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御窑瓷器的艺术风格与雅文化表现
2022-03-03邓婉清
徐 望,邓婉清
(景德镇学院,景德镇, 333000)
1 清代御窑厂瓷器艺术特征
明代朱元璋在江西景德镇正式设置“御窑厂”,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为明、清两代皇家宫廷烧制瓷器的机构。在长久的制瓷历史中,“御窑厂”设“督窑官”专职来管理,御窑厂生产的瓷器工艺最为精湛、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清代在顺治皇帝福临入住北京故宫之后,景德镇御窑厂继续为清代皇帝烧制瓷器。但是在清早期,景德镇制瓷业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直到康熙十九年景德镇御窑厂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清代御窑厂瓷器最璀璨阶段为康乾时期,俗称“清三代”,(公元1662 年至公元 1795 年)。清三代御窑厂的瓷器造型流畅优美、釉色丰富多样、装饰生动活泼、韵味稳重内敛,与中华民族所具有的雅文化密切相关。康熙皇帝在执政时间长达六十一年的时间里,对汉代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热诚的学习。康熙年间从西方的传教士进贡的珐琅彩料中汲取其工艺促进了粉彩的发展。雍正皇帝对瓷器有着更大的喜爱,从御窑厂瓷器的造型设计到陶瓷装饰都直接干预。乾隆帝执政时间也很长,他对书、画、陶瓷等各种艺术品都十分热爱,御窑厂瓷器的艺术风格与统治者的审美和喜好密不可分。清三代御窑的瓷器一部分延续传统继续发展,另一部分受西方文化渗透和科技的进步,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出现了与以往迥乎不同风格的瓷器。清三代御窑厂的瓷器兼具实用与美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瓷器种类多样,造型上大致分为饮食器(盘、碗、杯、碟、盅等);供赏玩的陈设瓷器(花瓶、花尊、动物的像生瓷、瓷雕、瓷塑等);文具和娱乐用瓷(水盂、印泥盒、笔架、笔筒等);此外各种仿古礼器,祭祀器皿等。清代瓷器在整个陶瓷史上被称为彩瓷时代,康熙的五彩;雍正的粉彩;乾隆的珐琅彩,都创造出十分精美的瓷器。《饮流斋说瓷》说,清代的“硬彩,青花均以康熙微极轨”。从传世的康熙五彩瓷可以确定御窑厂瓷大多是小件器皿,如盘、碗,图案装饰工整细腻。五彩瓷在这一时期工艺上有新的突破,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蓝彩烧成后的颜色超过了青花的浓艳,黑彩的色泽也有漆器的光泽度,此时的康熙五彩在色彩上更加的娇艳动人,光泽透彻亮堂。康熙五彩最多的是白地彩绘,尚有黄地、绿地、黑地彩绘。
雍正时期的御窑厂瓷器在造型上隽秀尔雅,小巧玲珑,多以盘、碗、碟、杯等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恰到好处,胎体轻巧。大的器规则而不厚重,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橘皮纹,这是雍正时期瓷器的突出特点。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造工艺影响,研发制作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康熙时期的粉彩比较粗糙,只是在花朵的颜色上用了胭脂红,其它色彩依然是五彩。粉彩在雍正时期,从瓷器的造型、装饰、釉色及绘画方法等都有飞跃的发展。御窑雍正粉彩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玻璃白打底,绘画技法上采用中国画的“没骨”画法,表现出阴阳、浓淡的立体感。在烧成温度上不及五彩烧成温度高,因此,五彩瓷明亮娇艳,粉彩瓷柔丽淡雅。景德镇御窑粉彩瓷中,人物的衣服纹饰通常都用玻璃白打底,彩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的毛笔轻轻地将颜色由淡渐浓洗染,使得衣服纹饰有明暗之感。雍正粉彩的胎质洁白透亮,釉面光滑细腻,底足做工讲究,达到了“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境地。雍正粉彩有各种彩地,以及非常有特色的木里纹开光粉彩和粉彩描金等。
乾隆时期御窑厂的粉彩瓷器日趋繁琐,不如雍正时期的雅致。珐琅彩瓷是清三代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乾隆时期珐琅彩瓷画面有完全仿西洋画意,人物题材居多。珐琅彩是清代御用的垄断品,产量不大,乾隆时期的珐琅彩器物底款则是“乾隆年制”的蓝料款。御窑厂的工匠们用瓷可以制造各种像生瓷,形象生动逼真,有核桃、花生、藕、枣等,通常用模具制成,对于釉色有极高的要求,在仿漆器与木纹上,釉色更加的逼真写实,一眼望去几乎能够以假乱真,说明了景德镇御窑厂的工匠在釉料配比和烧成技术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可谓是集各种技艺之大成,冶古今中外于一炉。
2 传统思想中的雅文化
“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独特的美学体系。“雅”,正也,又是高尚、美好的意思,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学,也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追求的人生境界。“文化”是独立于经济政治之外的一个体系,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是一切观念制度的理论系统,“文化”是一个一直在不断更新且包容性很强的词汇。“雅文化”亦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阳春白雪,注重精神生活,是“高雅、典雅、幽雅、儒雅”等精英文化。《论语·述而》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皇权贵族与文人的雅好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雅与诸多事物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雅文化,是人们摆脱了低级趣味,追求真理和引导高道德的文化品位,雅文化是端庄的、高尚的。
“室无瓷不雅,人无瓷不贵”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瓷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传统雅文化始于商代,成熟于西周,在历经春秋战国四分五裂重创和变革后,于汉武帝时期,推崇“罢免百家,独尊儒术”。雅文化是有文化知识的人在劳动人民创作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形成的一种文化,具有加工细与格调高的文化成果。在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素有雅文化和俗文化之分,雅文化指的是由儒家、释家、道家三家相互合流产生的文化,儒家对社会百姓的关爱、道家看重自身的自由、释家对人生的体会。在中国古代思想意识形态中,主要以儒家为主导,在审美精神上,则以道家和禅宗追求的“物我两忘”“境界”“天人合一”等。
雅文化通过哲学家、文人雅士、士大夫贵族、统治阶级以书面形式和实物流传。中国瓷器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民俗文化的强大发展,亦能大俗而大雅。倘若求雅之人只是为了趋炎附势,附庸风雅,则会俗不可耐,更谈不上风雅。在中国古代,雅文化只存在于上流社会,被达官贵人统治阶级享有,带有一种尊崇的思想。雅文化从属文人文化形式,通过诗、书、画、陶瓷、工艺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中国的第一部诗歌《诗经》风别是“风”、“雅”、“颂”,其中“雅”是正的意思,在封建社会,基本都是贵族创作的作品,具有一种尊崇和美好的向往。因此,雅文化相当于贵族文化,和专门为皇帝制造的御窑厂瓷器密不可分。
3 雅文化在御窑瓷器中的体现
陶瓷自人类文明就一直伴随人们的生活,雅文化需要具体的形式作为载体,无论是诗词曲赋、琴棋书画、陶瓷碑刻都能够传承和发展雅文化。从新石器彩陶至清代的釉上彩瓷文化,雅文化受帝王统治者推崇,以儒家文化为核心。
瓷器是工艺与艺术的综合产物,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物,它同时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陶瓷的工艺、造型、装饰三者的审美相互依赖有相互制约,最后融为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瓷器的工艺、造型、装饰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从侧面能够体现人们的意识形态。在清三代御窑瓷器中,数量众多,涉及的题材广泛,一部分瓷器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雅文化,另一部分则呈现出雅俗共赏的俗文化。
御窑厂为封建统治阶级制造瓷器六百余年,受上流社会青睐的雅文化必然会渗入瓷器之中,御窑瓷器中的画的题材,诗的内容,印章的位置等都由统治者来主导。
雅文化在御窑瓷器在题材和内容上,山水画题材流露出来文人雅士向往与赞颂的隐士生活,纵情山水之间,田园风光,是一种无限的美好想象。高士文人将心灵寄托在山水间,是雅文化的表达。在御窑厂的瓷器中,陶渊明爱莲、王羲之爱鹅、米父爱石、苏东坡爱砚等典故暗示和象征着文人的高贵品质,清逸高洁,亦是中国雅文化的内容。
在御窑瓷中,画面的人物题材内容多为宫廷生活、文人雅士、文学故事等,能够传承古代雅文化的主题。康熙年间御窑厂制造的彩瓷人物瓷器在清代最为杰出,《陶雅》中记载:“康熙彩画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尽管康熙彩绘瓷一跃成为陶瓷绘画的主导地位,却依然受到中国画的影响,同时期陈洪绶的国画用笔、线条、韵味在瓷器上都能够感受和体味。从御窑瓷器中,画面的艺术性,能够感受到釉上彩绘受传统文人画影响深刻,陶瓷绘画倘若缺乏雅文化,剩下的只是空壳。
山水画在康熙五彩瓷器和雍正粉彩瓷器上颇多,在绘画风格上,康熙的山水画受南宋画院派影响,山石都呈劈开的状态,是“斧披皴”的画法,雍正时期的粉彩山水画追随元代四王,逐渐改为“披麻皴”,两者的变化皆由统治阶级的喜好和陶瓷工艺的不同而变化。雍正本人就直支配一些官窑瓷器的造型和图案画面。雍正粉彩没骨画,绘画方式是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既有工笔画的认真严谨,又有写意画的酣畅淋漓,没骨画法讲究形似,但又不拘泥于事物本身,深受清皇室的喜爱。如雍正时期粉彩没骨洞牡丹盘(如图1),画面中有太湖石,三朵盛开的牡丹花和些许花苞,颜色平淡雅致,从风格上可以看出是典型的御窑瓷器。粉彩绘画细腻入微、淡雅别致,其没骨画法受画家恽南田的风格影响,画面清新雅致。御窑厂的瓷器在画面上融入了中国画的构图、敷色、用笔,形成了陶瓷艺术自身的语言,同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的雅文化。
图1
御窑厂瓷的粉彩装饰主要以花鸟为主,花中之王的牡丹,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淡泊名利的梅花,以及“四君子”梅兰竹菊等。瓷器中的花卉装饰,并不只是表现花卉本身的外在美,更多的是花卉承载的内在文化。梅花为“四君子”之首,在百花凋零的冬日开放,不争奇斗艳,象征着高洁勇敢的精神;兰花多生在幽静的地方,同君子一样豁达的精神;竹子四季常青,是文人雅士追求刚正不阿的精神;菊花,凌霜盛开,自东晋陶渊明之后,是隐士的代表,代表不趋炎附势、特立独行的精神。莲花,在中国雅文化中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纯洁心灵的象征,是诗人和画家常用题材,莲花以陶瓷为媒介和载体,更能够表达出莲花的文化内涵。
御窑瓷器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赋予中国的雅文化, 脱离了花草树木原有的含义,是雅文化的载体。雍正粉彩果汁福寿双全八桃五福大盘(如图2),一般结九个桃,盘子正面桃果五个,北面桃果三个,桃花盛开,果实累累,从粉彩过枝桃树纹盘我们可以读懂出自《诗经·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意思。
图2
在御窑瓷器中,很多宫廷画师都参与瓷器画面的设计, 有些瓷器是直接临摹宫廷画师的作品,因此,陶瓷绘画作品必将和国画一样继承和发展着中国的雅文化。景德镇御窑在清三代时期,一部分瓷器饱含吉祥寓意的内容大量出现,“画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主要是源于文化的发展规律。在人们创作文化的进程中,吉庆祥瑞的文化“福、禄、寿、喜、财”在清代御窑瓷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释。在陶瓷历史的文化长河中,“彩头”或历史典故、人物、花鸟、山水等,均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以各自独有的艺术语言撰写着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
4 结语
御窑厂在清三代时期,为皇家烧制了大量的精美瓷器,涉及的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留给我们在观赏瓷器的同时应该去思考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的文化。