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体育人,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2-03-04姚星钢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女足体育教师足球

姚星钢

法國教育家卢梭曾说:“为了使儿童有坚强的心,就需要使他有结实的肌肉;使他养成劳动的习惯,才能使他养成忍受痛苦的习惯;为了使儿童将来受得住关节脱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须使他历尽体育锻炼的种种艰苦。”卢梭只强调了体育对于个体健康体魄、身心意志磨练的作用,而忽视了体育对个体思想品德陶铸的功能。诚然,体育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体”,更重在“育”。由此可知,体育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促进健康体质的形成,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以体育人”,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根本途径。

(一)体育运动的“受益者”与“传承者”

我对体育情有独钟,曾连续三届保持全县教工男子百米冠军记录;2021年,还作为区教育局足球队领队兼队员参加市教工足球赛并取得佳绩。在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让我有了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的身体基础,让我有了完成一件大事所需要的坚韧的意志和品质。我能从体育中获得办学的力量。从担任校长工作起,我每天在校门口迎接师生,放学时,在校门口与师生道别。几十年的晨迎暮送工作,都得益于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体力,无法完成基本的工作,更无法胜任新形势中的工作。此外,体育在保证时间的前提下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喜欢体育的人,惜时如金。我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奔赴体育场、健身房。对于体育运动的坚持,不仅能帮我出色完成工作,还能为师生做出重要的榜样和示范。校长的健康生活理念、生活习惯对师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确保“以体育人”理念落地

鉴于自身对于体育的热爱与坚持,我深知相较于体育设施、场地、场馆的有无或多寡,促成“以体育人”目标的落地则更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六团小学始终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根基”开展体育活动。学校将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手段,而非将之作为为教育工作锦上添花的道具,更非为体育考试做准备。基于此,六团小学始终坚持以体育课、体育大课间、运动会、体育社团、足球运动为载体,深化学校的体育文化内涵,从体育活动到丰富的体育课程,再到室内与室外体育课程体系,拥有了齐备的体育教育载体,以推进体育目标的落地。以体育作为治校策略,我总结了“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团结协作,为校争光”六团小学的女足精神,统领学校各项工作,使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学校的创新发展铺就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三)营造以“足球”为核心的体育氛围

将足球宣传长廊、展示厅添加艺术设计感与道德教育的“元素”。将本校女足精神镌刻在教室外墙上,且紧邻足球场。校内师生随时都能看到,并于悄无声息中浸润在这份拼搏精神里。学校展示大厅开辟了“足球小明星”专属荣誉墙,电子大屏幕滚动播放每月体育明星个人风采。此外,我经常出现在学生活动的场合,与足球队一起踢球,与学生一起吃饭、聊天,我能叫出很多学生的名字,学生也愿意掏出心里话。如“留住乡味,留住乡音”让每一个随迁子女在浦东这块热土上健康成长,这样的理念就是来自于与孩子们的推心置腹的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学生将我当作“亲人”,他们更加热爱运动、热爱足球。校长与学生心连心、团结协作,也成为了孩子们在足球训练场上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的不竭精神动力。

(一)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有没有运动器材以及运动器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体育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快乐程度。“评价一所学校是否足够好,校园中的体育场地乃至场馆一定是诸多硬件标准中不可或缺的选项。”我努力克服困难,为师生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足够的器材,一是指种类多。每堂课上,我一般都准备四至五个类型的器材,如篮球、海绵垫子、呼啦圈,还有很多平时学生们很少使用的器材。每次课前,我都提前挑选好器材,逐一放到上课的地方。当学生走到操场上,看到旁边已经放好的各类器材,眼睛顿时会亮起来,玩耍和运动的欲望写在了脸上。因此,有时在上课铃声还没有响的时候,我干脆放手让学生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器材在操场上尽情地玩。二是指数量多。如球类,一般是两个人一个球,进行分组练习,这样学生们不仅一直可以活动,而且保证了练习的数量,从而为提高技能提供了保障。此外,为了保障每个学生的训练时间,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决定斥资对足球场进行维修维护,自筹资金安装灯光设备,增设四盏照明灯以利于晚间开展足球运动,保证了女足夜间的训练、比赛。

充分利用校外资金,健全体育设施为师生服务。学校足球队得到社会足球运动爱好者和有识之士的关心,连续两年得到他们物质和经济的资助。体育设施越来越完善。经过“校安工程”“校园大修工程”的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先后完成了小剧场、体操房、篮球场、大操场等场馆建设。足球场场地开阔、平整、色彩鲜艳;足球架、篮球架上的器材经常保养、更换;充满绿色的花园学校又增加了动感和活力。积极保障体育经费,关心女足发展。努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筹措资金;开设了女足队员专属用餐室及更衣室,为女足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全校八百多学生做到每人一个足球,每人一个篮球,每人一根绳子。

(二)健全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健康的最核心特征,就是享受运动乐趣。体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着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开足体育课,保证课时量;关注“大课间”活动并自主编制相关活动,制定达标指标;编制室内体育课程,推行体育教师雨天跑班制,让室内体育课程发挥出最大效应;与体育教师一起研究,自编足球操。我自主编制体育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设跳绳、踢毽子、拍球,推轮子等课程,制定达标指标,组织擂台赛;关注雨天体育课,与体育组教师一起,编制了室内体育课程,推行体育教师雨天跑班制;开设单杠、双杠课程,自编足球操。“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是我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也是我对每位体育老师的要求。我身体力行,指导备课,示范上课。此外,我校还安排了“330”活动,在每天下午三节课后留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时长为30分钟。采用先集中活动再分组活动的形式,以“阳光童年”为主线串联活动全过程。分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安排进行活泼多样的游戏、身体素质练习、器械练习等内容。

體育课程是否有成效,评价是检验成效的保障机制。因此,我将课程评价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强调的“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的理念,六团小学为学生努力探索体育素养的综合评价,拓展多元化的评价渠道,提升学生体育运动主动性、积极性。基于此,六团小学构建了提升体育课程教学效能的评价标准。标准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准确、系统地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状况。我校对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采用过程记载法、互评法、小群体组内自评等多维度、多层次的方法。与此同时,六团小学的体育教师团队一贯坚持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采用个性化评价,以此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

(三)壮大体育师资队伍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体育育人,关键不仅仅在于体育设施的完备以及课程体系的齐整,更在于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一些体育教师缺乏完善的体育教育理论知识。在体育教学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等问题。为了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我尤为强调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的力度,熟稔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体育教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我推动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和培训。2019年开始,我校两位教师参加了中国足协的教练员培训,一位取得C级教练员证书,一位取得D级教练员证书。还有一位参加了校园足球国家级管理专项培训,取得结业证书。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我校有专职的教练员队伍,有兼职的体育教师,还有班主任、副班主任队伍,他们在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中都有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体育教师的培训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体育专业素养。走出去固然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但是对于部分缺少“走出去”机会的教师而言,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实践水平的更新则仰赖学校“请进来”的机制体制。为此,学校积极延请校外体育专家、教练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国家女子足球队主教练水庆霞老师曾莅临我校,对学校的足球教学进行指导。此外,我校还通过开设极真空手道、触碰式橄榄球、旱地冰球等课程,让本校、外聘教师熟悉、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努力提升教师们的体育素养。

(一)“以体育人”,统领学校发展

以体育找到办学突破口。我始终把体育作为统领学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主要抓手。确立“以体育人”的办学策略。1999年,我担任了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七年以后,到城区担任校长。2018年获评上海市特级校长,流动到农村小学担任校长。相对于城区学校,农村小学师资缺乏,体育场地及器材落后,体育教学模式单一。我组织学习、讨论、交流等活动,转变干部、教师的观念。我讲述亲身经历,让老师们接受了“体育是基础,体育是先导”的理念,现在,我校已能做到专科专用。

以体育教育推动学校整体发展。我重视体育课质量,每年组织校运动会,设立特色项目,通过组织体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活动中来。在体育运动和比赛的过程中,有一批师生成为佼佼者,他们成为标杆和榜样,使学校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好风气,从而积聚和传递正能量,推动了学校整体发展。此外,体育教育还为学生终身奠基创造条件。在体育活动的开展中,除了带给学生健康、快乐之外,还有学生终身享用的意志和品质。六团小学学生的体质有明显提升,团队意识、责任感、荣誉感等加强,家长让孩子参加运动的意愿显著提高。我把体育作为统领学校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的主要抓手,以女足运动的发展为主要突破口,在具体实施中实现传承与发展的目标。

(二)“以体育人”,奠定学校文化基础

学校以足球精神为基础,培育学校特色文化。我校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编制了《情趣小足球快乐大梦想》校本课程,注重学生的足球技能训练与德性培养。组织训练、比赛,做好梯队建设,小球星不断成长,足球队伍不断壮大。有计划的训练和比赛,女足队员小小年纪就甩掉了同龄人本有的娇气,练就了不怕苦累、不惧失败的坚毅品格,懂得了相互之间的学习和照顾,形成了赛场上的相互默契。吃苦、挥汗甚至流血受伤,常年训练,经历风吹日晒后留下的小麦肤色如今成为亮丽色彩。我提炼体育中的教育元素,为学生的成长所用。

体育精神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小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真谛,但他们对世界和周围人物的感知是直接和敏感的,他们会观察和模仿他人。在足球校园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女足对体育由排斥、害怕转化为喜爱,由心动转化为行动。学生变得更加阳光、豁达,参加区、市级体育比赛,荣获诸多奖项。2021年,足球队取得了上海市“青俱杯”比赛冠军的骄人成绩,并多次获得区级比赛冠军。此外,由我校队员组成的球队参加市级比赛,战胜了占据足坛近三十年的球队。近三年,学校向区、市少体校输送了数十名队员,学校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

(三)“以体育人”,办学经验辐射面广

我把体育融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每一天。六团小学女足精神,统领学校各项工作,使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全面发展得到根本保障,获得了上级领导和社区群众、学生家长的好评,办学经验多次在《学习强国》《文化报》和上海电视台报道。作为区级重点课题“开门式办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组织者,我将“以体育人”的办学实践辐射山东、安徽、云南、贵州、山西、河南等地学校的教育同行,也经常应邀到全国多地学校指导工作,分享“以体育人”和“以体治校”的心得和经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浦东新区第一少体校足球教研组长、高级教练邱波曾指出:“一方面,六团小学是由校长和书记牵头,是真的沉下心想把女足队伍建好。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化俱乐部和区少体校三方携手共同推进,这正是现在体教融合背景下足球教育的一大模式。”六团小学以体育人模式的星星之火,已经在浦东这片燎原中燃起,在未来的时光里,这种育人模式的影响会延展至上海其他地区乃至全国。最后,我认为还要把“以体育人”的理念和成果分享给他人。我曾执教全校各班体育课,撰写了《一名小学校长上体育课手记》文章,连续三期刊登在《现代教学》杂志上。我力图做到真正把体育融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每一天。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以体育人”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他们也深刻体认到体育对孩子们的教育价值。而在六团小学的校园里,“足球”已成为支点形塑学生的行为习惯,他们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把足球也当作“正经事”进行训练。因此,在如此浓郁的体育氛围中,作为校长,我有责任采取行动,让体育健康、体育运动融入各项教育工作中。为孩子们的健康努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努力,受益的将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我希望通过身体力行、以身示范,让每一个孩子享受运动的快乐,为将来成人成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女足体育教师足球
姚春生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冠军游行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