缺乏清醒的认识,产生认知上的偏差。

(二)教师对中华文化教学内容处理碎片化、随意化

部分教师自身对于中华文化的表达知识储备不够,他们能用英语描述国外文化,却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华文化。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文化比较内容时或语焉不详、模棱两可或一带而过,浪费了文化意识培育的良机。总的来说,教学中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使得中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导向作用无法发挥,培育学生的中华文化自信无从谈起。

(三)缺乏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基于语言知识的考查是英语教学评价的着眼点。然而,从根本上来说,外语学习的本质在于能够用外语交流并最终以传播母语文化为目的。英语教学并非要培养出一代代高分低能的学生,建立起科学系统并且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才能够保证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在高中英语学科中培育中华文化自信的途径

(一)提高英语教师的意识和素养

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应当首先提高自身意识,提升对于中华文化意识培育的重视度和相关知识储备。要明确英语课程在高中整体教学中的地位,深入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讲话,认真研讨课程标准,研究相关理论和知识,深刻领悟中华文化的关键内涵,为解读中华文化找准视角,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找准切入点。在文化比较和跨文化交流问题上,要秉承尊重、批判的态度;在中华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要找准自身定位,不能置身事外,更不能立场混乱。

(二)系统构建中华文化自信培育体系

1.充分利用课堂和教材

课堂和教材是树立学生对中华文化自信心的主要阵地。在组织好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应当深挖教材的育人价值,有计划、有策略地将二者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导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并反过来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广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恰如其分地找准教材中的切入点,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中华文化自信的培育融入日常教学。如北大师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中选用的课文文本是国外某中学篮球队反败为胜的故事,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英美等国家一些主流体育运动,另一方面应当引导学生感悟中外体育精神,并适时补充对中国各体育运动队永不言弃精神的英文介绍,辅以阅读理解题、作文等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在单元测试时可以侧重选用相关主题文本促成教考一致。

2.探索第二课堂模式

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培育,需要长期大量的文化体验和沉浸。高中学段可以结合各方面力量,如团委、英语之角社团甚至是校外资源,为广大学生创造机会学以致用。例如,组织中西方文化知识PK赛,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比赛,英文版中文诗歌朗诵比赛等。学生既可以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理解中外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又可以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提高用英语介绍本国文化的能力,并树立对中华文化和自身学习能力的双重信心。

在高中英语学科中培育中华文化自信的途径探索2022年1月下第3期(总第103期)尤其值得提倡的是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乡土英文文化校本课程,以学生从小耳熟能详的家乡故事、家乡发展、家乡名人等为方向,一方面可以组织全区域英语教研力量分工协作,编写出具有示范性、系列性并且可推广的英文读本,甚至是可实际使用的景区介绍、城市广告名片等;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们参与进来,师生共同开发,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培養他们的民族归属感和思维品质,真正内化以往停留在书本上的抽象的文字知识。与此同时,第二课堂模式可以跳出思维框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走向立体化。例如,利用学校公众号开发英语微课堂;连线异地甚至是异国的学生网友开展真正的文化交流活动;改编并拍摄家乡故事英文小视频;等等。

(三)研究开发中华文化自信培育的有效评价方案。

这是高中英语学科中华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难关。有效的评价方案需要长期探索,但目前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转变教师思路。在师生共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转变以分数评价学生能力的固化思想。二是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文化自信的培育无法一蹴而就,它的教学效果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如学生日常课堂表现,在此期间有无增强“四个自信”、有无在做人做事方面提高辨识能力并传播积极影响等。教师可以尝试建立学生评价档案袋,采用长期观察记录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三是构建立体化评价模式。一方面改变单一的分数论,除评价学业质量之外,再结合心理学研究、课程思政研究等建立起多层评价机制;另一方面改变单向的教师评价学生的评价模式,形成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多元评价方案。总之,广大教师要不断摸索,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管理办法,促进中华文化自信在学生心中生根并蓬勃生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18.

\[2\]张运桥,韩玉强.英语学科思政教育的内涵、困境和路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2020(9):36.

\[3\]谢平,叶文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回归与融合\[J\].中学外语教与学,2020(6):3437.

\[4\]熊亦波.例谈如何在英语课中上好中国文化课\[J\].基础外语教育,2019(4):8992.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培育高中英语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