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方法

2022-03-04王小灵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 要: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够充分认识我国及世界的发展过程,了解基础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具备良好的历史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史料实证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正确查找可信史料、研究历史知识、探寻历史真相的技能,并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历史查证精神和史料实证思维。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3-0022-03

引 言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历史知识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对历史史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也缺少鉴别和判断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向学生强调史料实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意识,并培养学生探究史料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被应试教育的理念所影响,认为学习成绩是检验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很多教师仅注重对教材内容和考试试题的讲授,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内容,并不清楚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究,不能深入挖掘歷史事件所蕴含的知识点和意义,只能够机械地记忆和书写,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历史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究历史知识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教师需要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以便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教学目的。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学生通过查询历史资料能够锻炼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考证,能够形成对历史信息的正确认知,进而提高分析能力[1]。实践证明,在史料实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事件。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记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史料的能力

历史材料是历史学科的来源与基础,史料实证之后才能够真正地用以教育教学,让更多的人去接触历史,去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2]。初中是学生接触历史的初期阶段,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开始学习历史知识,去触碰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结晶。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依托教材,围绕明确的主线内容和教学主题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脉络清晰的教学流程中一步步认识到历史的价值。教师将史料实证融入教学实践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历史材料,让学生接触到更详细的历史知识,从历史资料和实物史料中了解课本中的内容,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然而,国内的正史、野史资料诸多,真假参半,教师在应用史料实证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恰当的史料素材进行教学指导,以符合教学主题的材料作为佐证材料,让学生真切感受史料实证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正确辨别史料素材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以及工业革命的创新性成果,让学生感受到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工业革命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可靠的渠道获取历史资料,以保证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进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此外,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相关的历史资料,使他们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论证、评价相应的历史观点。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项目化驱动教学,合理运用史料作为教学佐证材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将课堂单纯作为讲授知识的平台,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行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教师要以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不断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项目任务或者问题驱动式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去解决相关的问题,进而真正掌握历史知识[3]。

例如,在教学“美国内战”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学部分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探究任务,如“美国内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美国内战的契机和导火索分别是什么?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什么样的统治格局?美国内战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以明确的目标去搜寻相关的历史资料,带着问题思考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寻找资料和检验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历史事件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对历史真相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能通过总结概括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收集,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历史教学。

(三)适当地拓展资源,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内容相对于世界发展史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依据教材来开展教学,但又不应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具有连通性,课外的历史资源可能不如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具有概括性,但是教师将其适当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更立体、更全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教师在收集教学资料时,可以围绕教材中涉及的人物或者事件进行拓展讲述,补充一些与人物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者事件的背景意义,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列宁与十月革命”这一课的内容围绕十月革命的意义及列宁的举动所蕴含的历史意义进行了描述,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相关知识,形成浅层次的记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对列宁的生平进行拓展,因为列宁思想本身就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他的生平事迹能够让学生对他的认知更立体化。通过拓展资料,学生能够从历史课堂中感知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从历史资料中感知到人物的多面性,从而更乐于学习历史、探究历史,进一步激发自主研究和查找史料的兴趣。

三、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的细节化培养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并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探究历史、思考历史。

(一)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历史材料

很多历史教师虽然重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收集历史资料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将教材中的内容一一讲授给学生,而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即可,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引导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收集历史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对海量的历史资料进行筛选与整理,并从中提取对学习有用的信息。初中生接触历史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大多数学生不知何为历史资料,以及如何从庞杂的历史资料中提炼信息。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第一,使学生掌握正规史料的获取渠道。很多学生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无法辨别某些历史信息正确与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建议学生通过正规渠道、官方书籍来收集历史信息,并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验证,从而探究历史真相。

第二,使学生明晰史料的分类标准。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找到有用信息。笔者认为,初中生掌握两种分类标准即可,一种是根据信息来源进行划分,另一种是根据信息内容进行划分。这两种划分标准能使学生快速整理出自己需要的历史信息。

第三,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史料。从多种渠道收集历史资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历史的真相,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学生不仅可以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还可以观看纪录片、参观博物馆,以及针对相关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这些收集方式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西汉建立及文景之治”的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着重为学生讲解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形成背景,并在教学结束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汉代的几位帝王会颁布休养生息的政治策略?请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学生除了查阅历史书籍《资治通鉴》《汉书》等,还观看了反映当时时代背景的纪录片。这样的史料收集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解读史料,增强学生实证意识

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4]。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初中生虽然能够通过多元化手段收集到历史资料,但是不理解这些资料的深层含义。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方式来解读史料:一是对一种史料内容进行解读;二是对多种史料内容进行解读。

例如,学生收集“西汉建立及文景之治”的相关历史资料时,并不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真正内涵。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汉书·文帝纪》中的内容,借助其中的资料为学生详细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使学生明白该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重视农业生产,从而为学生理解后续的“文景之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解读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理解史料表层信息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这些表层信息进行分析与探究。例如,在对“西汉建立及文景之治”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收集材料了解汉文帝重视农业这一历史信息,但为什么汉代的几位皇帝都重视对农业的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后发现,当时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统治者都很重视农业发展。通过深层解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划,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史料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引导学生养成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需求来组织教学活动,用丰富的知识内容和充足的历史材料为学生拓宽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王树威,王福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01):56-57.

朱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0):94-94.

陈丽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0(13):71-72.

尤小琴.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45-46.

作者简介:王小灵(1979.9-),男,福建霞浦人,任教于福建省霞浦县第八中学,中學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