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农场种教育 身心合一慧劳动
2022-03-04殷海强
殷海强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在一段时期内被不同程度弱化,缺乏系统规划与指导,导致学生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技能缺失,劳动成为教育的“短板”。基于以上劳动教育困境,我校秉持“五彩童年活力校园”的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价值追求,建校之初就将劳育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去实施推进。
自2019年起历时三年,我校打造了以“墨宝农场”为原点的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其中包含农场、果园、花园、小厨、集市等丰富的劳动体验场所。学校依托劳动实践基地,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劳育活动为载体,借助多元评价体系,家校协同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体验劳动的艰辛,让学生在亲身探究、劳作体验的实践过程中使劳动教育“落地”,切实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从而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
(一)落地有痕,开辟劳动实践场所
为了让劳动教育更加契合和指向真实生活情境,我们在校园里开辟一个以我校吉祥物“墨宝”命名的农场,让“墨宝农场”成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载体。从刨地挖坑、埋种栽苗、施肥浇水、扶植盖土直至收获,孩子们全方位体验、了解蔬果的生长过程。在一轮轮的农事操作中,孩子们亲近泥土、了解作物、走进自然、收获四季,在养成劳动习惯、获取劳动技能、掌握劳动经验的同时,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二)自治有为,精细劳动管理模式
“墨宝农场”的落成可以说是提供了大量的劳动机会。每班认领一方责任田,孩子们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自行选定种植作物,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合理制定并实施种植计划。为了解决农场日常管理的问题,我们还增加了农场劳动小岗位,孩子们轮流担任“墨宝小园长”,每天自主进行浇水、除草、施肥、松土、生长记录等工作,在“墨宝农场”里,时时处处洋溢着孩子的欢声笑语和高涨的劳动热情。
(三)智慧评价,构建劳育评价体系
学校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借助信息化“墨宝评价系统”,将劳动教育的所有环节纳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孩子们不仅能用赚到的“墨宝积分”至“墨宝集市”兑换奖品,劳动照片还能在班级门口的智慧班牌的“班级空间”,甚至校园网站上展示,家长也可以随时登录区“家长频道”查看到孩子的劳动表现。
为了加强评价的正向促进作用,学校还开展了多种农场劳动评价活动。针对学生个人层面,有最佳“墨宝小农人”评选活动;针对班级集体层面,有“最美菜地”评选活动;针对家长层面,有最佳“墨宝管理员”评选活动,当艰辛的过程和完美的收获受到学校、老师、同学、父母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的时候,孩子们的集体归属感、文化认同感得以形成。当一个个这样的孩子、班集体、家庭日益增多,达成了无形的积极场效应,为劳动育人文化的建设提供新动力。
(一)点线成面,丰富劳动教育真场景
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全息存在的,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拓宽劳动教育场域,构建一个全景式的劳作乐园,为更多的孩子营造不同的劳动教育真实场景,实现人人参与、人人经历、人人习得。于是,在“墨宝农场”落成后,基于学生需求,学校又陆续建成了果园、花园、小厨、集市等劳动实践场所。学生可以在“墨宝果园”中探究水果生长的规律,在“墨宝花园”中探寻花开花落的奥秘,在“墨宝小厨”中体验烹饪的趣味,在“墨宝集市”中感悟职业的启蒙,学生在劳动“真场景”中获得“真体验”,有效提升劳动认知、深化劳动情感、内化劳动意志、巩固劳动习惯,助推劳动教育的成效。
(二)延伸舌尖,品尝劳动教育新滋味
农场远不止是一个种植果蔬的场所,更是一个食育与劳育相互交融的实践基地。果蔬收获的时节,就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看到植物生长的不易,感悟到做菜的辛苦和甜蜜后,不食五谷、欠缺用餐礼仪、浪费粮食的现象正在悄然改变。为了巩固食育效果,学校还举办了食育文化节、春耕秋收节、美食购物节,通过“劳动技能来体验、传统美食我来做、美食营养我分享、星级美食我来评、光盘行动我践行、节粮班级我争创、与校长共进午餐”等活动,孩子们会吃、会做、会说、会欣赏,获得知识,提高修养,食育劳动是技能教育,也是生活教育。
(三)家校联动,携手劳动教育强助力
如果劳动教育活动仅限于校內,那育人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坚持将劳动教育与家庭生活相融合,依托亲子教育专委会、营养指导专委会的力量,利用家长沙龙、家长课堂等渠道,广泛宣传劳育理念,形成教育链条效应,开展“阳台菜园”“家务劳动打卡”“家庭美食制作”等活动,将校园农场、果园、花园、小厨的劳育成果在学生家中得以延续。另一方面,学校依托开发家长资源,协同开发亲子劳育活动,农场的开耕仪式、收获仪式、义卖活动、分享活动都经过家委会的方案论证、过程实施监督和效果评价反思一系列流程,使农场相关活动日益规范高效。
(一)植根农场,打造学科融合阵地
劳动不只是单调复杂的体力活动,在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农场、小厨、果园、花园不仅仅是一块劳动场所,而是各学科融合实践教育的试验田。在推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更是培育了一批跨学科教师,建立多渠道通达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将自己的学科知识和育农经历深度开发整合,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精心打磨、设计一些实践类劳动任务,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
就拿“搭建黄瓜架”这一项目化劳动学习为例,学生围绕“地里的黄瓜苗一天天长大了,为什么不结小黄瓜?”这一驱动性问题,引发“为什么需要搭建黄瓜架”“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该怎么样检测黄瓜架”等思考,学生需要协同自然的“平衡”知识、数学的“几何”知识、美术的“作图”能力、语文的“表达”能力,并要发挥同伴互助的精神,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得出优质的黄瓜藤架模型。农场把校园变成一本活的教科书,以劳动场景为主线,实现学科融合,在好玩的农场里开展教学,书本知识被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
(二)守正出新,描绘劳动课程图谱
在劳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过一些迷茫,例如劳动教育怎样进行一体化设计、劳动教育如何指导、成效如何评价等。我们尝试将劳动课程顶层设计作為突破口,在松江区重点课题《以“墨宝农场”为载体,提升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实践研究》引领下,实现劳动教育由单一走向整合、由形式走向实质、由经验学习走向科学研究。我们组建了劳动课程开发专项小组,分年级、定主题、分层次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探索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相互渗透。针对基础型课程,进行学科融合,尝试自然植物探秘课、语文农场习作课、数学丈量面积课、英语农场记者课、美术农场写生课等;对应拓展型课程,开发墨宝四季厨房、墨宝小农夫、食育文化课程、春耕秋收节庆课程等;对应探究型课程,开发温室工程、机器人播种、无土栽培、搭建黄瓜架等,整体架构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探索世界、发展能力、创造生活。
(三)回应“双减”,劳动助力学业提质
在九亭五小开展劳动教育如火如荼进行的第三年,国家颁布了“双减”政策,学校管理团队拓宽思路,为学生学业减负要做的不仅仅是作业量与难度的减法,更应该思考如何去规划学生“五项管理”腾出的时间。于是我们在既有劳动教育的基础优势上,本学期尝试开展了“智趣劳动作业嘉年华”活动,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自然、跨学科、项目化作业融入墨宝农场真实情境,在这里,孩子可以是小画家,你能将墨宝农场的农作物画成画并制作成头饰;也可以是建造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为墨宝农场的建设“添砖加瓦”;抑或是舞蹈家,唱着劳动歌,跳着自编的热身操;还可以是设计师,利用绘图软件为墨宝农场的植物设计精美的英文名片;小作家、小主播、小记者、小厨师等身份皆等学生前来解锁……真正实现“做中学”,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我们还计划打造一张集学科教学和德育管理,串联跨学科实践、项目化学习、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拓展社团、社会实践、课后看护等项目的“大劳动课表”,建构多元系统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学业减负做好劳动智慧加法。
在学校的整体顶层架构下,在人人都是劳育工作者的理念引领下,学校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劳动教育实践特色,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先后被《中国教育报》《新闻晨报》《东方教育时报》《青年报》等媒体报道,相关食育案例还被收录在市教委出版的《新时代学生食育读本》中。在劳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与困惑,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改进。我们坚信,只要在孩子的心田播下劳动的种子,辛勤耕耘,坚持用劳动教育点亮学生生命底色,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