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先学后教”课堂探究

2022-03-04陈国金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先学后教初中道德与法治

摘 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认识到传统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开始着手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先学后教”就是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了教与学的融合,实现了教学相长。文章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的内容为例,探讨了“先学后教”這一教学方式的具体运用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先学后教”;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3-0082-03

引  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与学被割裂开来,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有效调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紧迫,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以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先学后教”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结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的内容进行“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探究。

一、构建“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必要性的探究

(一)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先教后学,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在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学生的学要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教。如此,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抑制。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而“先学后教”不仅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变革,还是对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改变了教师绝对权威的地位,塑造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师生的交互关系,也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有利于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能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先学后教”模式一般分为预习、合作探究、巩固检测三个环节。在预习环节,教师预先设置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内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围绕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或者教材内容进行合作探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三)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收集信息

教师应该在明确“先学”目标的基础上,从更深程度对“先学”进行理解与实践,思考“先学”的要点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而不是也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标地学。学生的先学是为了教师更好地教,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是教与学的融合,即学生在教中学,教师在学中教。学生带着教师预设的问题先学,然后与同学、教师围绕问题进行相互交流与探究,从而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合作的能力,真正得到发展。

二、“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先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新的教学方式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碍,“先学后教”在先学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难点。首先,预习环节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先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先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备课,确定重难点知识。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预习环节的不重视,对重点的布置不够精准,学生在先学环节很难进行重难点的学习。其次,受学生水平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样,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分教学重难点及安排教学进程,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先学功能的发挥。最后,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学生已经在日积月累的学习活动中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很难主动学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部分学生认为放学后是玩耍的时间,先学的教学方式占用了自己的课余时间,所以会对先学产生抵触情绪,自然不会调动先学的主动性。

(二)后教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先学后教”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后教环节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学生的学习起点难以把握。经过先学这一阶段后,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很难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进行教学。如果教师和以往一样从开头进行教学,就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无区别,不能充分发挥出“先学后教”的功能。其次,教学目的难以实现。在运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实现“三清”的目标,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先学后教”的认知不足,难以实现“三清”的教育目标,学生也无法做到今日事今日毕,造成“先学后教”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

三、“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一)“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要注重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先学后教”就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在学生有目的预习的情况下通过师生探究互动来实现教学相长。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的有效预习是“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得以构建的前提和关键步骤。因此,布置什么样的预习任务,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就成为“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教学“青春有格”这一框时,笔者先设置问题:(1)什么是“行己有耻”?(2)我们应怎样做到“行己有耻”?(3)谈谈你对“止于至善”的理解。(4)青春期的我们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学生带着问题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预习。在预习阶段,由于学生还不具备对学科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预习布置的任务和设置的问题应考虑学生的理解度和可接受度,应更多关注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因为本课时的内容有一定难度,笔者先让学生查找资料加强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预习的效果和预习任务的设置息息相关,教师不断优化预习任务,能让学生预习之后对课堂有更多的期待,必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活用教材,推进“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构建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因此,教材中设置了多种活动,如“运用你的经验”“阅读与感悟”“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相关链接”及“拓展空间”。这些活动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教学“青春有格”这一框时,笔者运用了“运用你的经验”活动中的田字格,让学生思考问题:(1)这个田字格对我们的书写有什么作用?(2)由这个格再结合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在小组代表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探讨得出:青春的我们充满活力,拥有无限的遐想,但不代表我们能为所欲为,我们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些界限不能逾越,由此导入“青春有格”的课题。

从教和学两个维度看,活动是带着学习任务的,没有学习任务的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动,这样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要配合活动材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推动学生持续学习教材内容。在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学生只有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并做出判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朱明光老师指出:“唯有尊重学生自主辨识选择的权利,帮助他们经历以建设性批判思维为特征的辨析过程,才能使其真正认同基本观点,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2]第二,在讲到“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时,笔者运用教材第28页活动探究与分享材料,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活动中的两个问题:(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要遵守?(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学生受自身生活经验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这时,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针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他们最后总结出:做到“行己有耻”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活动的设计是为教材内容服务的,因此,教师运用教材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有些活动的设计是为了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活动的运用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构建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多年的教学改革也一直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部分教师对此产生了误解,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探究过程中,有些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学,甚至放任学生的学,自己成为“旁观者”,沦为“看客”,忽视了自己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据此来设置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青春有格”这一框时,笔者安排了预习导學、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这几个环节,运用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再结合课堂活动来开展具体的教学。在预习导学环节,笔者安排了几个预习问题来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堂上,先通过学生独学、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讨论笔者提出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展示、再讨论和教师小结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还包括价值和做人。在讲到榜样的作用时,笔者引用《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孝心少年》等栏目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好的榜样的作用”,同时引发学生的共鸣,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结  语

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教师“授业解惑”。首先,“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建立,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程序,如预习问题的设置,围绕问题的探究讨论,课堂总结和课堂演练,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些教学程序的组织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教学任务的落实。其次,对学生讨论问题的点拨和引导也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最后,教学总结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一个好的教学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付有能.教科书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的活动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01):9-12.

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4):4-7.

作者简介:陈国金(1977.12-),男,福建邵武人,任教于福建省邵武市第六中学城南校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先学后教初中道德与法治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三层论述 逐层递进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